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物料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45759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性炭物料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性炭物料冷却装置,包括进料排风装置、滚筒、温控装置、驱动装置、出料装置及密封装置;所述滚筒的内部包括原料通道和冷却循环介质通道;所述进料排风装置和出料装置分别设置在滚筒的两端;所述密封装置设置在出料装置和滚筒之间;所述温控装置设在滚筒外壁上;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滚筒转动。从活化装置出来的高温活性炭物料通过溜槽进入冷却装置,经驱动装置使风水冷滚筒连续运转,高温物料在数个原料通道内经滚筒运转不断翻动,换热冷却后下落到排料口排出。本实用新型采用冷却循环介质使高温活性炭物料迅速降温,从而解决活性炭生产的高温物料冷却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且热能回收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活性炭物料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温物料冷却装置,具体是一种活性炭物料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物理法活性炭制造过程中,从炉体出来的活性炭温度可达600°C,需要对其进行冷却以防止高温活性炭在空中被氧化。在此冷却过程中,热能的消耗和浪费在生产成本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并且对于物理法生产出来的高温物料冷却,传统的工艺采用人工直接在地面上摊开晾晒的方法,而传统工艺具有以下几个缺点:(一)占地面积大;(二)受环境影响大,冷却效率低;(三)冷却效果差,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四)产品质量易受污染,灰分、水分等指标较难控制,而且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仍然易导致部分活性炭由于氧化腐败作用而引起活性炭成品的浪费;(五)工人劳动强度较大。


【发明内容】

[0003]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性炭物料冷却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活性炭高温物料冷却效率低、冷却效果差及热能浪费的技术问题。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活性炭物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排风装置、滚筒、温控装置、驱动装置、出料装置及密封装置;所述滚筒的内部包括原料通道和冷却循环介质通道;所述进料排风装置和出料装置分别设置在滚筒的两端;所述密封装置设置在出料装置和滚筒之间;所述温控装置设在滚筒外壁上;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滚筒转动。
[0006]密封装置使得整个冷却装置具有更好的气密性,有效防止装置外部的空气或水分等杂质进入滚筒,保证冷却装置的精密性。设在滚筒外壁上的温控装置能通过温度测试仪提供活性炭物料的实时温度,有效控制整个冷却装置进料、出料的时间。
[0007]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滚筒的转轴的中间位置,能保证驱动装置输出的动能能充分均匀地传递到滚筒上,令其整体保持均匀连续的运转,使得滚筒内部处于不同位置段的高温活性炭物料都能得到具有相似甚至一致水平的冷却效果。
[0008]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电机,从动轮套接在滚筒2外侧,滚筒外侧有均匀排布的向外凸起,从动轮内侧有均布的向内凸起,且滚筒2外侧的向外凸起与从动轮内侧的向内凸起数量相同且形状匹配,使得从动轮套接在滚筒外侧且与滚筒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带动主动轮旋转,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或链条连接。
[0009]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原料通道有数条,均匀地水平排布于滚筒内部,从活化装置中出来的一定量的高温活性炭物料被分散后进入数个原料通道,从而增加了单位体积内活性炭物料与冷却循环介质接触的表面积,加快了冷却效率;而大量活性炭物料堆积在一起会造成的通道堵塞,还会造成物料外层完全冷却而物料内部冷却不足的冷却不均的不良效果。所述冷却循环介质通道由喷淋装置和集水装置组成,喷淋装置由水泵、水管及线形出水喷头组成,喷头位于冷却筒的正上方;集水装置由集水槽、集水管及集水池组成,集水槽位于冷却筒的正下方;冷却水经喷淋装置从正上方浇淋原料通道,再流入下方的集水槽进入集水池,逆流冷却循环系统使得滚筒内高温物料热交换效率加速,冷却效果提高。
[001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冷却循环介质使高温活性炭物料在多个物料通道内迅速降温冷却,从而解决了活性炭生产的高温物料冷却采用传统地面摊晒方法所带来的冷却效率低、人工耗费大、占地广及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并且热能的充分回收利用还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活性炭物料冷却装置的主视图;
[0012]图2是图1的B-B视图;
[0013]图3是从动轮与滚筒的连接方式侧视图;
