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硅酸钠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硅酸钠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硅酸钠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生产白炭黑的原料,现有技术中,用含铝量低的石英砂与纯碱高温下熔融而生产出来的硅酸钠,其存在的问题是含铝量低,用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白炭黑堆积密度小,只有0.20~0.24克/立方厘米;不易搬运,即流动性不好,休止角为38~48;灰尘多,通过200目的灰尘在10%~30%之间;吸附液体后,结块物多,达到2%~10%;中位粒径在120~180微米之间,颗粒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白炭黑生产原料即硅酸钠的生产方法,用本发明生产的硅酸钠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白炭黑能改进白炭黑的功能和特性。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硅酸钠的生产方法,其特点是按重量百分比,用含铝量0.5%~0.7%的天然石英砂与纯碱按重量配比1.70~2.09∶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投入窑炉中,在1250℃~1500℃的高温下,熔融反应30~50小时后出料。所采用的高铝石英砂其主要成分重量含量为SiO2%为99.2%~99.5%、Al2O3%为0.5%~0.7%、TiO2%为0.03%~0.05%、Fe2O3%为0.01%~0.03%、CaO%为0.02%~0.04%、MgO%为0.01%~0.03%。由于石英砂中铝含量的增加,导致了硅酸钠中铝成份的增加,以及它作为白炭黑的生产原料,在生产白炭黑的过程中,所发生的附带物理化学变化,致使白炭黑的物理性质发生明显变化。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来进一步实现,其出料采用干法出料,即直接出到模块里,然后自然冷却,生成固态硅酸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其出料采用湿法出料,即冷却至50~160摄氏度时,放入溶解釜中,然后向溶解釜中通入0.55~0.6兆帕的蒸汽,生成液态的硅酸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天然的含铝量高的石英砂与纯碱生产出来的硅酸钠其铝含量的重量百分比可达0.45%~0.55%,用本发明生产的硅酸钠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白炭黑其堆积密度大,≥0.29克/立方厘米;易搬运,流动性好,休止角为32~34;灰尘少,通过200目的灰尘不多于2.5%;吸附液体后,结块物少,不多于0.2%;颗粒美观,中位粒径在200~300微米之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将产于山东沂南的,含铝量0.5%的天然含铝量高的石英砂和纯碱按1.70∶1的重量配比配制,充分搅拌均匀,经加料机投入窑炉,在1300℃的高温下,熔融反应50小时后出料,生成含铝量高的硅酸钠,其产品模数为3.0,产品模数为硅酸钠中SiO2含量与Na2O含量之比,其出料采用干法出料,即直接出到模块里,然后自然冷却,生成固态硅酸钠。
实施例二,将产于河南郑州的,含铝量0.7%的天然含铝量高的石英砂和纯碱按1.87∶1的重量配比配制,充分搅拌均匀,经加料机投入窑炉,在1450℃的高温下,熔融反应40小时后出料,而生成含铝量高的硅酸钠,其产品模数为3.3,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其出料采用湿法出料,即冷却至160摄氏度时,放入溶解釜中,然后向溶解釜中通入0.6兆帕的蒸汽,生成液态的硅酸钠。
实施例三,将产于江苏连云港的,含铝量0.6%的天然含铝量高的高铝石英砂和纯碱按2.09∶1的重量配比配制,充分搅拌均匀,经加料机投入窑炉,在1500℃的高温下,熔融反应30小时后出料,而生成含铝量高的硅酸钠,其产品模数为3.7,其出料采用湿法出料,即冷却至100摄氏度时,放入溶解釜中,然后向溶解釜中通入0.58兆帕的蒸汽,生成液态的硅酸钠。
实施例四,实施例三中,其湿法出料时,冷却至50摄氏度时,放入溶解釜中,然后向溶解釜中通入0.55兆帕的蒸汽,生成液态的硅酸钠。
权利要求
1.一种硅酸钠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用含铝量0.5%~0.7%的天然石英砂与纯碱按重量配比1.70~2.09∶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投入窑炉中,在1250℃~1500℃的高温下,熔融反应30~50小时后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酸钠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出料采用干法出料,即直接出到模块里,然后自然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酸钠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出料采用湿法出料,即冷却至50~160摄氏度时,放入溶解釜中,然后向溶解釜中通入0.55~0.6兆帕的蒸汽。
全文摘要
一种硅酸钠的生产方法,其特点是:按重量百分比,用含铝量0.5%~0.7%的天然石英砂与纯碱按重量配比1.70~2.09∶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投入窑炉中,在1250℃~1500℃的高温下,熔融反应30~50小时后出料。采用天然的含铝量高的石英砂与纯碱生产出来的硅酸钠其铝含量的重量百分比可达0.45%~0.55%。由于石英砂中铝含量的增加,导致了硅酸钠中铝成份的增加,以及它作为白炭黑的生产原料,在生产白炭黑的过程中,所发生的附带物理化学变化,致使白炭黑的物理性质发生明显变化。
文档编号C01B33/32GK1342603SQ01134089
公开日2002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29日
发明者赵祥海 申请人:江苏德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