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合成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847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合成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炭素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合成较高比表面积和孔径分 布高度有序的介孔炭材料的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1992年Mobil公司关于MCM-41等介孔材料的报道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并被认为这是有序介孔材料合成的真正开始。Ryoo开创了使用MCM-48为模 板合成介孔炭材料(CMK-1)。随后, 一系列的介孔炭被合成出来,它们被称为 CMK-n (n=l-5)。这些介孔炭材料具有规则排列的孔径结构、较大的比表面 积、较大的孔容、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高度发达的内表面和孔隙率,所以 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载体,储氢,分离与提纯,气体的吸附,分离与净化, 电极材料和双电层电容器等领域。这些优点将极大地提高相关材料的性能, 有望为介孔材料开辟新的应用领域。目前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合成工艺比较烦 锁,而且对条件的要求也比较苛刻,因此通过简单的工艺开发高比表、高孔 容、孔径分布狭窄的介孔炭材料以满足近年来工业技术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国 内外一项新的研究热点。
制备有序介孔炭材料国内外普遍采用模板法,包括软模板法和硬模板法, 也可分为一步合成法和二步合成法。其共同特点是模板材料应具有联结有序 的孔径结构;模板材料本身不仅要具有均一有序的形貌,而且应具有良好的热 稳定性以避免合成过程中使用的高温(一般800 'C到1300 'C)和后处理(如使 用HF或热溶NaOH热溶液除去模板二氧化硅)的影响造成合成出的介孔炭材料 孔径塌陷;模板法合成的有序介孔炭材料的结构正好与模板材料结构相反, 因此模板材料的壁厚决定有序介孔炭的孔径大小,有序介孔炭的孔径一般在 10nm以下。
软模板法也叫一步法合成炭化法,是将硅源、碳前驱体(表面活性剂与碳 源)混合,通过搅拌溶胶-凝胶化直接得到无机/有机复合物,在此过程中, 硅源与碳前驱体聚合反应同步发生,经晶化、预炭化、炭化、去模板等过程获
得有序介孔炭。其特点是碳前驱体同时起模板剂的作用,孔径大小可以通过
改变合成条件得到控制,工艺过程简单。中国发明专利(CN 1821182A、 CN1899959),利用溶胶一凝胶技术将有机高分子和硅源引入一个表面活性剂
自组装反应体系,通过有机一有机、无机一无机和有机一无机之间的相互竞 争、聚合交联和协同组装作用,溶剂挥发自组装制备高度有序的介孔高分子
/二氧化硅和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以及高比表面、大孔径的有序介孔炭材 料。因此在有序介孔炭合成方面有很大的发挥潜力,特别是在表面活性剂的 价格更加便宜后,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合成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硬模板法也叫二步合成炭化法,是合成有序介孔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 过程较为复杂,对碳前驱体的选择比较重要,目前一般采用蔗糖、木糖、葡 萄糖、糠醇树脂、酚醛树脂等少数的碳氢化合物。合成过程大致可以归结为, 先合成硅基介孔分子筛或采用分子筛成品,将碳前驱体溶液填充入模板孔径 中,形成有机物/硅复合材料,再经过高温炭化及模板消除最终获得孔径高度 有序排列的介孔炭材料。碳前驱体的填充路径有两种液相浸渍和化学气相 沉积。中国专利(CN 1425606A), 一种有序纳米介孔炭材料及其合成方法。该 材料的制备过程是将碳源与溶剂混合均匀,采用具有三维连通、双连续孔 径的二氧化硅介孔材料(空间群Ia3d)作为模板剂;经过热处理,使溶剂挥 发;然后在氮气保护下高温焙烧,使碳源完全炭化;最后脱除二氧化硅模板, 并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空间对称性为Ia3d的大孔径有序纳米介孔炭 材料。
上述合成过程虽有诸多优点,但其合成工艺处理过程较为复杂,且合成 条件要求较高,因此不能对介孔炭材料的比表面积与孔径的大小进行有效控 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有序介孔 炭材料的合成工艺,与现有合成工艺相比,本发明的合成工艺处理过程简单, 对合成条件的精确度要求不高,易于操作,而且釆用本发明的合成工艺合成 出的介孔炭材料孔径较均一,对比表面积与孔径大小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合成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A、 配制浓度为0.8 0.96mol/l的硫酸溶液,按硫酸溶液、三嵌段表面活性剂、 正硅酸乙酯和水的用量比为(13.5~15.5)ml: (9.0-11.0) g: (17.0-20.0) g:(260 300)ml的比例,往硫酸溶液中添加三嵌段表面活性剂、正硅酸 乙酯和水,在35 4(TC温度下,充分搅拌12 24小时,形成乳白色的溶 胶-凝胶;
B、 把上述步骤A所得溶胶-凝胶加热,在90 110'C保持36~48小时进行晶 化;
