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及对其升温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480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及对其升温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制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及对其升温的系统。
背景技术
烟气制酸是一种利用金属冶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二氧化硫烟气制备硫酸的工艺,主要包括烟气净化、干燥、转化和吸收等工序,其中,在转化工序过程中主要发生如式(O所示的反应S02+02 — SO3(I) 由于式(I)所示的反应必须在有触媒催化且环境达到一定温度时才可进行,因此,在利用烟气制备硫酸前,必须对进行转化工序的转化装置升温,以达到反应温度,进而才能完成烟气制酸的工艺过程。目前,对转化装置升温一般是通过外部提供热量给烟气制酸系统内部的循环烟气,再通过升温的循环烟气带动转化装置的整体温度,最终使其达到反应温度。现有技术对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如图I所示,图I为现有技术对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示意图。在图I中,关闭阀门A,打开阀门B、C,风机11带动循环烟气进入升温装置13进行升温,升温的循环烟气通过设置于转化器12顶部的气体进口直接进入转化器12内部的第一转化层I,对其进行升温,然后依次对第二转化层II、第三转化层III、第四转化层IV、第五转化层V传递热量,带动转化器12的整体温度上升,使其达到生产所必须的反应温度,完成对转化器12升温的过程。但是,现有技术在对转化器升温时,升温的循环烟气直接进入转化器的第一转化层,在升温阶段初期,由于转化器的整体温度较低,而升温的循环烟气的温度较高,而且其受到转化器内部空间的限制和气体流动“行程”较短的影响,冷体与热体的温度差异较大,使转化器受到不同热应力的作用,从而会导致转化器本体产生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触媒的质量与寿命,不利于烟气制酸的正常生产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及对其升温的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在不损伤转化装置的基础上使转化装置稳定地升温,利于烟气制酸的正常生产过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包括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化层的转化器本体;穿过所述转化器本体顶部的中心管,气体通过所述中心管进入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设置于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进口与所述中心管的出口相连的第一内置换热器,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之上。[0012]优选的,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还依次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下方的第二转化
层、第三转化层、第四转化层和第五转化层;所述第一转化层、所述第二转化层、所述第三转化层、所述第四转化层和所述第五转化层在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平均分布。优选的,所述中心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与所述第二转化层之间。优选的,所述转化器本体还设置有气体进口,所述气体进口位于所述第四转化层所在的进口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包括驱动装置;进口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出口相连的升温装置;·与所述升温装置的出口相连的转化装置;所述转化装置包括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化层的转化器本体;穿过所述转化器本体顶部的中心管,气体通过所述中心管进入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设置于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进口与所述中心管的出口相连的第一内置换热器,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之上;所述中心管的进口与所述升温装置的出口相连。优选的,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还依次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下方的第二转化
层、第三转化层、第四转化层和第五转化层;所述第一转化层、所述第二转化层、所述第三转化层、所述第四转化层和所述第五转化层在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平均分布。优选的,所述中心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与所述第二转化层之间。优选的,所述转化器本体还设置有气体进口,所述气体进口位于所述第四转化层所在的进口位置;所述气体进口与所述升温装置的出口相连。优选的,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还设置有第二内置换热器、第三内置换热器;所述第二内置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转化层与所述第三转化层之间,所述第三内置换热器位于所述第四转化层与所述第五转化层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包括转化器本体,其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化层和第一内置换热器,以及穿过其顶部的中心管;气体通过所述中心管进入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所述中心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之上。本实用新型对上文所述的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升温装置和所述转化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升温装置的进口相连,所述升温装置的出口与所述转化装置的中心管的进口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循环烟气,使其进入升温装置进行升温,随后所得升温的循环烟气经由中心管进入第一内置换热器,换热后,所述换热后的循环烟气对第一转化层进行升温。本实用新型首先将升温的循环烟气在转化装置的中心管及第一内置换热器的管内圆周均匀分布,与转化装置内部第一转化层出来的烟气充分换热,然后再对第一转化层进行升温,使转化装置的整体温度升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使升温的循环烟气均匀分布、换热后再对转化装置升温,升温更为稳定、整体升温效果更佳,同时降低了升温时对转化装置的损伤,保证了烟气制酸的正常生产。

