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修复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6657发布日期:2018-07-27 20:2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修复材料,属于路面养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主要的交通纽带的道路带动社会的发展,方便人民的出行。道路目前以混凝土、沥青材料为主。施工合格后的道路由于雨雪、高温、超重载货货车各种原因,会产生裂纹、破裂、坑洼现象,造成行车安全隐患,影响城市美观。目前,针对坑槽等路面损坏的修复有的采用沥青混合料进行,但由于有机材料与水泥混凝土这类无机材料存在着界面粘结不良、变形不协调问题,以及由于沥青混合料对水的敏感性强,因此用沥青混合料修复,在修复后3-4个月一般会遭到破坏,造成了养护费用高、修复效果差的突出问题;而若采用普通混凝土进行修复,则会造成尘土飞扬,对施工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硬化时间和养护时间较长,若遇到雨雪天气,施工难度更大,时间跨度更大,造成交通中断的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路面修复材料,修复时间短,抗压强度高,韧性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路面修复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3-3.7份,四烷氧基硅烷0.3-2.2份,氨基甲酸酯0.3-0.7份,颜料0.4-1.5份,固化剂0.5-1.2份,增韧剂5-9份,硅酸盐水泥0.5-1.5份,减水剂0.5-2.4份,金属纤维4-9份,陶瓷颗粒0.4-1.5份,微晶石2-5份。

还包括苯乙烯共聚物,其重量份数为0.4-0.8份。

固化剂为重量比为4:1:2的聚丙烯酰胺、木质素磺酸钙、三乙醇胺的混合物。

增韧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金属纤维为空心金属纤维,其上附着密度小于1的乙烯化合物和苯化合物。

微晶石为重量比为10:2:1:2的二氧化硅、氧化钙、银金属丝、氧化硼的混合物。

减水剂为重量比为的4:3:2:1的丙酮、亚硫酸钠、甲醛、苯酚的混合物。

优选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3.5份,四烷氧基硅烷1.1-2份,氨基甲酸酯0.3-0.5份,颜料0.8-1.2份,固化剂0.7-1份,增韧剂6-8份,硅酸盐水泥0.7-1份,减水剂0.8-2份,金属纤维6-8份,陶瓷颗粒0.8-1.2份,微晶石3-5份。

优选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2份,四烷氧基硅烷1.7份,氨基甲酸酯0.4份,颜料1份,固化剂0.9份,增韧剂7份,硅酸盐水泥0.9份,减水剂1.6份,金属纤维7份,陶瓷颗粒1份,微晶石4份。

附着物的附着方式包含粘着、穿刺及钩固,附着物在金属纤维垂直方向上均匀分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四烷氧基硅烷、氨基甲酸酯、固化剂、增韧剂、硅酸盐水泥、减水剂、金属纤维、陶瓷颗粒及微晶石的各个组份之间合理配比,搅拌后放置于破损的路面处,固化时间短,提高了与原路面连接处粘结力度,韧性强,且抗压强度高,可以有效防止修补块与原路面在外力作用下的损坏或脱离;

(2)本发明金属纤维附着物的数量及大小不一,进而使其具有不同浮力而具有均匀分布的特性,进而增强了修补块的抗压强度;

(3)本发明凝固速度快,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对路面进行修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路面修复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3份,四烷氧基硅烷0.3份,氨基甲酸酯0.3份,颜料0.4份,固化剂0.5份,增韧剂5份,硅酸盐水泥0.5份,减水剂0.5份,金属纤维4份,陶瓷颗粒0.4份,微晶石2份。

实施例2

一种路面修复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7份,四烷氧基硅烷2.2份,氨基甲酸酯0.7份,颜料1.5份,固化剂1.2份,增韧剂9份,硅酸盐水泥1.5份,减水剂2.4份,金属纤维9份,陶瓷颗粒1.5份,微晶石5份,苯乙烯共聚物0.8份。

实施例3

一种路面修复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份,四烷氧基硅烷1.5份,氨基甲酸酯0.4份,颜料0.9份,固化剂0.8份,增韧剂7份,硅酸盐水泥0.9份,减水剂1.4份,金属纤维7份,陶瓷颗粒1份,微晶石4份。

本发明将丙酮和亚硫酸钠按照重量比为4:3比例混合加热至65-75℃后,再投入重量比为2:1的丙酮和苯酚继续搅拌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用的减水剂,减水剂对混凝土增强效果明显、坍落度损失小,低温无硫酸钠结晶现象,不损失人体健康。

本发明金属纤维在修复材料凝固过程具有微波辐射的作用。微波照射到金属表面会全部反射,但微波作用于聚合物混凝土上,其是非金属的介电体特性决定微波将被吸收、渗透,产生高频电场和磁场,交变高频电场作用分子间的电子对频繁运动会产生震动引起分子摩擦而产生热量,聚合物混凝土中金属纤维在高频电场和磁场中可以引起火花放电,可以辅助加热过程的进行。

上述路面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数,根据路面损坏程度,选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3-3.7份,四烷氧基硅烷0.3-2.2份,氨基甲酸酯0.3-0.7份,固化剂0.5-1.2份,增韧剂5-9份,混合在一起,放入搅拌机,在60-120℃进行搅拌均匀,恒温保持待用;

(2)按重量份数,选取硅酸盐水泥0.5-1.5份,减水剂0.5-2.4份,金属纤维4-9份,陶瓷颗粒0.4-1.5份,微晶石2-5份,混合在一起,放入搅拌机搅拌均匀,后静置3-5分钟,放入步骤1中的搅拌料,搅拌5-10分钟后,放入0.4-1.5份颜料,在50-100℃继续进行搅拌均匀,制成破损路面快速修复材料。

以上所述实现了强度高、凝结硬化时间可控。应用本发明进行路面坑槽修复,可以满足1-5h等快速通车要求,对实现路面养护低成本和快速恢复通车具有重要价值。

本发明通过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四烷氧基硅烷、氨基甲酸酯、固化剂、增韧剂、硅酸盐水泥、减水剂、金属纤维、陶瓷颗粒及微晶石的各个组份之间合理配比,搅拌后放置于破损的路面处,固化时间短,提高了与原路面连接处粘结力度,韧性强,且抗压强度高,可以有效防止修补块与原路面在外力作用下的损坏或脱离;

本发明金属纤维附着物的数量及大小不一,进而使其具有不同浮力而具有均匀分布的特性,进而增强了修补块的抗压强度;

本发明凝固速度快,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对路面进行修复。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修复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3‑3.7份,四烷氧基硅烷0.3‑2.2份,氨基甲酸酯0.3‑0.7份,颜料0.4‑1.5份,固化剂0.5‑1.2份,增韧剂5‑9份,硅酸盐水泥0.5‑1.5份,减水剂0.5‑2.4份,金属纤维4‑9份,陶瓷颗粒0.4‑1.5份,微晶石2‑5份。搅拌后放置于破损的路面处,固化时间短,提高了与原路面连接处粘结力度,韧性强,且抗压强度高,可以有效防止修补块与原路面在外力作用下的损坏或脱离。

技术研发人员:李仪;栗成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毅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2.07
技术公布日:2018.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