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渗渗剂气体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431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元共渗渗剂气体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化学热处理的多元共渗技术。
目前化学热处理可分为高温(900℃以上)中温(780℃以上)和低温(奥氏体化温度以下)的三种处理温度范围,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氮、碳、硫、氧多元共渗可大幅度提高零件的硬度、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有关低温气体快速多元共渗技术文献报道有(1)如《材料保护》1989年第4期(P41~44),报道了用甲酰胺、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掺入硼、碳、稀土元素形成混合溶液,以滴式入炉,在炉中汽化共渗;(2)《金属热处理》1993(8)P50及《机械工程材料》1992(2)P45,报道了用含硫、氮、碳的盐熔化作为介质进行盐浴S-N-C共渗。(3)《金属热处理》1994(1)P17,报道了用氮气NH3及二氧化硫SO2作为渗剂,进行N-C-S气体共渗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元共渗渗剂气体发生装置,它能有效地将含硫、碳等液态介质转变成气体状态后再输入共渗炉。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装置主要由罐壳、罐胆、密封盖、电加热器、进气管、输气管等组成,罐壳与罐胆之间留有间隙,罐体的注水口和排水阀与之相通,其间可注入自来水,底部间隙敷设电加热器,进气管一端位于罐胆内液面以下位置,另一端与进气阀相联,出气口位于罐体上部,用输气管与共渗炉相联。胆体主要由密封圈、密封盖及螺栓完成密封功能,通过进气阀控制入罐气体流量并携带有共渗元素的气体经输气管进入共渗炉,为了避免进入共渗炉的气体在输气管内遇冷液化,在输气管外壁设置了加热保温层,它可以是水浴、蒸汽、电阻等加热方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效果在于把液体渗剂先转变为气体共渗元素由载气携带入炉,实现了低温气件快速共渗,还可根据被渗材质和用途的不同,精确控制化合物层和渗层的厚度,避免使用氧气、氮气、二氧化硫等易燃易爆和有毒的工业气体,使气体共渗综合成本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
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该装置主要由罐壳1,罐胆2,密封盖3,电加热器4,进气管5,进气阀6,密封圈7,螺栓8,输气管9,加热保温层10,电源插座11,排水阀12,注水口13,螺栓14组成,将自来水经注水口13注入罐壳1与罐胆2的间隙,接通电源插座11,电加热器4开始加热自来水,将需要渗的液态元素注入发生器内胆2,拧紧密封盖3的螺栓8,压紧密封圈7完成密封功能,当水温升至一定温度使胆内的液态元素逐渐形成气体,再调节进气阀6,通入流量约0.2M3/h左右的载气,经进气管5一端进入胆内液面下在胆内混合后经输气管9进入共渗炉,为了避免进入共渗炉的气体在通过输气管9时遇冷液化,在输气管9的外壁设置了加热保温层10,使共渗元素在气体状态下进入共渗炉。工作完毕后打开排水阀12,排空剩余水。
权利要求1.一种多元共渗渗剂气体发生装置,主要由罐壳、罐胆、密封盖、电加热器、进气管、输气管等组成,罐壳与罐胆之间留有间隙,底部间隙敷设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进气管一端位于罐胆内液面以下位置,另一端与进气阀联,出气口位于罐体上部,用输气管与共渗炉相联,罐体上的注水口和排水阀与罐胆和罐壳的间隙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共渗渗剂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输气管外壁用加热保温层复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表面热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多元共渗渗剂气体发生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气体发生罐壳体、内胆、电加热器、进气管,输气管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气管的一端位于罐胆内液面以下位置,另一端与进气阀相联,出气口位于罐体内胆上部,用保温输气管与共渗炉相联,主要与共渗炉配套使用。
文档编号C23C8/28GK2231260SQ9524179
公开日1996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26日
发明者吴大兴, 杨川, 高国庆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