图I为现有技术对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对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对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与烟气制酸系统合并后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包括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化层的转化器本体;穿过所述转化器本体顶部的中心管,气体通过所述中心管进入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设置于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进口与所述中心管的出口相连的第一内置换热器,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之上。在烟气制酸系统中,所述转化装置为将烟气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装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化装置中,所述转化器本体为转化装置的壳体,可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化层,所述第一转化层包含触媒,对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起催化作用。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转化层的位置和厚度等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常用的转化层即可。设置在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的转化层可以根据工艺进行选择,如在所述第一转化层下方还可以依次设置两层转化层,形成三段转化的方式。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转化层下方,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还依次设置有第二转化层、第三转化层、第四转化层和第五转化层;所述第一转化层、所述第二转化层、所述第三转化层、所述第四转化层和所述第五转化层在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平均分布,可以使得转化时能更适应二氧化硫浓度的波动,利于生产。所述转化器本体设置有穿过其顶部的中心管、内部设置有第一内置换热器,其中,气体通过所述中心管进入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当对转化装置进行升温时,所述气体为升温的循环烟气,当转化装置进行转化工序时,所述气体为进行工艺的烟气;所述中心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进口相连,所述中心管的出口的位置由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管程进口决定,当所述转化器本体设置有多层转化层时,所述中心管的出口优选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与所述第二转化层之间,更优选位于所述第二转化层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之上。本实用新型对所述中心管、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没有特殊限制,采用烟气制酸常用的不锈钢材质的管线、内置换热器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所述中心管的位置没有特殊限制,优选从所述转化器本体顶部中间的位置穿过,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优选紧贴并环绕所述中心管安装。设置在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的内置换热器可以根据工艺进行选择,如可增设一个或多个内置换热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还设置有第二内置换热器、第三内置换热器;所述第二内置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转化层与所述第三转化层之间,其壳程进口优选位于所述第二转化层所在的出口位置,壳程出口优选位于所述第三转化层所在的进口位置;所述第三内置换热器位于所述第四转化层与所述第五转化层之间,其壳程进口优选位于所述第四转化层所在的出口位置,壳程出口优选位于所述第五转化层所在的进口位置。所述转化器本体优选还设置有气体进口,所述气体进口位于所述第四转化层所在 的进口位置。当升温的循环烟气从第一转化层开始对其升温后,转化器本体内部的温度有所升高,此时将升温的循环烟气从第四转化层开始对其升温,不但不会对转化器本体造成损伤,而且更利于加强升温的整体效果。本实用新型对所述转化器本体的气体出口没有特殊限制,其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之下,优选位于所述第三转化层所在的出口位置。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22的示意图。