本技术涉及热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冷却炉。
背景技术:
1、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加热完成后,需要对工件进行冷却,而传统的冷却炉多采用单行程冷却的方式,而这种处理方式在上下料处理时较为复杂,需要人工将物料板取下后再送至冷却进料端,进行后续的再冷却处理,导致冷却效率低,成本高,而且输送过程中传送带会持续运行,就需要工人不断的将料板取下,得不到间歇,无法长时间高效率的工作,因此,需要一种循环冷却炉。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冷却炉,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避免人工运输物料板效率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循环冷却炉,包括:
4、冷却炉,所述冷却炉一侧设置冷风机,所述冷却炉侧壁上设有冷风进口,所述冷风机冷风输出端连接至冷风进口;
5、循环冷却线,所述循环冷却线设于冷却炉内,所述循环冷却线包括在冷却炉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两组冷却架和一组循环架,所述两组冷却架上均设置有输送链,所述循环架上设置循环链,所述循环链输送方向与输送链输送方向相反。
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冷风机冷风输出端连接至冷风进口,能够利用冷风机为冷却炉提供持续冷却源,保证冷却效果,而利用两组冷却架上均设置有输送链与循环架上设置循环链输送方向相反设置,能够将输送链上冷却处理后的物料盘取下后,直接放至循环链上,由循环链将物料盘重新输送至冷却炉进料端,进而提高冷却循环的工作效率。
7、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炉内侧设置冷却风箱,所述冷却风箱沿输送链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其中一侧的冷却风箱连接冷风进口,并且,所述输送链两侧与冷却风箱之间间隔设置。
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其中一侧的冷却风箱连接冷风进口,能够持续向输送链输送空间内输送冷气,保证对输送链上需要冷却物料的冷却效果,而对称设置的冷却风箱,能够将连接冷风进口一侧的冷却风箱输入的冷气回吹至输送链输送空间内,从而保证冷却效果,降低能量损耗。
9、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链和循环链的行程末端处均设置限位组,以阻挡物料板从输送链上掉落。
1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输送链和循环链的行程末端处均设置限位组,能够在输送过程中,利用限位组阻挡物料板,一方面能够避免物料板掉落,另一方面能够方便人工操作取下物料板上的物料,更加人性化的取料方式,避免工人劳累过度。
11、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包括在两端可拆卸的连接在冷却架或循环架上的阻挡基座,所述阻挡基座上设置两组卧式阻挡器,所述阻挡基座每两个为一组。
1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端可拆卸的连接在冷却架或循环架上的阻挡基座,配合阻挡基座上设置两组卧式阻挡器,能够实现在输送链和循环链的行程末端阻挡物料板,而将阻挡基座每两个为一组,则是能够避免需要取下的物料板由于后续物料板堆积抵住,影响取下物料板的便捷性。
13、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架和循环架上均设置链轮导轨,所述链轮导轨的外侧均设置向上延伸出链轮导轨设置的限位导向板。
14、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导向板的设置能够对物料板的输送起到导向限位作用,从而保证物料板在冷却架和循环架上的输送稳定性。
15、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炉顶部设置排气筒。
1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排气筒的设置能够方便将冷却炉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避免在冷却炉内堆积后影响后续的冷却效果。
1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循环冷却炉,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冷风机冷风输出端连接至冷风进口,能够利用冷风机为冷却炉提供持续冷却源,保证冷却效果,而利用两组冷却架上均设置有输送链与循环架上设置循环链输送方向相反设置,能够将输送链上冷却处理后的物料盘取下后,直接放至循环链上,由循环链将物料盘重新输送至冷却炉进料端,进而提高冷却循环的工作效率。
1.一种循环冷却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炉内侧设置冷却风箱,所述冷却风箱沿输送链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其中一侧的冷却风箱连接冷风进口,并且,所述输送链两侧与冷却风箱之间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链和循环链的行程末端处均设置限位组,以阻挡物料板从输送链上掉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冷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包括在两端可拆卸的连接在冷却架或循环架上的阻挡基座,所述阻挡基座上设置两组卧式阻挡器,所述阻挡基座每两个为一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架和循环架上均设置链轮导轨,所述链轮导轨的外侧均设置向上延伸出链轮导轨设置的限位导向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炉顶部设置排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