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浇注连铸薄板坯的浸入式水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640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浇注连铸薄板坯的浸入式水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浇注连铸薄板坯的浸入式水口。
在现有技术中,浇铸厚度小于110mm、宽度比为10-25的薄板坯时,利用一个水口将钢水铸入结晶器内,即钢水先流入中间罐内,中间罐接有一个水口,钢水通过水口再进入结晶器内,在结晶器内逐渐冷却成固态,然后挤压成薄钢板坯。上述过程是连续进行的。目前使用的水口是圆筒状或方筒状的,只能起到流出钢水的作用,利用现有的水口浇铸薄板坯具有如下缺点由于水口直接插入结晶器内的钢液中,浇铸过程中,结晶器内钢液上表面不流动并出现局部翻腾,造成保护渣熔化不良或卷渣现象。同时上表面不流动钢液部分及渣还会粘连水口、结晶器。结晶器内钢液流股冲刷已凝坯壳,使板坯表面出现纵向裂纹,甚至造成漏钢事故发生,严重影响钢坯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浇铸过程中钢液全部处于动态的、无粘连、无冲刷的用于浇注连铸薄板坯的浸入式水口,以保证板坯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浇注连铸薄板坯的浸入式水口,它包括水口本体,其特征在于水口本体的断面呈扁状,上端设有断面呈圆状的入口,水口本体与入口之间为圆滑过渡连接,在水口本体下端设有向内凸的分流块,分流块两侧设有对称的出口。上述水口本体下端呈梯形,所述的出口位于所述的梯形侧边上。上述的分流块的侧边与水口本体中心线的夹角α为50°-80°。分流块的宽度小于水口本体内腔断面的横向尺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插入结晶器内的水口底端呈梯形,出口位于梯形侧边两侧,对称设置,中间设有分流块,因此钢液流入结晶器内时,全部钢液处于动态,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钢液上表面不动的现象,使保护渣熔化均匀,无粘连水口、粘连结晶器现象,出口处的钢液流不直接冲刷已凝坯壳,使成型的板坯无裂纹,提高钢坯的表面质量和内在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主视图。
图2是
图1所示的左视图。
图3是
图1所示的A-A剖视图。
如图所示2为水口本体,其断面呈扁状(参看图3)。在水口本体上端接有一个入口1,入口1的断面呈圆状,入口1与水口本体2之间为圆滑过渡连接(参看
图1、图2)。如
图1所示水口本体2下端呈等腰梯形状,在最下端有一个向内凸的分流块4。出口3设在分流块4的两边,即梯形的侧边上,对称设置,分流块4的侧边与水口本体2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α为60°(在50°-80°之间均可)。分流块4的宽度B小于水口本体2内腔断面的横向尺寸C。为了保证钢液供给充分,水口本体2内腔允许通过的钢液流量应大于下部两侧出口3处的流量,在制造过程中,使水口本体2内腔断面面积大于出口3的断面面积之和即可。水口的壁厚不小于6mm,以保证其强度和刚度。
其工作过程为将入口1与中间罐相接,使用前对水口进行干燥及预热处理。钢液经水口流入结晶器内,水口的下部插入结晶器内的钢液中,其宽面两侧与结晶器之间距离应不小于12.5mm,便于保护渣推入,插入深度为150-240mm。当钢液通过分流块4处时,被分成两部分自出口3流出,流场的分布状态是关于水口本体中心线对称的,流场可分为三个区域一是水口出口处射流区,二是水口出口上部急流旋涡区,三是水口出口下部缓流旋涡区。上部急流旋涡区造成结晶器内钢液面由窄面向中间移动,使表面钢液不断更新,克服了上表面钢液不动的现象。下部缓流旋涡区保证在结晶器内各区域钢液温度均匀,从而保证在连续浇铸操作下结晶器内钢液具有满足连续铸造要求的理想流场分布,使全部钢液处于动态,无粘连,板坯无裂纹,提高产品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浇注连铸薄板坯的浸入式水口,它包括水口本体[2],其特征在于水口本体[2]的断面呈扁状,上端设有断面呈圆状的入口[1],水口本体[2]与入口[1]之间为圆滑过渡连接,在水口本体[2]下端设有向内凸的分流块[4],分流块[4]两侧设有对称的出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入式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口本体[2]下端呈梯形,所述的出口[3]位于所述的梯形侧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入式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块[4]的侧边与水口本体[2]中心线的夹角α为50°-8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浸入式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块[4]的宽度小于水口本体[2]内腔断面的横向尺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浇注连铸薄板坯的浸入式水口,包括水口本体,其特征在于水口本体的断面呈扁状,上端设有断面呈圆状的入口,水口本体与入口之间为圆滑过渡连接,在水口本体下端设有向内凸的分流块,分流块两侧设有对称出口。具有无粘连、保护渣熔化均匀、板坯质量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B22D11/10GK2302071SQ9721483
公开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30日
发明者徐永昕, 谭希华 申请人:大重集团公司(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