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9354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研磨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制品的表面光整加工设备,特别是陶瓷锦砖类小尺寸制品的表面抛光设备。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陶瓷业的发展,近年来研制出一种高档建筑装饰材料——宝石光陶瓷锦砖,这种锦砖在烧制成形后,必须经研磨抛光,其制成品表面光亮油润,色泽鲜艳,用作建筑物内外墙面和地面,锦砖尺寸较小,使用量极大。
陶瓷锦砖类制品的表面光整加工,原来通常使用管式研磨抛光机,这类抛光机(附


图1、2)由机座、设置在机座上的动力机及其传动机构(图中均未表示),可旋转地支承于机座上并与传动机构传动相联且有进出料口的管体〔1〕构成,上述管体呈圆筒形,管体的旋转轴线与管体的中心轴线重合,在管体内表面用螺钉〔2〕联接衬有沿管体纵向设置的橡胶条〔3〕。陶瓷制品和研磨料一同装入管体内,动力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管体旋转,管体周缘线速度为0.5~1.0米/秒。管体旋转时,陶瓷制品和研磨料组成的混合物料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管体内壁〔4〕被从底部〔5〕提升到一定高度。抛出而下落回底部,接着再被提升、抛出、下落,如此反复循环。在上述的抛出到落回底部的过程中,夹有研磨料的制品与制品之间,进行相互摩擦而研磨抛光制品表面。这种抛光方式,由于在抛出、落下过程中产生冲击,会使已经抛光的表面重新变得粗糙,制成品表面光洁度不理想;而且冲击还会使脆性的陶瓷制品的边角缺损,甚至整块破碎。再者,由于在提升过程中几乎不进行摩擦,其实际的研磨抛光工程是间断式地进行,因此效率较低。此外,管体内橡胶条的功能是减小制品的落下冲击。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光整加工质量和加工生产率的陶瓷制品的研磨抛光机。
本实用新型是将原有的抛光机管体的旋转轴设置成与管体中心轴线相交叉而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研磨抛光机(附图3~6),包含机座〔7〕、设置在机座上的动力机〔8〕及其传动机构〔9〕、可旋转地支承于机座上并与传动机构传动相联且有进出料口的筒体〔10〕,上述筒体的旋转轴的轴线与筒体的中心轴线相交成α角,该α角等于10°~40°。
由于筒体转轴线与其中心轴线不重合,相对于转轴,其筒体两端分别位于转轴的上方和下方而各自成为低位端和高位端,筒体旋转时,两端位置反复交替地从低位变为高位,从高位变为低位。在停机状态将陶瓷制品和研磨料的混合物料装入筒体时,该物料自然落在低位端,-当筒体开始旋转,上述物料随筒体该端从低位逐渐变成高位而升高,当达到自身动态休止角时,便开始向低位方向流动,由于筒体的旋转,这种流动的轨迹成近似螺旋形,其流动的行程较长。只要这种流动一开始,随着筒体的不断旋转,上述物料便连续不断地在筒体内的两端,呈近似螺旋形地往复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一直拌随着夹有研磨料的制品与制品间的相互摩擦,这种摩擦作用,研磨抛光了制品表面。
上述α角值和筒体转速的选取原则应是能使上述物料在筒体内作近似螺旋形流动,因此筒体的长度和宽度之比和周缘线速度都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计算和试验,筒体转轴设置在筒体端面范围内较为理想,当筒体长度一定时,α值越大,则上述物料的螺旋形运动越好,但当α值过大时,须增大筒体的宽度,其长宽比减小,当长宽比过小时,不利于物料作螺旋形运动,也不利于筒体的加工制造,而且还会增加抛光机的能耗;但是,当α值过小时,物料在筒体内的运动会近似于原有抛光机的提升、抛出、下落运动,而难于形成螺旋形流动。再者,由于陶瓷锦砖类小尺寸陶瓷制品的动态休止角为10°~20°。因此α角可在10°~40°之间选择,最好为25°~35°。为了保证物料在筒体内以流动方式运动,筒体的周缘线速度不应过高,但若过低则抛光机的生产率低。根据计算和试验,该线速度为0.3~1.9米/秒,最好为0.6~1.5米/秒。据此,可根据通用公式计算筒体转数。
为了减轻物料与筒体内壁的碰撞,减少甚至消除陶瓷制品的边角缺损和破碎,提高成品率,可采用螺钉联接或粘接剂粘接等方式,在筒体内衬覆一层缓冲材料,如平板型橡胶块。
上述筒体的垂直横截面形状最好是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圆形有利于物料实现近似螺旋形流动。
上述筒体的转轴可以制成贯穿筒体的一根转轴,也可以制成在同一轴线上并分别固联在筒体两端面的2根半轴。
上述筒体的进出料口可以设置1个或2个,考虑到筒体的动静平衡,最好对称设置两个进出料口。
上述筒体与传动机构的联接,可以在筒体的任一端设置齿圈〔11〕,依靠齿圈与传动机构齿轮啮合联接。此外,筒体的传动还可以采用通常的转轴传动、筒体托辊传动机构、筒体中间齿圈传动等方式。
本实用新型研磨抛光机的上述结构特点,使其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
1.筒体转轴与其中心轴线相交成一定角度,使物料在筒体内呈近似螺旋形流动,其流动行程较长,能使物料间充分摩擦研磨,而且这种摩擦研磨是连续不断地进行。因此,能提高制品表面的光整加工质量,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加工生产率。与原有的抛光机相比,产品合格率可提高5%左右,而达到99%,加工时间可减少40%,生产率可提高40%。
