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器的电极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064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臭氧发生器的电极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的电极冷却系统,它适用于中频甚至高频放电产生高浓度臭氧电极的冷却。
用无声放电法发生臭氧时,其电能约有90%都以热量的形式消耗损失掉,而发生器温度上升会加快臭氧的分解。故将发生臭氧时放出的热量迅速排出对于臭氧发生器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台使用50周/秒工频电流的臭氧发生器,通常需用自来水甚至盐水冷却其外地极,内电极一般不冷却。然而这类发生器发生的臭氧浓度不高,效率也较低,使用中频或高频电流可以有效地发生高浓度的臭氧。例如一台用50周/秒工频电流的发生器发生1克/时臭氧的话,那么用10,000周/秒电流就可以产生43克/时的臭氧。当然此时每单位放电空间所排出的热量也要成比例增加。这就特别需要迅速地将此热量排出,一些常用的冷却方式如仅仅冷却外电极已不再适用,就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的冷却方式才能适合中、高频电流放电要求。如美国专利U.S3,766,051规定的装置,金属管子在外面冷却,介质管子(玻璃)在内部用一个流动介质液体(硅酮油)冷却,其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投资成本高也不容易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应中频、高频放电要求、简单高效的电极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是外电极以冷冻盐水在列管中冷却外电极壁;内电极以冷却水与内电极壁直接接触方式来冷却,其冷却效率高,能迅速地带走中频或高频放电时发生的大量热量。由于内电极是接高压端,所以在此系统内对内电极的闭路循环冷却水装有降电压的安全装置。整个系统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操作也方便。
另一个优点是对一般的工频臭氧发生器,只要改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冷却系统,就能方便地把工频臭氧发生器改装成能产生高浓度臭氧,效率高的中频或高频放电的臭氧发生器。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来描述本实用新型。
附图1内电极水冷却装置结构图。
附图2外电极水冷却装置结构图。
附图3内电极冷却水闭路循环示意图。
附图1是内电极水冷却装置结构图。〔1〕内电极玻璃管是硬质玻璃管例如95米或GG17玻璃拉制成两头封闭的玻璃管,〔2〕在管壁上的石墨涂层,〔3〕与石墨涂层接触的电极板如不锈钢片,〔4〕进水管,〔5〕出水管,〔6〕导线如铜线,〔7〕是进水管〔4〕的支撑。
附图2是外电极水冷却装置结构图。〔8〕玻璃管内电极;〔9〕外电极(接地电极)如不锈钢管;〔10〕冷冻盐水进口;〔11〕冷冻盐水出口〔8〕〔9〕内外电极匹配后是水平放置的,这样可控制内电极循环冷却水在较低压力范围内工作,如0.3~0.5kg/cm2表压,保持一定压力以满足玻璃管内电极充分冷却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使内外电极间的空气平衡压力不致于过高即空气压力也可以控制在较低的压力范围内工作,使操作简单。
附图3是内电极冷却水闭路循环示意图。在开启臭氧发生器放电前必须调节好内冷却系统的循环水调节步骤是首先开启冷却塔〔12〕内的冷冻盘管〔13〕冷却盐水将冰却塔内循环水冷却至工作要求0~15℃,再开水泵〔14〕,将冷却水输送至降电压安全装置〔15〕,并保持一定水压0.3~0.5kg/cm2表压,降电压安全装置为数十米盘管如软塑料管所组成,再调节冷却水进入玻璃管内电极〔8〕内的调节阀〔16〕使冷却水进入玻璃管内电极〔8〕保持一定压力以满足玻璃管内电极〔8〕充分冷却的需要,控制流出其玻璃管的循环冷却水的温度在6℃~25℃之间。
权利要求
1.一种臭氧发生器的电极冷却系统,具有冷冻盐水在列管中冷却外电极的装置,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具有内电极水冷却装置和其冷却水降电压安全装置,外电极装置和内电极水冷却装置装配后是水平放置的,冷却水在玻璃管内电板中与电极是直接接触的,其水是闭路循环的。
2.按照权项1规定的电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内电极水冷却装置的内电极管是一个特制的两头封闭,一端具有进、出水口的硬质玻璃管,其内壁涂有石墨涂层,石墨涂层上装有电极板如不锈钢片,还装有导线如铜丝所组成。
3.根据权项1规定的电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此系统内装有冷却水降电压安全装置,其装置由数十米盘管所组成例如软塑料管。
4.根据权项2规定的电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内循环水的压力保持在0.3~0.5kg/cm2表压。
5.根据权项2规定的电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进入内电极冷却装置的水温在0℃~15℃,流出该装置的水温为6℃~25℃。
专利摘要
臭氧发生器的电极冷却系统是由冷冻盐水在列管中冷却外电极装置,循环冷却水直接冷却内电极的装置及其冷却水降电压安全装置等组成,其内外电极装置匹配后是水平放置的。本系统冷却效果高,能迅速地带走中频甚至高频放电时发生的大量热量。其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一般工频臭氧发生器只要改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冷却系统就能方便地改装成一台效率高,能产生高浓度臭氧的中频或高频臭氧发生器。
文档编号H01T23/00GK85201302SQ85201302
公开日1986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20日
发明者李丽华 申请人:上海香料二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