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空气射流输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碱输送装置,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空气射流输碱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从煅烧炉生产出的纯碱多是采用多级刮板传动的方式将其输送到碱仓中,但此类输送装置因其结构所致存在着以下缺点和不足①由于煅烧出的纯碱温度较高(180℃左右),采用刮板传动装置进行输送时必须与凉碱机配合使用,这样一来,不仅会导致一次性投资的增加(年产10万吨纯碱需投资70万元左右),还须使用相当量的冷却水;②因刮板传动装置中的传动轴、链条等机械部件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因磨损而损坏,不仅会导致了维修量的加大、维修费用的增高,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整个输送系统的正常运行;③由于被输送的纯碱经凉碱机冷却后的温度仍然在100℃左右,极易造成包装袋的变形甚至损环,不仅会影响到产品的包装质量,也会影响到包装工人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完全替代刮板传动装置的空气射流输碱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射流输碱装置包括与煅烧炉出料口相连接的输碱泵,所述输碱泵包括射流泵室本体、以及对称且以同轴线的方式设置在射流泵室本体上的扩压器和射流喷嘴;所述射流泵室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气源相连接的碱沸腾风管;所述射流喷嘴的后端通过控制阀与气源相连接,前端直接与射流泵室的腔体相连通;所述扩压器的前端与输碱管相连接,后端直接与射流泵室的腔体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射流泵室通过筛网分割成上下两腔,在筛网下方通过与气源相连接的碱沸腾风管送入0.04Mpa压强的空气,使筛网上的纯碱始终处于沸腾状态,以防止纯碱沉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来自风源的低压空气经由风管通过喷嘴进入射流泵室的腔体内,把空气的势能转换为动能,并在喷嘴出口处周围形成负压区,从而使得从煅烧炉产出的纯碱被吸入射流泵室内,并与在喷嘴出口处形成的高速气流混合经扩压器增压后随高速气流通过输碱管输送到碱仓,与此同时高温纯碱在常温气流的作用下其温度也得以明显地降低,即本输送装置可同时起到纯碱的输送和降低温度的双重作用,这也是现有技术无法相比的优点。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射流输碱装置对作为动力的空气压强要求较低,实验证明只要能满足0.04~0.1Mpa压强指标即可。加之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内部无运转部件,不存在润滑问题,且其管道的磨损量极小,一经安装、调试投产后,几乎不存在维修问题,只需检修人员定期检查即可,不仅具有结构科学合理、操作简单,且纯碱的冷却效果好(可降至55℃左右),可使包装质量得以明显的提高,同时因设备的密封效果好,也有利于工作条件及生产环境的改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输碱泵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射流输碱装置包括煅烧炉3、位于煅烧炉3下方的输碱泵9,所述输碱泵9的出料口通过输碱管2与碱仓1进料口相连接,其进风口通过管路5、控制阀4、压强表6与罗茨风机7相连接;所述输碱泵9包括射流泵室本体9-1、以及对称且以同轴线的方式设置在射流泵室本体9-1上的扩压器9-4和射流喷嘴9-2;所述射流泵室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气源相连接的碱沸腾风管8;所述射流喷嘴9-2的后端通过控制阀4与气源相连接,前端直接与射流泵室的腔体相连通;所述扩压器9-4的前端与输碱管2相连接,后端直接与射流泵室的腔体相连通;所述射流泵室通过筛网9-3被分割成上下两腔。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射流输碱装置,它包括与煅烧炉出料口相连接的输碱泵(9),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碱泵(9)包括射流泵室本体(9-1)、以及对称且以同轴线的方式设置在射流泵室本体上的扩压器(9-4)和射流喷嘴(9-2);所述射流泵室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气源相连接的碱沸腾风管(8);所述射流喷嘴(9-2)的后端通过控制阀与气源相连接,前端直接与射流泵室的腔体相连通;所述扩压器(9-4)的前端与输碱管相连接,后端直接与射流泵室的腔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射流输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泵室通过筛网(9-3)分割成上下两腔。
专利摘要一种空气射流输碱装置,它包括与煅烧炉出料口相连接的输碱泵(9),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碱泵(9)包括射流泵室本体(9-1)、以及对称且以同轴线的方式设置在射流泵室本体上的扩压器(9-4)和射流喷嘴(9-2);所述射流泵室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气源相连接的碱沸腾风管(8);所述射流喷嘴(9-2)的后端通过控制阀与气源相连接,前端直接与射流泵室的腔体相连通;所述扩压器(9-4)的前端与输碱管相连接,后端直接与射流泵室的腔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且纯碱的冷却效果好(可降至55℃左右),可使包装质量得以明显的提高,同时因设备的密封效果好,也有利于工作条件及生产环境的改善。
文档编号C01D7/00GK2654590SQ20032011320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7日
发明者崔国臣 申请人:崔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