2.本抛光机内物料的运动是流动,没有原有抛光机那种较大高度的提升和抛出,因此,所耗能量较少,与原有抛光机相比,能耗可降低30%左右。由于加工时间缩短,能耗降低,可使加工费用降低30%。
3.本抛光机在运行中,对物料几乎没有冲击,其缺损和破碎率极低,可小于1%。与原有抛光机相比,缺损和破碎率可降低5%左右。
4.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小尺寸陶瓷制品的表面抛光加工,还可以用于小尺寸金属材料制品的表面抛光加工。
下面再用实施例并对照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磨抛光机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2是原有的管式抛光机的管体结构示意图。显示管体的转轴线与其中心轴线重合。图2是
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中显示了物料的运动轨迹。
图3~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研磨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显示筒体的转轴线与其中心轴线在铅直面上相交成α角。图4~6显示筒体的结构,转轴由2条半轴构成,呈水平设置,筒体呈倾斜。图5是图4的B向视图,图6是图4的C-C剖面图,该剖面垂直于筒体中心轴线,显示筒体为圆筒形。图4中还显示了物料的运动轨迹。
图中,各符号的含意如下1-管体,2-螺钉,3-橡胶条,4-内壁,5-底部,6-物料7-机座,8-动力机,9-传动机构,10-筒体,11-齿圈,12-底板,13、14-凸台,15-轴承座,16-传动皮带及皮带轮,17-小齿轮,18-减速箱,19-筒身,20-橡胶内衬,21、22-端盖,23、24-半轴,25-料口盖,26-进出料口。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研磨抛光机,为图3~6所示,由机座7、动力机8、传动机构9、筒体10构成。
上述机座7设置成普通台式,有1个底板12和2个凸台13和14,在凸台上各设置有1个轴承座15,轴承座内装设有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
上述动力机8可采用电动机,用地脚螺钉固装在机座的凸台13上。
上述传动机构9由与动力机输出轴相连的传动皮带及皮带轮16,其动力输入轴固装上述皮带轮、动力输出轴上固装小齿轮17的减速箱18构成,该减速箱被设置在机座的凸台13上。
上述筒体10由筒身19、橡胶内衬20、2个端盖21和22、2根半轴23和24、2个料口盖25、齿圈11等构成。上述筒身19用钢板弯卷焊接制成直圆筒形,两端头平面与筒身中心轴线成α角倾斜,α角等于30°,筒身长2000毫米,直径为1500毫米。上述橡胶内衬20用平板型耐磨橡胶制成,可用多个均布的螺钉固装在筒身内壁上。上述端盖21和22用钢板制成椭圆形,分别焊固在筒身两端头,使其与筒身成30°倾斜。上述半轴23和24用钢材制成,半轴的一端设计成法兰盘,用多个均布地螺钉分别固装在端盖21和22上的筒体转轴线位置,该转轴线与筒身中心轴线在两端盖椭圆长轴构成的平面上相交成α角,该α角等于30°。在上述两端盖椭圆长轴上的对称位置,分别开制有1个圆形的装入和取出物料的进出料口26。上述料口盖25用钢板制成,其尺寸大小应与上述进出料口26相吻合,用螺钉成可拆装式的与端盖相联接,料口盖上制有拉手。上述齿圈11固装在半轴23上,能与传动机构的小齿轮17相配合。将半轴23和24装在机座的轴承座15内,与其轴承相配合,从而将筒体安装在机座上,安装时应使齿圈11与小齿轮17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研磨抛光机,抛光陶瓷锦砖时可采用碳化硅作研磨料。从进出料口装入混合物料,合上料口盖,接通电源启动电动机,经传动皮带及皮带轮、减速箱、小齿轮、齿圈,驱动筒体以其周缘的平均线速度1.5米/秒旋转,研磨抛光制品。抛光完成后,停机,打开料口盖,取出制成品。
权利要求1.抛光陶瓷制品用的研磨抛光机,包含机座[7],设置在机座上的动力机[8]及其传动机构[9],可旋转地支承于机座上并与传动机构传动相联且有进出料口的筒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旋转轴的轴线与筒体的中心轴线相交成α角,该α角等于10°~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说α角的值最好为25°~35°。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研磨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筒体〔10〕呈圆筒形,筒体的两端盖〔21、22〕与筒体旋转轴线相垂直,在端盖上设置有旋转半轴〔23、24〕、进出料口〔26〕及其盖〔25〕,在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传动用齿圈〔11〕。
专利摘要陶瓷锦砖类制品的表面抛光设备。解决原有设备光整加工质量较差和生产率较低的问题。由机座、动力机、传动机构、筒体构成。筒体的旋转轴线与其中心轴线相交成10°~40°角。筒体旋转时,制品和磨料的混合物料在筒体内两端之间作往复的螺旋形流动,利用流动所产生的物料间的摩擦抛光制品。本机可用于小尺寸陶瓷锦砖类制品和金属制品的表面抛光。可提高产品合格率5%,生产率40%,可降低能耗30%。
文档编号B24B37/04GK2033321SQ8821882
公开日1989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88年7月2日 优先权日1988年7月2日
发明者何建成 申请人:成都市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