其中221为转化器本体;转化器本体22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平均分布的第一转化层I、第二转化层II、第三转化层III、第四转化层IV、第五转化层V ;222为穿过转化器本体221顶部中间位置的中心管,气体通过中心管222进入转化器本体221内部,中心管222的出口位于第二转化层II所在的平面;223为第一内置换热器、224为第二内置换热器、225为第三内置换热器,第一内置换热器223的进口与中心管222的出口相连,其出口位于第一转化层I之上,第一内置换热器223紧贴于中心管222安装;第二内置换热器224位于第二转化层II与第三转化层III之间,第三内置换热器225位于第四转化层IV与第五转化层V之间;转化器本体221设置有气体进口,其位于第四转化层IV所在的进口位置;转化器本体221设置有气体出口,其位于第三转化层III所在的出口位置。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的工作流程,当气体为升温的循环烟气时,升温的循环烟气经由穿过转化器本体221顶部的中心管222进入第一内置换热器223,与第一转化层I出来的烟气充分换热后,从第一内置换热器223流出对第一转化层I升温,随后通过第二内置换热器224和第三内置换热器225逐层对第二转化层II、第三转化层III、第四转化层IV、第五转化层V升温,带动转化装置22的整体温度上升;同时,升温的循环烟气还从转化装置22第四转化层IV所在的进口位置进入,从第四转化层IV开始对转化装置22升温,以加强升温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包括转化器本体,其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化层和第一内置换热器,以及穿过其顶部的中心管;气体通过所述中心管进入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所述中心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之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化装置可用于烟气制酸。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包括驱动装置;进口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出口相连的升温装置;与所述升温装置的出口相连的转化装置;所述转化装置包括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化层的转化器本体;
·[0064]穿过所述转化器本体顶部的中心管,气体通过所述中心管进入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设置于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进口与所述中心管的出口相连的第一内置换热器,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之上;所述中心管的进口与所述升温装置的出口相连。在利用烟气制备硫酸前,必须对进行转化工序的转化装置升温,以达到烟气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温度,进而才能完成烟气制酸的工艺过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升温装置和所述转化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升温装置的进口相连,所述升温装置的出口与所述转化装置相连。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对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中,所述驱动装置为输送气体的装置,用于带动循环烟气,使其进入升温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本领域常用的装置如风机即可。所述升温装置为本领域常用的升温装置,用于对风机带动进入的循环烟气进行升温,以得到升温的循环烟气。所述转化装置为上文所述的转化装置,包括转化器本体,其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化层和第一内置换热器,以及穿过其顶部的中心管;气体通过所述中心管进入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所述中心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之上。在所述转化装置中,所述转化器本体为转化装置的壳体,其可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化层,所述第一转化层包含触媒,对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起催化作用。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转化层的位置和厚度等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常用的转化层即可。设置在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的转化层可以根据工艺进行选择,如在所述第一转化层下方还可以依次设置两层转化层,形成三段转化方式。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转化层下方,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还依次设置有第二转化层、第三转化层、第四转化层和第五转化层;所述第一转化层、所述第二转化层、所述第三转化层、所述第四转化层和所述第五转化层在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平均分布,可以使得转化时能更适应二氧化硫浓度的波动,利于生产。所述转化器本体设置有穿过其顶部的中心管、内部设置有第一内置换热器,气体通过所述中心管进入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所述中心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之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升温的循环烟气经由中心管进入第一内置换热器,与第一转化层出来的烟气充分换热后,从第一内置换热器流出对第一转化层升温,从而带动所述转化装置整体升温。本实用新型使升温的循环烟气在中心管和第一内置换热器的管内圆周均匀分布、换热后,再对转化装置升温,使得对转化装置的升温更为稳定、整体升温效果更佳,同时降低了升温时对转化装置的损伤,保证了烟气制酸的正常生产。