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801845发布日期:2024-01-23 12:28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金属电池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以锂电为首的可充电电池在能源存储系统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金属负极因其具备的高能量密度以及低电化学势等优势,被广泛研究。锂/钠/锌这类金属电池属同一体系,储能机理类似。在锂/钠/锌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中,金属的不均匀沉积和溶解,是导致枝晶生长的主要问题,随着枝晶的生长,对于有效金属负极的利用效率急剧下降,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同时,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和体积膨胀可能会刺穿隔膜,导致电池发生短路,加剧引发爆炸等安全问题。固体电解质界面(sei)不稳定,枝晶生长以及体积膨胀等共性问题的恶略影响,让科研人员将越来越多的关注点放在负极保护方面。

2、石墨烯,因其优异的电学、力学特性,在可充电电池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在电池正极材料合成方面,石墨烯担任重要的角色。在负极方面,尽管其可以作为单独电极,但结构不稳定极大的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及其制备方法,解决金属负极不均匀沉积和溶解,电池的循环性能差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4、将鳞片石墨和插层剂a混合,加入插层剂b,反应得到插层石墨;

5、向插层石墨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进行层间反应,水洗,得到石墨烯阵列结构材料;

6、将得到的石墨烯阵列结构材料进行成膜处理,再进行压制和干燥处理,得到石墨烯膜。

7、进一步的,所述插层剂a为三氧化铬和三氯化铁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鳞片石墨与插层剂a的质量比为1:2~20。

8、进一步的,所述插层剂b为12m的盐酸或浓度大于98wt%的硫酸,所述鳞片石墨的加入质量与插层剂b的加入体积之比为1:2~40,反应时间为0.1~20h。

9、进一步的,所述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30%,所述鳞片石墨的加入质量与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体积之比为1:2~500,所述层间反应时间为2h~5天。

10、进一步的,所述成膜处理为刮涂或抽滤。

11、进一步的,所述压制处理过程中,压制压力为0.1kpa~10mpa,压制时间为1min~2h。

12、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处理过程中,干燥温度为30~200℃,干燥时间为0.5~50h。

13、一种采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所述石墨烯膜的厚度为0.01μm~1mm。

14、根据所述的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所述石墨烯膜表面石墨烯阵列结构材料的负载量为0.1~10mg/cm2。

15、所述的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在金属电池中的应用,所述石墨烯膜与锌金属箔片共同作为金属电池阳极,组装成锌对称电池。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将鳞片石墨与插层剂混合反应得到插层石墨,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处理插层石墨,将得到的石墨烯阵列结构材料进行成膜处理,压制并干燥后得到具有垂直阵列结构的石墨烯膜。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工艺可控,制备的具有垂直阵列结构的石墨烯薄膜,应用在金属负极表面,稳定金属负极,为二次电池金属负极的均匀沉积溶解构筑了良好的离子传输通道,辅助金属的均匀沉积和溶解,同时抑制了电池服役期间负极表面枝晶生长和体积膨胀,提升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提升可充电电池服役性能。

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由多米诺石墨烯结构阵列体堆叠组成,石墨烯阵列体结构为金属阳离子构筑大量传输通道,以实现金属离子高通量,有利于金属阳离子的均匀沉积和脱落,从而抑制负极表面枝晶的产生,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膜层机械性能好,有效缓解离子频繁脱嵌引起的结构变化和坍塌,在金属电池负极保护方面有很大应用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层剂a为三氧化铬和三氯化铁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鳞片石墨与插层剂a的质量比为1:(2~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层剂b为12m的盐酸或浓度大于98wt%的硫酸,所述鳞片石墨的加入质量与插层剂b的加入体积之比为1:(2~40),反应时间为0.1~20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30%,所述鳞片石墨的加入质量与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体积之比为1:(2~500),所述层间反应时间为2h~5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处理为刮涂或抽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处理过程中,压制压力为0.1kpa~10mpa,压制时间为1min~2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处理过程中,干燥温度为30~200℃,干燥时间为0.5~50h。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膜的厚度为0.01μm~1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膜表面石墨烯阵列结构材料的负载量为0.1~10mg/cm2。

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在金属电池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膜与锌金属箔片共同作为金属电池阳极,组装成锌对称电池。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负极保护的石墨烯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鳞片石墨和插层剂A混合,加入插层剂B,反应得到插层石墨;向插层石墨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进行层间反应,水洗,得到石墨烯阵列结构材料;将得到的石墨烯阵列结构材料进行成膜处理,再进行压制和干燥处理,得到石墨烯膜。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工艺可控,制备的具有垂直阵列结构的石墨烯薄膜,应用在金属负极表面,稳定金属负极,为二次电池金属负极的均匀沉积溶解构筑了良好的离子传输通道,辅助金属的均匀沉积和溶解,同时抑制了电池服役期间负极表面枝晶生长和体积膨胀,提升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提升可充电电池服役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谢科予,董雷,黄琳,沈超,金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