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光伏设备铸锭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控制g7多晶硅铸锭炉ds块底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gt铸锭炉,采用提升侧保温的方式,使得热量从侧下开口处流出,为晶体生长提供温度梯度。
现有多数g7铸锭炉,除了采用传统的提升侧保温散热方式外,又增加了底部散热,在长晶阶段,通过打开底保温,在硅锭底部产生中心散热面积,热量从底部散出,此热场导致底部中心散热较快,中心晶体生长速率较大,长晶固液界面中心凸度较大,易造成杂质团聚,影响硅锭利用率及电池片光电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控制g7多晶硅铸锭炉ds块底保温装置,使得长晶阶段,晶体中心散热减小,改善固液界面凸度,提高晶体质量。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控制g7多晶硅铸锭炉ds块底保温装置,包括ds块、护板框体、保温板框体、底部保温装置和支撑柱,所述护板框体安装在所述ds块上,所述护板框体设置在所述保温板框体内部,所述底部保温装置安装在所述ds块底端中部,所述保温板框体由上保温板和2个侧保温板组成,所述上保温板两端分别与侧保温板上端连接,并留有缝隙,所述侧保温板下端固定在ds块底端设有的底保温板槽口上,该槽口与侧保温板下端结构相吻合,所述底保温板与ds块底部四个角设有的支撑柱孔对应位置处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柱穿过通孔固定在ds块底部设有的支撑柱孔内,在护板框体中的上护板和上保温板之间设有上加热器,在所述护板框体中的侧护板和与其对应的侧保温板之间设有侧加热器,在所述ds块与底保温板之间设有底加热器;所述底部保温装置包括cc板、保温软毡和连接螺杆,所述cc板通过所述连接螺杆穿过其四个角设有的螺孔固定在ds块底部,在所述cc板与ds块之间设有保温材料。
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技术方案:
前述的保温材料为保温软毡或者保温硬毡。
前述的cc板底部设有电极配合孔。
前述的底保温板中部设有开孔槽。
前述的两侧底部分别设有底移动保温板,底移动保温板上设有滑槽孔,且支撑柱设置在滑槽孔内,底移动保温板通过滑槽孔与支撑柱左右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在底保温板中部设有开孔槽,能够便于底部的散热,在底保温板底端设置有底移动保温板,底移动保温板上设有滑槽孔,并且通过滑槽孔与支撑柱左右滑动连接,能够有效进行闭合控制散热状况,本发明能够有效控制热场温度梯度,减小长晶阶段固液界面凸度;改善杂质传输,减少阴影,提高硅锭利用率;长晶阶段热量损失减少,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保温装置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保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底保温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底移动保温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控制g7多晶硅铸锭炉ds块底保温装置,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ds块11、护板框体1、保温板框体、底部保温装置2和支撑柱10,护板框体1安装在ds块11上,护板框体1设置在保温板框体内部,底部保温装置2安装在ds块11底端中部,保温板框体由上保温板3和2个侧保温板4组成,上保温板3两端分别与侧保温板4上端连接,并留有缝隙,侧保温板4下端固定在ds块11底端设有的底保温板7槽口上,该槽口与侧保温板下端结构相吻合,底保温板与ds块底部四个角设有的支撑柱孔对应位置处设有通孔,支撑柱10穿过通孔固定在ds块11底部设有的支撑柱孔15内,底保温板7中部设有开孔槽17,在底保温板7两侧底部分别设有底移动保温板9,底移动保温板9上设有滑槽孔18,且支撑柱10设置在滑槽孔18内,底移动保温板9通过滑槽孔18与支撑柱10左右滑动连接,在护板框体中的上护板和上保温板之间设有上加热器5,在护板框体中的侧护板和与其对应的侧保温板之间设有侧加热器6,在ds块11与底保温板7之间设有底加热器8;底部保温装置2包括cc板12、保温材料16和连接螺杆13,cc板12通过所述连接螺杆13穿过其四个角设有的螺孔固定在ds块11底部,cc板12底部设有电极配合孔14,在cc板12与ds块11之间设有保温材料16,保温材料16为保温软毡,其厚度为1.5cm。
本实施例结构简单,在底保温板中部设有开孔槽,能够便于底部的散热,在底保温板底端设置有底移动保温板,底移动保温板上设有滑槽孔,并且通过滑槽孔与支撑柱左右滑动连接,能够有效进行闭合控制散热状况,本发明能够有效控制热场温度梯度,减小长晶阶段固液界面凸度;改善杂质传输,减少阴影,提高硅锭利用率;长晶阶段热量损失减少,节约了能源。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