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转炉的补炉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9833发布日期:2018-12-01 00:11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耐火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转炉的补炉料。



背景技术:

随着转炉冶炼强度及生产节奏的大幅度提高,对维护转炉用补炉料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目前对炉衬维护所使用的补炉料主要以镁砂为主料,沥青等为结合剂,补炉时将补炉料加入漏斗投入炉内使用,该补炉料经常出现塌料、翻料、补不上或侵蚀快等异常损毁状况,有时还造成喷溅等安全事故,严重影响转炉的正常生产。因而急需一种转炉用新型补炉料来改善转炉维护现状。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炉衬镁碳砖粘结性好、抗侵蚀性好、不塌料(或极少塌料)、烧结时间较短、抗水化性较强的用于转炉的补炉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转炉的补炉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白云石与烧结镁砂的混合粉60-85份,改性沥青10-20份,添加剂2-5份,润湿剂6-10份,所述的混合粉中白云石与烧结镁砂的配比为1:(1-2)。

所述的混合粉中mgo含量≥70%,cao含量≥20%,sio2含量<4%。

所述的混合粉的颗粒级配是:3mm≤粒度<8mm为20-30份;1mm≤粒度<3mm为20-30份;粒度<1mm为10-20份;细粉10-15份,其粒度小于0.088mm。

所述的改性沥青的软化点110℃、残c≥46。

所述的添加剂为sic或防爆纤维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润湿剂为煤油、柴油或废机油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改性沥青由改性剂与中温沥青混练制成,中温沥青按重量百分比计为0.5%-1%,所述的改性剂为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的阴阳离子比例为5: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用于转炉的补炉料除具有良好的自流性、热态强度、抗侵蚀性和热震外,硬化时间短,以减少转炉停炉维护时间,提高其作业效率,同时补炉料与转炉工作衬粘结良好,以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剥落。采用复合型镁白云石质材料可以提高制品的抗水化性和抗侵蚀性。转炉冶炼前期形成的炉渣是以sio2为主的酸性渣,制品中的cao首先与炉渣反应生成高熔点c2s和c3s,使制品工作面形成一高粘度保护层,提高了制品寿命,即白云石赋予制品良好的抵抗前期渣侵蚀的能力;在冶炼后期,其炉渣转变为含大量feo的碱性渣,因制品中mgo能与feo形成连续固溶体、与fe2o3形成有限固溶体,故可以抵抗铁氧化物的侵蚀,即镁砂赋予制品很高的抵抗后期渣侵蚀的能力。可见,采用复合材质可以综合双方优点,使制品抗侵蚀性能大大提高。采用改性沥青结合剂,可以克服使用单一中温沥青结合剂存在的诸多不足,全面改善结合剂品质。主要表现在提高结合剂软化点、残c含量和甲苯不溶物含量,降低其挥发分含量等,使补炉料与镁碳砖的粘结强度、料本身结合强度及抗侵蚀能力大大提高,并可以缩短烧结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用于转炉的补炉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白云石与烧结镁砂的混合粉60-85份,改性沥青10-20份,添加剂2-5份,润湿剂6-10份,所述的混合粉中白云石与烧结镁砂的配比为1:(1-2),优选1:2。将混合粉、改性沥青、添加剂、润湿剂常温搅拌均匀,即可制成补炉料。

混合粉中mgo含量≥70%,cao含量≥20%,sio2含量<4%。混合粉的颗粒级配是:3mm≤粒度<8mm为20-30份;1mm≤粒度<3mm为20-30份;粒度<1mm为10-20份;细粉10-15份,其粒度小于0.088mm。添加剂为sic或防爆纤维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润湿剂为煤油、柴油或废机油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改性沥青的软化点110℃、残c≥46,改性沥青是以烷基苯磺酸盐为改性剂与中温沥青按0.5%-1%比例进行混练得到,烷基苯磺酸盐为5:1的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实施例:

本发明以采用复合型镁白云石质材料可以提高制品的抗水化性和抗侵蚀性。采用改性沥青结合剂,可以克服使用单一中温沥青结合剂存在的诸多不足,全面改善结合剂品质。本发明为转炉用补炉料提出了一种新的途径,对于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增加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在某钢厂使用后,平均寿命达30炉次,本发明为转炉用补炉料提出了一种新的途径,对于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增加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转炉的补炉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白云石与烧结镁砂的混合粉60‑85份,改性沥青10‑20份,添加剂2‑5份,润湿剂6‑10份,所述的混合粉中白云石与烧结镁砂的配比为1:(1‑2)。优点是:除具有良好的自流性、热态强度、抗侵蚀性和热震外,硬化时间短,以减少转炉停炉维护时间,提高其作业效率,同时补炉料与转炉工作衬粘结良好,以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剥落。

技术研发人员:范玉龙;张义先;王新杰;董会彬;陈东明;袁青峰;金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11
技术公布日:2018.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