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再生建筑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3547发布日期:2019-03-22 21:0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再生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性能再生建筑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建筑工程的拆迁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也在逐年大幅增加。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3.2亿吨,其量相当惊人。现有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存在无法达到使用所需的机械性能和再生成本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机械性能好,回收再生成本低的再生建筑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性能再生建筑材料,按重量百份比计,包括以下组成成份,水泥5-15份、粉煤灰10-30份、再生骨料50-70份、增稠剂1~2份,钢渣粉3-5份、玻璃纤维5-15份,按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即可。

优选的,所述的再生骨料粒径分布粒径范围为5mm-7mm、3mm-5mm和小于3mm三个档位,且三个档位的质量比为5:4:1。

优选的,所述的增稠剂为生石膏、乙氧基化烷基硫化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减水剂或羟丙基纤维素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

优选的,所述的玻璃纤维长度为8-15mm。

优选的,所述的再生骨料由以下工艺制备:

a、预处理,用人工将建筑物、房屋装修以及道路改造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的金属、木质材料和塑胶材料清除;

b、初粉碎,将建筑垃圾粉碎成粒径为10~20mm的颗粒,并进一步去除颗粒中的金属材料、塑胶材料和木质材料;

c、细粉碎,将初粉碎后的颗粒粉碎并整形成粒径小于7mm的颗粒;

d、分筛,将细粉碎的颗粒用不同目数的筛级进行筛分。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产品是环境友好型产品,在保持了原有材料非常好的强度、硬度、耐磨性、抗冲击柔性、抗冻性、耐水性等的特性,而且还增强了材料的和易性、施工性能、粘结强度、热变形性能和抗渗性能,消除了产品的使用安全隐患;且原材料简单易得,大大降低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一种高性能再生建筑材料,按重量百份比计,包括以下组成成份,水泥5份、粉煤灰10份、再生骨料50份、增稠剂1份,钢渣粉3份、玻璃纤维5份,按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即可。

所述的再生骨料粒径分布粒径范围为5mm-7mm、3mm-5mm和小于3mm三个档位,且三个档位的质量比为5:4:1。

所述的增稠剂为生石膏、乙氧基化烷基硫化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减水剂或羟丙基纤维素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

所述的玻璃纤维长度为8-15mm。

所述的再生骨料由以下工艺制备:

a、预处理,用人工将建筑物、房屋装修以及道路改造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的金属、木质材料和塑胶材料清除;

b、初粉碎,将建筑垃圾粉碎成粒径为10~20mm的颗粒,并进一步去除颗粒中的金属材料、塑胶材料和木质材料;

c、细粉碎,将初粉碎后的颗粒粉碎并整形成粒径小于7mm的颗粒;

d、分筛,将细粉碎的颗粒用不同目数的筛级进行筛分。

实施例2

一种高性能再生建筑材料,按重量百份比计,包括以下组成成份,水泥10份、粉煤灰20份、再生骨料60份、增稠剂1.5份,钢渣粉4份、玻璃纤维10份,按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即可。

优选的,所述的再生骨料粒径分布粒径范围为5mm-7mm、3mm-5mm和小于3mm三个档位,且三个档位的质量比为5:4:1。

所述的增稠剂为生石膏、乙氧基化烷基硫化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减水剂或羟丙基纤维素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

所述的玻璃纤维长度为8-15mm。

所述的再生骨料由以下工艺制备:

a、预处理,用人工将建筑物、房屋装修以及道路改造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的金属、木质材料和塑胶材料清除;

b、初粉碎,将建筑垃圾粉碎成粒径为10~20mm的颗粒,并进一步去除颗粒中的金属材料、塑胶材料和木质材料;

c、细粉碎,将初粉碎后的颗粒粉碎并整形成粒径小于7mm的颗粒;

d、分筛,将细粉碎的颗粒用不同目数的筛级进行筛分。

实施例3

一种高性能再生建筑材料,按重量百份比计,包括以下组成成份,水泥15份、粉煤灰30份、再生骨料70份、增稠剂2份,钢渣粉5份、玻璃纤维15份,按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即可。

所述的再生骨料粒径分布粒径范围为5mm-7mm、3mm-5mm和小于3mm三个档位,且三个档位的质量比为5:4:1。

所述的增稠剂为生石膏、乙氧基化烷基硫化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减水剂或羟丙基纤维素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

所述的玻璃纤维长度为8-15mm。

所述的再生骨料由以下工艺制备:

a、预处理,用人工将建筑物、房屋装修以及道路改造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的金属、木质材料和塑胶材料清除;

b、初粉碎,将建筑垃圾粉碎成粒径为10~20mm的颗粒,并进一步去除颗粒中的金属材料、塑胶材料和木质材料;

c、细粉碎,将初粉碎后的颗粒粉碎并整形成粒径小于7mm的颗粒;

d、分筛,将细粉碎的颗粒用不同目数的筛级进行筛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高性能再生建筑材料,按重量百份比计,包括以下组成成份,水泥5‑15份、粉煤灰10‑30份、再生骨料50‑70份、增稠剂1~2份,钢渣粉3‑5份、玻璃纤维5‑15份,按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即可,使用建筑垃圾做再生骨料更有利于环境保护,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同时添加粉煤灰,减少了水泥的用量,更有利于节能,使用增稠剂、钢渣粉、玻璃纤维可使建筑材料具有很好的强度、硬度、耐磨性、抗冲击柔性、抗冻性、耐水性;且由于原材料简单易得,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亚太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13
技术公布日:2019.0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