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盐采捞、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35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原盐采捞、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盐生产设备,尤其是涉及原盐采捞、分离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盐池里采捞原盐多为人工用带动漏口的铁锨一锨一锨向外捞原盐,其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强度特大是可想而知的。如何降低采捞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是人们一直渴望解决的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0620030051X、名称为:“原盐采捞机”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采捞出来的原盐所带水分较多,仍需进一步进行分离,降低了原盐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原盐采捞、分离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盐采捞、分离机,包括底部设有行走轮的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采捞分离装置;所述行走轮由对称设置在机架两侧的履带轮和橡胶轮组成,所述橡胶轮的轮架为升降式结构;所述采捞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多台杂质泵、第一滤水箱、第二滤水箱、输送搅龙;所述多台杂质泵的进水口与抽水箱相连通,其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延伸至所述第一滤水箱顶部的斜形筛板槽上端,所述斜形筛板槽下端与所述第二滤水箱顶部的斜形导料筛板槽上端相衔接;所述斜形导料筛板槽下端与所述输送搅龙的进料口相衔接;输送搅龙的出料口位于机架一侧的外部;在所述抽水箱的下部依次水平设置有弊板和采掘头。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实现对盐池内原盐采捞、分离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原盐采捞的工作效率。工作时,所述机架横跨盐池两侧在履带轮驱动下沿盐池移动,此时所述橡胶轮向上收起脱离地面;在机架移动过程中所述多台杂质泵将盐池内的盐粒和水抽吸到所述第一滤水箱顶部的斜形筛板槽上端,进入斜形筛板槽内的水被滤除而盐粒沿斜形筛板槽进入第二滤水箱顶部的斜形导料筛板槽内,经进一步脱水后的盐粒沿所述斜形导料筛板槽进入输送搅龙内并输出至机架一侧的盐池岸上。当采完一个盐池需要移池时,将升降式轮架向下伸出,此时机架和履带轮抬起脱离地面而胶轮着地即可移池。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盐采捞、分离机,包括底部设有行走轮的机架1,设置在所述机架I上的采捞分离装置;所述行走轮由对称设置在机架I两侧由动力源驱动的履带轮2和橡胶轮3组成,所述橡胶轮3的轮架为由液压缸驱动的升降式结构;所述采捞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I上的三台杂质泵4、第一滤水箱5、第二滤水箱6、输送搅龙7 ;所述三台杂质泵4的进水口与抽水箱8相连通,其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9延伸至所述第一滤水箱5顶部的斜形筛板槽10上端,所述斜形筛板槽10下端与所述第二滤水箱6顶部的斜形导料筛板槽11上端相衔接;所述斜形导料筛板槽11下端与所述输送搅龙7的进料口相衔接;输送搅龙7的出料口 12位于机架I 一侧的外部;在所述抽水箱8的下部依次水平设置有弊板13和采掘头14。
权利要求1.一种原盐采捞、分离机,包括底部设有行走轮的机架(1),设置在所述机架(I)上的采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由对称设置在机架(I)两侧的履带轮(2)和橡胶轮(3)组成,所述橡胶轮(3)的轮架为升降式结构;所述采捞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I)上的多台杂质泵(4)、第一滤水箱(5)、第二滤水箱(6)、输送搅龙(7);所述多台杂质泵(4)的进水口与抽水箱(8)相连通,其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9)延伸至所述第一滤水箱(5)顶部的斜形筛板槽(10)上端,所述斜形筛板槽(10)下端与所述第二滤水箱(6)顶部的斜形导料筛板槽(11)上端相衔接;所述斜形导料筛板槽(11)下端与所述输送搅龙(7)的进料口相衔接;输送搅龙(7)的出料口(12)位于机架(I)一侧的外部;在所述抽水箱(8)的下部依次水平设置有弊板(13)和采掘头(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盐采捞、分离机,包括底部设有行走轮的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采捞分离装置;行走轮由对称设置在机架两侧的履带轮和橡胶轮组成,橡胶轮的轮架为升降式结构;采捞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多台杂质泵、第一滤水箱、第二滤水箱、输送搅龙;多台杂质泵的进水口与抽水箱相连通,其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延伸至所述第一滤水箱顶部的斜形筛板槽上端,所述斜形筛板槽下端与所述第二滤水箱顶部的斜形导料筛板槽上端相衔接;所述斜形导料筛板槽下端与所述输送搅龙的进料口相衔接;输送搅龙的出料口位于机架一侧的外部;在所述抽水箱的下部依次水平设置有弊板和采掘头。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实现对盐池内原盐采捞、分离自动化。
文档编号C01D3/06GK203033779SQ201320009458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9日
发明者张喜昌 申请人:张喜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