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57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灭菌用次氯酸钠发生器。
现有的次氯酸钠发生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采用石墨电极或二氧化铅电极作阳极,其主要缺点是产氯量低,运行费用高(每生产1公斤氯所消耗的盐量高达10-20公斤,电耗高达13-15度),电极寿命短。另一种是采用贵金属电极,电解管之间采用并联,其优点是产氯量高,运行费用比前者低。但是,运行是间隙式的,控制电路复杂。例如,在电解槽中,盐水阀、排液阀和冷却水阀分别用牵引电磁铁起动,电磁铁由回流柱内的液位电极控制。它们长时间工作在酸雾、盐水和潮湿的环境中,极容易发生故障。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产氯量高、运行费用低、故障少的次氯酸钠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改进电解槽的结构实现的将电解管用设有放气孔的管道串联起来。电解管一般仍为8-10支。管道可用软(硬)塑料或其他耐酸碱腐蚀的管子制作。放气孔可用三通制作。电解管的阳极使用贵金属电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串联——放气示意图。
浓度为3%的食盐水,经流量计〔1〕,进入电解管〔2〕。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氯化钠溶液发生电解,在阳极上生成氯气,在阴极上生成氢气,氯气与所生成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从电解管中生成的次氯酸钠与氢气一道进入带有放气三通的管道〔3〕。此时,氢气从三通上口〔5〕逸出,次氯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则从三通的下口进入第二级电解管〔4〕,重复第一级电解管的电解过程。如此经过多级电解——放气,次氯酸钠溶液含量一次比一次高,当达到相当高的浓度后,流入贮液箱。
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优于已有同类产品。同已有的贵金属电极次氯酸钠发生器比较,产氯量高出37-53%,并具有耗电耗盐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故障率低等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它包括采用贵金属电极作阳极的电解管,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电解管是用设有放气孔的管道串联起来的。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次氯酸钠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管道上的放气孔是用三通制作的。
专利摘要
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以用带有放气孔(例如放气三通)的管道将电解管串联起来为特点的水消毒设备。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优于已有的同类产品产氯量高出37-53%,并具有耗盐耗电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故障少等优点。
文档编号C01D3/00GK86202196SQ86202196
公开日1987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1986年4月4日
发明者王云阁, 宋力 申请人: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