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心管优选从所述转化器本体顶部中间的位置穿过;所述中心管的出口的位置由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管程进口决定,当所述转化器本体设置有多层转化层时,所述中心管的出口优选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与所述第二转化层之间,更优选位于所述第二转化层所在的平面,即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优选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与所述第二转化层之间,使得管程较为适宜升温的循环烟气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对所述中心管、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没有特殊限制,采用烟气制酸常 用的不锈钢材质的管线、内置换热器即可;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优选紧贴并环绕所述中心管安装。设置在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的内置换热器可以根据工艺进行选择,如可增设一个或多个内置换热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还设置有第二内置换热器、第三内置换热器;所述第二内置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转化层与所述第三转化层之间,所述第三内置换热器位于所述第四转化层与所述第五转化层之间,有利于提高对转化装置升温的整体效果。所述转化器本体优选还设置有气体进口,所述气体进口位于所述第四转化层所在的进口位置;所述气体进口与所述升温装置的出口相连,使得升温的循环烟气还可从第四转化层开始对转化装置升温,以加强升温效果。本实用新型对所述转化器本体的气体出口没有特殊限制,由工艺要求决定,其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之下,优选位于所述第三转化层所在的出口位置。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对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示意图,其中21为风机,22为转化装置,23为升温装置;风机21的出口与升温装置23的进口相连,升温装置23的出口与转化装置22相连。转化装置22包括转化器本体221 ;中心管222 ;第一内置换热器223、第二内置换热器224、第三内置换热器225 ;第一转化层I、第二转化层II、第三转化层III、第四转化层IV、第五转化层V ;第一转化层I、第二转化层II、第三转化层III、第四转化层IV、第五转化层V在转化器本体22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平均分布;中心管222穿过转化器本体221顶部中间的位置,其进口为气体进入转化器本体221内部的进口,与升温装置23的出口相连;其出口与第一内置换热器223的进口相连,位于第二转化层II所在的平面;在转化器本体221内部,第一内置换热器223位于第一转化层I与第二转化层II之间,第一内置换热器223的出口位于第一转化层I之上;第二内置换热器224位于第二转化层II与第三转化层III之间;第三内置换热器225位于第四转化层IV与第五转化层V之间;转化器本体221在第四转化层IV所在的进口位置设置有气体进口,其与升温装置23的出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的升温过程如下关闭阀门A,打开阀门B、C,风机21带动烟气制酸系统内部的循环烟气进入升温装置23 ;升温装置23对循环烟气升温,得到升温的循环烟气;升温的循环烟气经由穿过转化器本体221顶部的中心管222进入第一内置换热器223,与第一转化层I出来的烟气充分换热后,从第一内置换热器223流出对第一转化层I升温,随后通过第二内置换热器224和第三内置换热器225逐层对第二转化层II、第三转化层III、第四转化层IV、第五转化层V升温,带动转化装置22的整体温度上升;同时,升温的循环烟气还从转化装置22第四转化层IV所在的进口位置进入,从第四转化层IV开始对转化装置22升温,以加强升温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升温的循环烟气均匀分布、换热后再对转化装置22升温,升温更为稳定、整体升温效果更佳,降低了升温时对转化装置的损伤,保证了烟气制酸的正常生产。在烟气制酸的生产过程中,即使有冷烟气进入,也会通过上述方式均匀分布,并在第一内置换热器223中与第一转化层I出来的烟气充分换热,温度得到提升,从而使得在进入转化装置22第一转化层I时,与整体温度差距不大,不至于出现转化装置22 “偏瘫”甚至“全瘫”而影响生产甚至停产的现象。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与烟气制酸系统合并后的系统示意图。其中,在图3所示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外置换热器31、第一锅炉32、第二锅炉33和第二外置换热器34 ;第一外置换热器31连接在风机21与升温装置23之间,第一锅炉32连接在第一外置换热器31与转化装置22之间,第二锅炉33的进口与转化装置22的出口相连,第二外置换热器34的进口与第二锅炉33的出口相连,并且其与转化装置22也相连。对转化装置22升温时,仍旧是关闭阀门A,打开阀门B、C,同时还要关闭阀门D,打开阀门E,升温过程与上述内容相同;对转化装置22升温后,利用其进行转化工序时,则需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C,同时打开阀门D,关闭阀门E,经干燥工序后的烟气由风机21带动进入第一外置换热器31,与经过第一锅炉32后的气体进行换热,换热后从中心管222进入升温的转化装置22,然后在转化装置22的转化层上,在触媒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后进入第二锅炉33,再经过第二外置换热器34换热后进入吸收工序,转化工序为本领域熟知的工序。基于上文所述的系统,对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升温的方法包括开启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带动循环烟气进入升温装置进行升温,得到升温的循环烟气;所述升温的循环烟气经由中心管进入第一内置换热器进行换热,得到换热后的循环烟气;所述换热后的循环烟气对第一转化层进行升温。在烟气制酸系统未开始工作时,系统内存有循环烟气。循环烟气由绝大部分空气和少量含二氧化硫烟气等成分组成,可供给烟气制酸系统中转化工序所需的氧气,同时循环烟气升温后可带动转化装置的整体温度上升。本实用新型开启驱动装置如风机,带动烟气制酸系统内的循环烟气,提供给上述对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本实用新型对循环烟气的流量等工艺参数没有特殊限制。所述循环烟气进入升温装置,所述升温装置对其进行升温,得到升温的循环烟气。本实用新型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升温装置,使所述循环烟气达到本领域常用的升温温度即可。