C、 晶化后所得产品在150 170。C下预炭化5~7小时;
D、 在惰性气体保护气氛下,升温到85(TC 95(TC恒温1.5-2.5小时炭化, 待到冷却至室温,研磨产物;
E、 用氢氟酸浸泡12~24小时,进行去硅化处理,过滤,并真空干燥,再次 研磨成细粉末,得成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A中,还往反应溶液中加入蔗糖,硫酸溶液、 三嵌段表面活性剂、正硅酸乙酯、蔗糖、水的用量比为(13.5~14.0) ml : (9.0~11.0) g: (18.0~20.0) g: (2~4) g : ( 260 300) ml。
所配制的硫酸溶液优选浓度为0.82mol/l;硫酸溶液、三嵌段表面活性剂、 正硅酸乙酯、蔗糖和水的优选用量比为14.0 ml :10.0 g: 19.0 g : 2 g:300 ml。
所述晶化过程可在密闭体系中进行,晶化所得产品过滤后得到白色膨松产 品,再进行所述预炭化。
所述晶化过程也可在敞开体系中进行,使其中的水分蒸发,晶化得到黑色 膨松产品,再进行所述预炭化。
所述晶化过程优选在IO(TC温度下进行48小时。
所述步骤D中,以0.5-1. 5 tV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850。C恒温2小时 进行炭化最为合适。
所述步骤D中,以氮气为保护气体进行炭化最为方便合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合成过程简单,合 成条件简单,产物具有规则排列的介孔结构、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高度发 达的内表面和孔隙率,具有少量的石墨微晶结构;产物的比表面积从 800-1628 m7g,孔径宽度主要分布在2. 2 6. 0 nm。控制适当的晶化温度与合
适的晶化时间可以使无机/有机复合物可以更好的交联炭壁更薄,得到比表面 更大与有序性更好的介孔炭材料。
本发明所得的有序介孔炭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载体,储氢,分离与 提纯,气体的吸附、分离与净化,电极材料和双电层电容器等领域。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得有序介孔炭材料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照片图, 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孔径大约在4. 1 nm。图1中(a) 、 (b) 、 (c)分别为 不同的放大比例。
图2是本发明样品的小角X射线散射(SA — XRD)图谱,在1.7°与1.9° 出现两个衍射峰,分别归属于二维六方晶系的(110) (200)晶面,可以说 明样品的有序性。
图3是本发明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图,在波长在3438 cm—'处为-0H的伸縮的振动峰,在2848 cm—'为C-H伸縮振动峰,在1644 cnf1 处为羧基基团C=0的伸縮振动峰,在1619 cm—1处为OC的伸縮振动峰,在1350 cm—'处为C-0的伸縮振动峰,在1265 cm"处为羟基聚合物C-0的伸縮振动峰。
图4是本发明拉曼光谱分析图谱,在拉曼光谱分析图谱中D模,G模的 拉曼峰分别位于1338cm—'、 1585cm—'处,其强度比分别为0.84、 0. 82,说明有 少量比例的石墨微晶结构。存在着印2和sp3成键形式,通常纳米结构的sp2 介孔炭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质,作为电极材料在电化学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图5中a-e分别为实施例1-5的吸脱附曲线(1)和孔径分布图(2)。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 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用0.85mol/l硫酸溶液、三嵌段表面活性剂、正硅酸乙酯和水,按用量比 为14.0 ml : 10.0 g : 18. 0 g : 300 ml的比例配制混合溶液。用薄膜封住 容器口,放置于油浴锅中,在4(TC的条件下继续搅拌24h,形成浮白色的溶 胶-凝胶。然后,在IOO 。C下进行晶化48 h。晶化过程在封闭体系中进行。 密封体系不需特殊的容器进行密封(如水热反应釜等),只需保留搅拌时用 于封住容器口薄膜,使其在晶化时不让水分蒸发即可,在封闭体系中晶化后
将样品过滤得到白色的无机/有机复合物。晶化后所得样品在160 'C预炭化6 h。炭化过程是在通入保护气体(如N2),以1. 0 'C/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到 850°C恒温2 h。将所得块状产物研磨再用HF浸泡24 h进行去硅化处理, 过滤,进行干燥处理后再次研磨成细粉末就可以得到所需的有序介孔炭材料。 如图5a所示,所得产物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宽度与孔体积数据如下 比表面积1203 m7g;平均孔径宽度5.4 nm;孔容1.665 cm7g 。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浮白色的溶胶-凝胶,将事前在搅拌时封住容器口 的薄膜取下,让容器完全敞开,在IOO'C温度下进行晶化48 h,使其水分自 由蒸发,此体系即上述所说敞开体系。晶化完后得到黑色膨松样品,将样品 放置于管式炉中进行160'C预炭化6h,然后直接通入保护气体N2以1 'C/min 的升温速率加热到850 °C恒温2 h,后序处理按实施例l方法。
