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绝热圆形保温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2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绝热圆形保温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钢铸锭用保温帽。
目前国内外较大的钢锭模保温帽无论其外形或内部形状都是方形或矩形的,由于其表面积大,因而散热快,增加了钢锭帽部尤其是保温帽角部金属的冷凝速度,虽经采取其他保温措施,但亦难以保证帽部金属处于熔融状态以补充钢锭本体部分凝固收缩而形成的缩孔,导致钢锭缩孔相应增大,增加了轧制时的切头损失。多年来冶金工作者采用了种种方法来提高钢锭的成坯率,其中较普遍的方法之一是减小镇静钢锭的帽部容积。采用这种方法虽能取得一些效果,但是往往忽略了帽部的保温措施,随着帽部容积的减小,钢锭头部的物理和冶金状态也相应改变,反而使钢锭头部缩孔等缺陷有所增加,从而限制了钢锭成坯率的进一步提高。
为了增加保温效果,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保温帽加绝热板的方法,国外甚至采取特殊制作绝热保温装置或加盖保温压盖、添加发热剂等各种措施,尽管都相应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工艺复杂,操作困难,有的尚须特殊加工制作,使消耗和成本增加。
苏联专利925530号介绍一种用耐热混凝土作里衬,里衬内有若干个垂直的孔槽,在孔槽内充填膨胀蛭石,孔槽距离为其直径的1.2~2.5倍的保温绝热方法。该国480489号专利介绍的一种具有容器形式的保温帽是将保温帽里、外壁作为侧壁而形成孔腔,孔腔壁上涂有碳酸盐涂料,利用流入孔腔内的液体渣将碳酸盐分解成二氧化碳来增强绝热能力。但由于孔腔较宽帽壁减薄,在温度应力作用下使保温帽的使用寿命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帽部容积小、绝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钢锭保温帽。
生产实际观察发现,虽然较大的钢锭模和保温帽内型都是方形或矩形的,但是钢锭凝固后所形成的缩孔却基本上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方形或矩形保温帽的角部冷却较快而造成的。为此,本实用新型将帽部形状设计成与钢锭缩孔形状相吻合的圆形保温帽。为了不改变原有的锭型设计和充分利用原有钢锭模,因此圆形保温帽下口有一条窄的过渡带,使其由圆形过渡到方形或矩形,以与钢锭模相配合。当用于浇注扁锭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扁锭的具体条件和尺寸,在中间部位适当加入直线段,使保温帽呈椭圆形。
显而易见,圆形保温帽的散热面积和帽部容积较之方形或矩形要小得多,散热面积的缩小同时也意味着绝热保温状态的改善。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保温帽壁上设有与帽壁锥度一致的深槽,槽内可充填绝热性能较好的填料,如耐火纤维、石棉灰、炭化稻壳、蛭石粉等。保温帽内壁还可挂绝热板,实现了双层绝热。本方法也可用于上小下大不戴帽钢锭模,在铸钢锭模时将小头铸出深槽即可达此效果。
附图1和附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中1为铸铁帽壁,帽壁上设有深槽2,帽下口有过渡带3,其各部尺寸根据锭型和帽型具体条件确定。附图3为上大下小钢锭模采用双层绝热圆形保温帽的情况。4为挂于帽内壁的绝热板,5是充填于深槽中的绝热填料,6为钢锭模。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原方形或矩形帽改为圆形帽,因此,在相同高度的情况下,使帽部容积缩小三分之一并保证与缩孔形状相吻合,使角部的金属得以回收,从而提高钢锭的成坯率。
圆形保温帽散热面积较之方形或矩形减少了30%,而且实现了双层绝热,改善了钢锭帽部的保温绝热效果,使钢锭头部处于较优的物理和冶金状态,既保证了钢锭质量,又减少了帽部的热损失。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圆帽型,使帽壁的温度应力分布均匀,加之绝热板和绝热填料的保护作用,可以弥补帽壁开槽的影响,相对提高圆形帽的使用寿命。本帽型不改变原有的锭模设计,因此工艺简单,便于普遍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已在鞍钢进行了高碳、中碳和低碳等钢种的大生产应用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含炭量高且钢质和性能要求严格的重轨钢,其成坯率达到86.82%,普碳钢成坯率达到87.7%,探伤剔出率降低3.5%,一级品率提高1.17%,低倍组织检验全部合格。
权利要求
1.一种炼钢铸锭用保温帽,内壁挂绝热板[4],经铸造而成。其特征在于保温帽为圆形或椭圆形,帽壁[1]上有与帽壁[1]锥度一致的深槽[2],帽下口有一较窄的过渡带[3]。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保温帽,其特征在于在帽壁深槽〔2〕内充填炭化稻壳、蛭石粉等绝热填料〔5〕,实现双层绝热。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炼钢铸锭用保温帽。目前使用的保温帽都是方形或矩形的,散热面积大,绝热保温效果差。为此本新型采用圆形或椭圆形保温帽,帽壁上设有深槽,在深槽内充填炭化稻壳,蛭石粉等绝热填料,帽内壁挂绝热板,实现了双层绝热。使帽部容积缩小三分之一,减少了保温帽角部的金属损失,提高了成坯率,降低了热损失。重轨钢成坯率达到86.82%,普碳钢成坯率达到87.7%,而且不改变原有的模型设计,便于普遍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B22D7/00GK86201310SQ86201310
公开日1987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1986年3月14日
发明者费仲伟, 徐永国, 邓国昌, 米孝, 陈少煌, 侯传清, 王作淦 申请人:鞍山钢铁公司, 鞍山一初轧厂, 鞍山一炼钢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