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场保温机构及具有其的单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92267发布日期:2024-03-01 13:03阅读:19来源:国知局
热场保温机构及具有其的单晶炉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单晶炉热场部件的,尤其涉及一种热场保温机构及具有其的单晶炉。


背景技术:

1、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整个晶硅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内部的技术发展也日益向上。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一方面是对生产技术提出新的方案并进行技术层面上的突破,另一方面是对已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提出改进,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现有技术中,单晶炉内会设置保温毡,用于保温隔热的作用,通常的做法是在炉底设置固化毡,在固化毡的上方,放置5至12层软毡,以提供充分的保温隔热作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满足热场的保温性。但是在实际的拉晶过程中,软毡上会因为保温的纤维设置,在高温的情况下会出现粉化的情况,尤其是排气孔及炉底加电极孔的粉化速度更快。软毡的粉化,其保温性能会逐渐降低,会导致在拉晶过程中主加功率的波动较大,对拉晶过程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场保温机构及具有其的单晶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场保温机构采用软毡作为保温材料,导致排气孔及炉底加电极孔附近的软毡容易粉化,出现保温性能下降,影响拉晶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场保温机构,设置于单晶炉的炉底,包括:第一固毡层混合第二固毡层,所述第一固毡层与所述炉底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固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固毡层远离所述炉底的一侧,所述第一固毡层与所述第二固毡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3、进一步地,所述热场保温机构还包括保温侧壁,所述第一固毡层与所述第二固毡层之间形成放置台阶,所述保温侧壁放置于所述放置台阶上。

4、进一步地,所述保温侧壁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固毡层周外侧间隙配合。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毡层为圆柱体,所述第一固毡层的周外侧设置有快拆结构。

6、进一步地,所述快拆结构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沿所述第一固毡层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第二槽体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槽体的面积,所述第二槽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固毡层面向所述炉底的一侧,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之间形成限位台阶。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保温侧壁相离地设置,以及/或者,所述保温侧壁位于所述快拆结构之上。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毡层与所述第二固毡层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毡层厚度为160mm至180mm之间,所述第二固毡层的厚度在130mm至150mm之间。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毡层与所述第二固毡层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排气,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设所述炉底上的电极。

1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单晶炉,所述单晶炉包括热场保温机构和炉底,所述热场保温机构为上述的热场保温机构,所述热场保温机构与所述炉底可拆卸地连接。

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场保温机构,设置于单晶炉的炉底,包括:第一固毡层混合第二固毡层,第一固毡层与炉底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固毡层设置于第一固毡层远离炉底的一侧,第一固毡层与第二固毡层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底部保温的第一固毡层与第二固毡层,采用固毡层进行保温,固毡层几乎不会出现粉化的现象,保温效果良好,能够保证拉晶过程中长时间的保温效果,第一固毡层与第二固毡层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提高了更换底部保温层的便携性,在更换次数减少的同时,还提高了更换的效率。采用这样的第一固毡层与第二固毡层能够保证拉晶过程中的保温作用,还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更换底部保温层的程序以及提高更换效率,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场保温机构采用软毡作为保温材料,导致排气孔及炉底加电极孔附近的软毡容易粉化,出现保温性能下降,影响拉晶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热场保温机构,设置于单晶炉(50)的炉底(5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场保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场保温机构还包括保温侧壁(30),所述第一固毡层(10)与所述第二固毡层(20)之间形成放置台阶(40),所述保温侧壁(30)放置于所述放置台阶(4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场保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侧壁(30)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固毡层(20)周外侧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场保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毡层(10)为圆柱体,所述第一固毡层(10)的周外侧设置有快拆结构(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场保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结构(11)包括第一槽体(111)和第二槽体(112),所述第一槽体(111)沿所述第一固毡层(10)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第二槽体(112)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槽体(111)的面积,所述第二槽体(11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毡层(10)面向所述炉底(51)的一侧,所述第一槽体(111)与所述第二槽体(112)之间形成限位台阶(1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场保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111)与所述保温侧壁(30)相离地设置,以及/或者,所述保温侧壁(30)位于所述快拆结构(11)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场保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毡层(10)与所述第二固毡层(20)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场保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毡层(10)厚度为160mm至180mm之间,所述第二固毡层(20)的厚度在130mm至150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场保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毡层(10)与所述第二固毡层(20)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孔(61)和第二通孔(62),所述第一通孔(61)用于排气,所述第二通孔(62)内穿设所述炉底(51)上的电极。

10.一种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炉包括热场保温机构和炉底(51),所述热场保温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场保温机构,所述热场保温机构与所述炉底(51)可拆卸地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热场保温机构及具有其的单晶炉,其中,热场保温机构,设置于单晶炉的炉底,包括:第一固毡层混合第二固毡层,第一固毡层与第二固毡层为一体成型结构。采用了两个固毡层进行保温,固毡层几乎不会出现粉化的现象,保温效果良好的同时,能够保证拉晶过程中长时间的保温效果,第一固毡层与第二固毡层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了更换底部保温层的便携性,更换第一固毡层和第二固毡层的次数减小,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节省成本。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场保温机构采用软毡作为保温材料,导致排气孔及炉底加电极孔附近的软毡容易粉化,出现保温性能下降,影响拉晶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秦现东,任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清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