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化红壤修复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41648发布日期:2019-06-29 00:1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酸化红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化红壤修复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酸化有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两条途径。其中,自然因素引起的酸化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自然过程,而人为活动大大加速了农业土壤的酸化,以致降低耕地生产力。土壤酸化属于典型的土壤退化,其过程往往伴随有强烈的干湿交替,导致土壤中粘土矿物深度风化、崩解,有机质分解,土壤的吸附性能大幅度下降,盐基离子大量解吸后呈游离状态并随着水分在土体中流动而淋失,h+、al3+大量积累使土壤酸化。酸化土壤因吸附性能差而出现保肥、保水能力低下,易溶于水的营养元素如k、b等枯竭,ca、mg也容易出现缺乏,从而严重影响耕地产出。现有的酸化红壤改良,往往只是单一地施用石灰或白云石粉来中和酸化红壤的酸性,存在以下缺陷或不足:

1.石灰或白云石粉成分单一,导致作用单一。

2.酸化红壤吸附性能低下、耕性差、营养元素缺失的物理化学状况未得到修复。

3.石灰或白云石粉施用操作劳动强度大,粉尘影响操作人员身心健康,等等。

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酸化红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酸化红壤修复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酸化红壤修复剂,所述修复剂的有效成分包括:石灰:35-45份,碳酸镁:10-20份,硝酸钾:10-20份,生物炭:25-35份,硼酸:0.1-0.2份;辅料:0.1-0.3份。

优选的,所述辅料为木薯淀粉。

优选的,所述修复剂有效成分具体包括:石灰:35份,碳酸镁:15份,硝酸钾:15份,生物炭:25份,硼酸:0.1份;木薯淀粉:0.2份。

优选的,所述修复剂有效成分具体包括:石灰:45份,碳酸镁:10份,硝酸钾:10份,生物炭:35份,硼酸:0.2份;木薯淀粉:0.2份。

优选的,所述修复剂cao、mgo、k2o、n、有机c的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6%-67%,微量元素b的质量百分含量不低于0.01%-0.03%。

优选的,所述硼酸:0.1-0.2份用硼砂:0.1-0.2份代替。

一种酸化红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先将石灰、生物炭、碳酸镁、硝酸钾、硼酸混合、粉碎、过筛混匀,再将辅料用水调制成0.5%~1%悬浊液并加热到≥80℃,制成半透明稀糊状溶液,然后趁热均匀喷洒在前述混匀粉剂上,造粒、烘干。

优选的,所述硼酸用硼砂代替。

一种酸化红壤修复剂的使用方法,ph在4.5-5.5之间的微酸性的酸化红壤,修复剂施100-200kg/亩;ph≤4.5的强酸性的酸化红壤,修复剂施200-400kg/亩。

优选的,所述修复剂整地前撒施,一年施用一次,连续施用2年后,3-5年后可再次施用。

有益效果:1.兼具中和土壤酸性的物质,增强土壤吸附性能的物质,以及酸化红壤所缺乏的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属于多功能复合型产品。

2.无毒副作用。

3.撒施即可,使用简便。

该修复剂使用简便,可改善酸化红壤物理化学性状,提高酸化红壤上农作物产量,有利于耕地可持续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酸化红壤修复剂的有效成分包括:石灰:35份,碳酸镁:15份,硝酸钾:15份,生物炭:25份,硼酸:0.1份;木薯淀粉:0.2份。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硼酸:0.1份用硼砂:0.1份代替,所述酸化红壤为ph=4.97的微酸性红壤,所述修复剂cao、mgo、k2o、n、有机c的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1.2%,微量元素b的质量百分含量不低于0.01%;

上述修复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先将石灰、生物炭、碳酸镁、硝酸钾、硼酸混合、粉碎、过筛混匀,再将木薯淀粉用水调制成0.5%~1%悬浊液并加热到≥80℃,制成半透明稀糊状溶液,然后趁热均匀喷洒在前述混匀粉剂上,造粒、烘干。

使用结果:所述ph=4.97的微酸性的酸化红壤,修复剂施150kg/亩;当季玉米增产242.0kg/亩,增45.06%;所述的修复剂整地前撒施。

实施例2

一种酸化红壤修复剂的有效成分包括:石灰:45份,碳酸镁:10份,硝酸钾:10份,生物炭:35份,硼酸:0.2份;木薯淀粉:0.2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酸化红壤为ph=4.1的强酸性红壤,所述修复剂cao、mgo、k2o、n、有机c的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7.2%,微量元素b的质量百分含量不低于0.03%。

上述修复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先将石灰、生物炭、碳酸镁、硝酸钾、硼酸混合、粉碎、过筛混匀,再将木薯淀粉用水调制成0.5%~1%悬浊液并加热到≥80℃,制成半透明稀糊状溶液,然后趁热均匀喷洒在前述混匀粉剂上,造粒、烘干。

使用结果:所述ph=4.1的强酸性的酸化红壤,修复剂施200kg/亩;周年增产198.0kg/亩,增38.34%;所述的修复剂整地前撒施。

所制备得到的修复剂含有中和土壤酸性的物质,增强土壤吸附性能的物质,以及酸化红壤所缺乏的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属于多功能复合型产品。该修复剂使用简便,可改善酸化红壤物理化学性状,提高酸化红壤上农作物产量,有利于耕地可持续利用。

在本技术中酸化红壤为ph≤5.5的耕地退化红壤或新垦酸性红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农业酸化红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化红壤修复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所述修复剂的有效成分包括:石灰:35‑45份,碳酸镁:10‑20份,硝酸钾:10‑20份,生物炭:25‑35份,硼酸:0.1‑0.2份;辅料:0.1‑0.3份。该修复剂使用简便,可改善酸化红壤物理化学性状,提高酸化红壤上农作物产量,有利于耕地可持续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香;郭云周;王攀磊;潘艳华;朱红业;杜东英;王贵宝;王劲松;张勤斌;赵德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5.05
技术公布日:2019.06.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