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冷箱出口工艺气的合成氨联合制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9984发布日期:2023-06-02 03:0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冷箱出口工艺气的合成氨联合制氢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合成氨制氢联产,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冷箱出口工艺气的合成氨联合制氢系统。


背景技术:

1、合成氨的一种常用工艺为深冷净化工艺,原料经一段转化、二段转化、变换与脱碳、甲烷化与干燥、冷箱、压缩、合成等工段合成为氨产品。冷箱是深冷净化工艺中的核心设备,具有移除惰性组分、调整合成氢氮比、保证合成效率的关键作用,经过冷箱的深冷净化后,其出口工艺气主要为氢气和氮气。

2、现有的合成氨制氢联产中,制氢所用的原料来自氨回收系统出口工艺气,但其压力过高达到3.5 mpa,且含水量较高,不仅威胁到制氢设备的安全运行,且缩短了制氢吸附剂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方案中氨回收系统出口工艺气压力过高、含水量大影响到制氢设备和吸附剂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冷箱出口工艺气的合成氨联合制氢系统。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冷箱出口工艺气的合成氨联合制氢系统,包括合成氨系统和制氢系统,所述合成氨系统包括冷箱出口管道和一段转化炉,所述制氢系统包括气水分离器和变压吸附装置,所述变压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塔,所述冷箱出口管道设置有分离器进口管,所述分离器进口管连接到气水分离器,所述气水分离器的气相出口通过吸附进口管连接到吸附塔,所述吸附塔的氢气出口管连接到氢气缓冲罐,所述吸附塔的解析气出口管连接到解析气缓冲罐、解析气混合罐,所述解析气混合罐通过解析气管道连接到所述一段转化炉。

3、优选地,所述分离器进口管、氢气出口管、解析气管道设置有压力调节阀。

4、优选地,所述变压吸附装置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吸附塔组;每个吸附塔组包括两个吸附塔,两个吸附塔的吸附进口管均连接到吸附进口支管,两个吸附塔的氢气出口管均连接到氢气出口支管,两个吸附塔的解析气出口管均连接到解析气出口支管;多个吸附塔组的吸附进口支管均连接到吸附进口总管,所述吸附进口总管与所述气水分离器的气相出口连接,多个吸附塔组的氢气出口支管均连接到氢气出口总管,所述氢气出口总管连接到氢气缓冲罐,多个吸附塔组的解析气出口支管均连接到解析气出口总管,所述解析气出口总管连接到解析气缓冲罐;所述吸附进口支管、氢气出口支管、解析气出口支管均设置有截止阀。

5、优选地,所述解析气出口管设置有直连管,所述直连管连接到解析气混合罐。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冷箱出口工艺气作为制氢原料,压力较小且几乎不含水,不仅能降低制氢设备的安全风险,而且能够有效延长制氢吸附剂使用寿命,保障制氢系统的长周期运行,分离后的解析气还能送回合成氨系统的一段转化炉重新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冷箱出口工艺气的合成氨联合制氢系统,包括合成氨系统和制氢系统,所述合成氨系统包括冷箱出口管道(10)和一段转化炉(11),所述制氢系统包括气水分离器(20)和变压吸附装置,所述变压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塔(3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箱出口管道(10)设置有分离器进口管(21),所述分离器进口管(21)连接到气水分离器(20),所述气水分离器(20)的气相出口通过吸附进口管(31)连接到吸附塔(30),所述吸附塔(30)的氢气出口管(32)连接到氢气缓冲罐(40),所述吸附塔(30)的解析气出口管(33)连接到解析气缓冲罐(50)、解析气混合罐(60),所述解析气混合罐(60)通过解析气管道(61)连接到所述一段转化炉(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冷箱出口工艺气的合成氨联合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进口管(21)、氢气出口管(32)、解析气管道(61)设置有压力调节阀(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冷箱出口工艺气的合成氨联合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吸附装置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吸附塔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冷箱出口工艺气的合成氨联合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气出口管(33)设置有直连管(34),所述直连管(34)连接到解析气混合罐(60)。


技术总结
一种利用冷箱出口工艺气的合成氨联合制氢系统,涉及合成氨制氢联产技术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合成氨系统和制氢系统,合成氨系统包括冷箱出口管道和一段转化炉,制氢系统包括气水分离器和变压吸附装置,变压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塔,冷箱出口管道设置有分离器进口管,分离器进口管连接到气水分离器,气水分离器的气相出口通过吸附进口管连接到吸附塔,吸附塔的氢气出口管连接到氢气缓冲罐,吸附塔的解析气出口管连接到解析气缓冲罐、解析气混合罐,解析气混合罐通过解析气管道连接到一段转化炉。本技术采用冷箱出口工艺气作为制氢原料,压力较小且几乎不含水,不仅能降低制氢设备的安全风险,而且能够有效延长制氢吸附剂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刘武,蔡春,郭大林,何显才,吴祥平,唐云,刘德宣,杨锦虎,李传江,林贤桂,李泽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