循环烟气升温后,经由中心管进入第一内置换热器,与第一转化层出来的烟气充分换热后,从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流出对第一转化层升温,从而带动转化装置升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使升温的循环烟气在中心管和第一内置换热器的管内圆周均匀分布、换热后,再对转化装置升温,使得对转化装置的升温更为稳定、整体升温效果更佳,同时降低了升温时对转化装置的损伤,保证了烟气制酸的正常生产。·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在所述第一转化层下方,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优选还依次设置有第二转化层、第三转化层、第四转化层和第五转化层,而且所述第一转化层、所述第二转化层、所述第三转化层、所述第四转化层和所述第五转化层在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平均分布时,所述升温的循环烟气对所述第一转化层升温后,可逐层对上述转化层升温,使转化装置的整体温度上升。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升温的循环烟气优选还可从第四转化层开始对转化装置升温,以加强升温效果。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首先将升温的循环烟气在转化装置的中心管及第一内置换热器的管内圆周均匀分布后,与转化装置内部第一转化层出来的烟气进行换热,然后对第一转化层升温,从而使转化装置的整体温度升高,升温更为稳定、整体升温效果更佳,降低了升温时对转化装置的损伤,保证了烟气制酸的正常生产。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包括 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化层的转化器本体; 穿过所述转化器本体顶部的中心管,气体通过所述中心管进入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设置于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进口与所述中心管的出口相连的第一内置换热器,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还依次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下方的第二转化层、第三转化层、第四转化层和第五转化层; 所述第一转化层、所述第二转化层、所述第三转化层、所述第四转化层和所述第五转化层在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平均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与所述第二转化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器本体还设置有气体进口,所述气体进口位于所述第四转化层所在的进口位置。
5.一种对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包括 驱动装置; 进口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出口相连的升温装置; 与所述升温装置的出口相连的转化装置; 所述转化装置包括 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化层的转化器本体; 穿过所述转化器本体顶部的中心管,气体通过所述中心管进入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设置于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进口与所述中心管的出口相连的第一内置换热器,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之上; 所述中心管的进口与所述升温装置的出口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还依次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下方的第二转化层、第三转化层、第四转化层和第五转化层; 所述第一转化层、所述第二转化层、所述第三转化层、所述第四转化层和所述第五转化层在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平均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与所述第二转化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器本体还设置有气体进口,所述气体进口位于所述第四转化层所在的进口位置; 所述气体进口与所述升温装置的出口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还设置有第二内置换热器、第三内置换热器; 所述第二内置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转化层与所述第三转化层之间,所述第三内置换热器位于所述第四转化层与所述第五转化层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制酸的转化装置,包括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化层的转化器本体;穿过所述转化器本体顶部的中心管,气体通过所述中心管进入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设置于所述转化器本体内部、进口与所述中心管的出口相连的第一内置换热器,所述第一内置换热器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化层之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上文所述的转化装置升温的系统,包括驱动装置;进口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出口相连的升温装置;所述升温装置的出口与穿过转化器本体顶部的中心管的进口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使升温的循环烟气均匀分布、换热后对转化装置升温,效果更佳,也降低了对转化装置的损伤,保证了生产。
文档编号C01B17/74GK202687957SQ20122037986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张化刚, 曹汝俊, 韩耀强, 邱远鹏, 张锡运, 张伟国 申请人: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