如图5b所示,所得产物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宽度与孔体积数据如下 比表面积1628 m7g;平均孔径宽度4.1 nm;孔容1.662 cm7g。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原料中加入蔗糖为2.0 g,搅拌。其他工 艺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5C所示,所得产物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宽度与孔体积数据如下
比表面积824 m7g;平均孔径宽度3.8 nm;孔容0.777 cm7g。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过滤所得的白色膨松样品置于管式炉中加热 到160 。C预炭化6 h,然后直接通入保护气体N2,以1.5 °C/min的升温速 率加热到850 °C恒温2 h。
如图5d所示,所得产物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宽度与孔体积数据如下 如图5d所示,比表面积887 m7g;平均孔径宽度3. 0 nm;孔容0.679 cm7g。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过滤所得的白色膨松样品置于管式炉中加热
到160 "C预炭化6 h,然后直接通入保护气体N2以0.5 °C/min的升温速率
加热到850 。C恒温2 h。
如图5e所示,所得产物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宽度与孔体积数据如下 比表面积1167 m7g;平均孔径宽度2.8 nm;孔容0.827 cmVg。
实施例6
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在90 'C下进行晶化48 h。其他工艺与实施 例3相同。
实施例7
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在110 。C下进行晶化36 h。其他工艺与实施 例3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配制浓度为0.8~0.96mol/l的硫酸溶液,按硫酸溶液、三嵌段表面活性剂、 正硅酸乙酯和水的用量比为(13.5~15.5)ml(9.0~11.0)g(17.0~20.0) g(260~300)ml的比例,往硫酸溶液中添加三嵌段表面活性剂、正硅酸乙 酯和水,在35~40℃温度下,充分搅拌12~24小时,形成乳白色的溶胶- 凝胶;B、把上述步骤A所得溶胶-凝胶加热,在90~110℃保持36~48小时进行晶化;C、晶化后所得产品在150~170℃下预炭化5~7小时;D、在惰性气体保护气氛下,升温到850℃~950℃恒温1.5~2.5小时炭化,待 到冷却至室温,研磨产物;E、用氢氟酸浸泡12~24小时,进行去硅化处理,过滤,并真空干燥,再次研 磨成细粉末,得成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A中,还往反应溶液中加入蔗糖,硫酸溶液、三嵌段表面活性剂、正硅酸乙 酯、蔗糖、水的用量比为(13.5 14.0)ml:(9.0 11.0)g: (18.0~20.0)g : (2~4) g:(260 300)ml。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配制的硫酸溶液浓度为0.82mol/l;硫酸溶液、三嵌段表面活性剂、正硅酸乙酯、蔗 糖和水的用量比为14.0 ml :10.0 g: 19,0 g : 2 g:300 ml。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化 过程在密闭体系中进行,晶化所得产品过滤后得到白色膨松产品,再进行所 述预炭化。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化 过程在敞开体系中进行,使其中的水分蒸发,晶化得到黑色膨松产品,再进 行所述预炭化。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化过程在IOO'C温度下进行48小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以0.5-1.5 °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85(TC恒温2小时进行炭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D中,以氮气为保护气体进行炭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炭素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合成有序介孔炭材料的简单合成方法在一定条件下,用硫酸,三嵌段表面活性剂(P123E020P070E020)、正硅酸乙酯和蔗糖混合并搅拌,经过溶胶-凝胶,晶化与预炭化得到无机/有机复合物,再炭化与去硅化得到有序介孔炭材料。其主要特点由于合成过程简单,无需非常精确的合成条件,合成出的介孔炭材料具有规则排列的孔道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高度发达的内表面和孔隙率,而且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可以控制比表面积与孔径的大小。
文档编号C01B31/00GK101362598SQ200810198029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7日
发明者刘应亮, 曾江华, 袁定胜 申请人:暨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