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870554发布日期:2023-10-28 03:5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硬质不透水路面的面积增大,导致在降雨发生时无法及时行洪,同时道路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也会升高。上述过程一方面增加了排水系统的负担,另一方面当道路径流排入地表水体,也会对受纳水体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低影响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lid)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理念,而低影响开发所使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就是透水铺装。传统透水铺装所使用的的透水混凝土普遍存在强度低、耐久性差、透水效果差、去污能力不足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该透水混凝土强度高、耐久性强、透水效果好且去污能力强。

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按照如下的重量配比制成:骨料58-60份、水泥30-32份、水9-10份、减水剂0.18-0.2份。

4、优选地,所述骨料为砂子和火山石混合制得。

5、优选地,所述砂子和火山石的混合质量比为1:1。

6、优选地,所述混合骨料的粒径为1.18mm-4.75mm。

7、优选地,所述水泥采用强度等级42.5以上的硅酸盐水泥。

8、优选地,所述水泥采用p.0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品质符合gb175-2020《通用硅酸盐水泥》规定。

9、优选地,所述减水剂采用聚羟酸系高效减水剂。

10、上述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步骤:

11、1)按比例称取骨料和50%的用水量,混合均匀搅拌;

12、2)向骨料中加入重量份数的水泥和减水剂且搅拌;

13、3)加入剩余的用水量,搅拌;

14、4)将混凝土湿料装入模具通过振压成型后脱模即可制得透水混凝土。

15、优选地,所述脱模后制得的透水混凝土需要放置在相对湿度大于95%,温度在(20±2)℃下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发明相对其他普通透水混凝土,增加了径流净化效果,使汇入地表水的径流污染物更少。本发明掺加的火山石孔隙多、表面积大、强度高,耐酸碱和腐蚀性能高,因此,使本发明在提升强度、确保快速透水的同时,增强了对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截留净化能力。

18、2、本发明机械强度高且制备方法简便,适于大规模生产应用,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9、3、本发明选用裹石法作为搅拌方法、振压成型作为成型方法,使得透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到c30,即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30mpa、抗折强度大于或等于5mpa,同时透水系数大于或等于2mm/s。在性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同时,还具有净化部分污染物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按照如下的重量配比制成:骨料58-60份、水泥30-32份、水9-10份、减水剂0.18-0.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为砂子和火山石混合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子和火山石的混合质量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的粒径为1.18mm-4.7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采用强度等级42.5以上的硅酸盐水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采用p.0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品质符合gb175-2020《通用硅酸盐水泥》规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采用聚羟酸系高效减水剂。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后制得的透水混凝土需要放置在相对湿度大于95%,温度在(20±2)℃下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径流净化效果的透水混凝土,由下列原料按照如下的重量配比制成:骨料58‑60份、水泥30‑32份、水9‑10份、减水剂0.18‑0.2份。本发明选用裹石法作为搅拌方法、振压成型作为成型方法,使得透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到C30,即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30MPa、抗折强度大于或等于5MPa,同时透水系数大于或等于2mm/s。在性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同时,还具有净化部分污染物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雨,葛铜岗,王金丽,郑华清,刘嘉恒,李檬,穆莹,高晨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