[0014]图4是滚筒内部原料通道和冷却循环介质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6]如附图1所示,一种活性炭物料冷却装置,包括进料排风装置1、滚筒2、温控装置4、驱动装置7、出料装置6及密封装置3 ;所述滚筒2的内部包括原料通道和冷却循环介质通道;所述进料排风装置I和出料装置6分别设置在滚筒2的两端;所述密封装置3设置在出料装置6和滚筒2之间;所述温控装置4设在滚筒2外壁上;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滚筒2转动。
[0017]如附图1所示,驱动装置7可以设置在滚筒2的转轴的中间位置。这样能保证驱动装置7输出的动能能充分均匀地传递到滚筒2上,令其整体保持均匀连续的运转,使得滚筒2内部处于不同位置段的高温活性炭物料都能得到具有相似甚至一致水平的冷却效果。
[0018]如附图2所示,驱动装置7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电机。如附图3所示,从动轮套接在滚筒2外侧,滚筒2外侧有均匀排布的4个向外凸起,从动轮内侧有均布的4个向内凸起,且滚筒2外侧的4个向外凸起与从动轮内侧的4个向内凸起形状匹配,使得从动轮与滚筒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带动主动轮旋转,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或者链条连接。
[0019]滚筒2的内部包括原料通道和冷却循环介质。如附图4所示,滚筒2的内部包括有数条原料通道8,均匀地水平排布于滚筒2内部,从活化装置中出来的一定量的高温活性炭物料被分散后进入数个原料通道8,从而增加了单位体积内活性炭物料与冷却循环介质接触的表面积,加快了冷却效率;而大量活性炭物料堆积在一起会造成的通道堵塞,还会造成物料外层完全冷却而物料内部冷却不足的冷却不均的不良效果。冷却循环介质通道由喷淋装置和集水装置组成,其中,喷淋装置由水泵13、水管12及喷头9组成,集水装置由集水槽10、集水管14及集水池11组成。
[0020]进一步地,滚筒2的内部可以包括多个原料通道,冷却循环介质采用水,还可以是化学除盐水或软化水,以防止换热面结垢,便于设备维护。
[0021]实施例
[0022]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物料冷却装置适用于经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物理活化法生产的原炭或再生炭的活性炭物料。当然,也可适用于经其他方法生产获得的活性炭物料。
[0023]驱动装置7启动后,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或链条再带动从动轮转动,这样一来,滚筒2便在从动轮的带动下开始绕着转轴转动起来;从活化装置中出来的高温活性炭物料,如经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物理活化法生产的原炭或再生炭的活性炭物料,通过溜槽进入本实用新型冷却装置进料排风装置1,再分散进入滚筒2内的数个原料通道8 ;经驱动装置7使滚筒连续运转,高温物料在数个原料通道8内经滚筒2运转而不断翻动,与冷却循环介质进行热交换,其中,可以采用水作为冷却循环介质,且与高温物料呈逆流状态,热交换更快速有效;冷却循环介质通道由喷淋装置和集水装置组成,其中,喷淋装置由水泵13、水管12及喷头9组成,集水装置由集水槽10、集水管14及集水池11组成,置于集水池11中的水泵13启动,带动集水池11中的冷却水经水管12运输到位于滚筒2的内部正上方且与其平行的喷头9,喷头9从正上方线形出水浇淋原料通道,落下的水收集入滚筒2的内部正下方且其平行的集水槽10,再通过集水管14最后又进入集水池11,形成了循环冷却系统;设在滚筒2外壁上的温控装置4能通过温度测试仪提供活性炭物料的实时温度,从而有效控制冷却装置出料的时间点;待温控装置4显示温度达到所需的冷却值后,冷却装置采用重力落渣方式排料,换热冷却后下落到达出料装置6的排料口排出。最终使高温活性炭物料迅速由650°C左右高温降至100°C以下,并且回收的冷却循环介质还可作为锅炉补充水或洗炭水用。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活性炭物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排风装置(I)、滚筒(2)、温控装置(4)、驱动装置(7)、出料装置(6)及密封装置(3);所述滚筒(2)的内部包括原料通道(8)数条和冷却循环介质通道;所述进料排风装置(I)和出料装置(6)分别设置在滚筒(2)的两端;所述密封装置(3)设置在出料装置(6)和滚筒(2)之间;所述温控装置(4)设在滚筒(2)外壁上;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滚筒(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物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7)设置在滚筒(2)的转轴的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物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电机,从动轮套接在滚筒(2)外侧且与滚筒(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带动主动轮旋转,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或链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炭物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通道(8)有数条,均匀地水平排布于滚筒(2)内部;所述冷却循环介质通道由喷淋装置和集水装置组成。
【文档编号】C01B31/08GK204151074SQ201420501300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日
【发明者】程振国 申请人:程振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