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臭氧发生单元的流体供应和排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14380发布日期:2024-11-08 20:0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用于臭氧发生单元的流体供应和排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臭氧发生器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臭氧发生单元的对准结构。


背景技术:

1、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有效地灭菌,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环保、医疗卫生、水处理、制药、食品制备、化妆品制备等需要灭菌或消毒的领域。

2、为此,当前提出了多种臭氧发生器和相关设备,其通常是利用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气体来实现的。

3、常见的臭氧发生器类型包括管式、罐式或机柜式臭氧发生器。但是,这些臭氧发生器往往是根据具体需求定制的,臭氧发生器自身的可扩展性较差。而且,这些臭氧发生器通常属于大型设备或大型设备的附属设备,不能灵活地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本发明人还获知某些可扩展的板式臭氧发生器。

4、为了给臭氧发生单元供应和排出流体,尤其在大型臭氧发生器内的臭氧发生单元较多时,需要众多流体支管、如冷却流体支管来供应流体、如冷却流。因此,存在着减少流体供应/排出管件的需求。

5、另外,还希望臭氧发生单元的气体流体供应和排出能够有利于反应气体或生成气体的流动,以提高产气效率。

6、上述描述仅作为了解本领域相关技术的背景,并非承认其属于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希望提供一种解决或减缓上述至少一个问题的臭氧发生单元和臭氧发生器。

2、在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单元,包括:

3、叠置的多个地电极,其包括单件式本体、在所述单件式本体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内形成的反应区和位于所述反应区中横向延伸的多个平面凹槽,所述地电极还包括位于各平面凹槽的包络内的进气微孔和出气孔,所述单件式本体还形成与所述进气微孔连通的第一气路流道、与所述出气孔连通的第二气路流道和冷却流流道;以及

4、位于所述多个叠置的地电极之间的多个高压放电组件,其包括弹性框架件和两侧面上的一对介质板,该弹性框架件包括接头部、被所述接头部保持且从该接头部的顶部延伸出的接线端以及电连接所述接线端的一对弹性接触片,该对弹性接触片电接触该对介质板的背侧;

5、其中,各地电极的单件式本体包括位于反应区之外的第一进气通孔、第一排气通孔、第一进流通孔和第一排流通孔;各高压放电组件的弹性框架件包括位于介质板之外的第二进气通孔、第二排气通孔、第二进流通孔和第二排流通孔;

6、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各地电极的第一进气通孔和各高压放电组件的第二进气通孔沿叠置方向对准以形成横跨各地电极的进气通道,且所述进气通道配置成轴向对准用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进气管;

7、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各地电极的第一排气通孔和各高压放电组件的第二排气通孔沿叠置方向对准以形成横跨各地电极的排气通道,且所述排气通道配置成轴向对准用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排气管;

8、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各地电极的第一进流通孔和各高压放电组件的第二进流通孔沿叠置方向对准以形成横跨各地电极的进流通道,且所述进流通道配置成轴向对准用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进流管;

9、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各地电极的第一排流通孔和各高压放电组件的第二排流通孔沿叠置方向对准以形成横跨各地电极的排流通道,且所述排流通道配置成轴向对准用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排流管。

10、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部分可从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获知,部分可以通过本文的教导而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推导而得。



技术特征:

1.一种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各地电极的所述第一气路流道与所述进气通道正交,所述第二气路流道与所述排气通道正交,冷却流流道一端与所述进流通道正交,另一端与所述排流通道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排气管、进流管、排流管连接到臭氧发生单元的同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在单件式本体的第一表面中形成,且第一气路流道、第二气路流道和冷却流流道在单件式本体的第二表面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各地电极在第一和第二表面均形成环绕第一进气通孔的环绕沟槽、环绕第一排气通孔的环绕沟槽、环绕第一进流通孔的环绕沟槽、环绕第一排流通孔的环绕沟槽,高压放电组件的框架件具有形成第二进气通孔的密封环圈、形成第二排气通孔的密封环圈、形成第二进流通孔的密封环圈、形成第二排流通孔的密封环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件式本体还形成环绕所述反应区的反应区环绕沟槽,所述框架件形成对应的环绕凸棱,由此,所述环绕凸棱密封接合所述反应区环绕沟槽以将各地电极的反应区与横跨各地电极的所述进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所述进流通道、所述排流通道相隔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放电组件还包括弹性垫组件,所述弹性垫组件包括弹性垫和位于弹性垫两侧面上的导热板;

10.一种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臭氧发生单元。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臭氧发生单元,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各地电极的第一进气通孔和各高压放电组件的第二进气通孔沿叠置方向对准以形成横跨各地电极的进气通道;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各地电极的第一排气通孔和各高压放电组件的第二排气通孔沿叠置方向对准以形成横跨各地电极的排气通道;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各地电极的第一进流通孔和各高压放电组件的第二进流通孔沿叠置方向对准以形成横跨各地电极的进流通道;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各地电极的第一排流通孔和各高压放电组件的第二排流通孔沿叠置方向对准以形成横跨各地电极的排流通道。

技术研发人员:张淼雷,金进,戴国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淼雷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