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分解气体发生装置上反应炉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695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氨分解气体发生装置上反应炉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氨分解制备高纯氢氮混合气装置。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局1993年3月24日公开了申请号为92215501.1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同行业中也有两种结构的氨分解发生装置,一种为外筒体内套有内筒体的结构,内筒体与外筒体间隔层内填装有催化剂,由于催化剂多为手工填装,使这种结构气体分布不匀,内外间的隔层厚度不一,影响分解反应效果。在这样不利的基础上,要达到要求的反应效果,必须增大炉芯的有效体积,从而引起整个装置的体积增大。另一种为多管串连式,这种结构为多根管在下部连接,管内同样填装催化剂,这样尽管气体分布均匀,但阻力很大,不利于大量气体通过,同时串接后加热无法做成集中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解反应效果好的氨分解气体发生装置上反应炉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与炉芯管连通,炉芯管的四周设有数根用于装催化剂的炉管,炉芯管与每根炉管通过置于底部的分气夹套连通;出气管与集气管连通,集气管与每根炉管通过置于顶部的集气夹套连通。气态氨在该炉芯的中间上部进气管处往下走,经炉芯管至分气夹套进行均匀地分配到每根填装催化剂的炉管中,同时炉芯管周围加热至800~850℃,然后每根炉管中分解的氢、氮混合气上升至集气夹套,再由集气夹套到集气管,此时由于汇集的混合气温度较高,故在出气管处设有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通过分气夹套对每根炉管进行气体分配,故气体分布均匀,反应效果好。
(2),使用寿命长,其生产的气体纯度指标高于现有技术中所述的两种方式的0.5倍,整个炉芯体积可减少三分之一。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剖视图;附图2为附
图1的A-A方向剖视图;其中[1].出气管;[2]进水管;[3]进气管;[4]出水管;[5].冷却箱体;[6].集气管;[7].集气夹套;[8].炉管;[9].炉芯管;[10].分气夹套;[11].催化剂。
实施例参见附
图1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3]与炉芯管[9]连通,炉芯管[9]的四周设有15根(炉芯管[9]的数目可根据需要设置)用于装催化剂[11]的炉管[8],所述的炉管[8]以炉芯管[9]为圆心呈圆周形均匀排列。炉芯管[9]与每根炉管[8]通过置于底部的分气夹套[10]连通,所述的分气夹套[10]是中空的气室,即用附
图1中所示的两块板形成夹层;出气管[1]与集气管[6]连通,所述的集气管[6]呈圆环形套在炉芯管[9]上,该集气管[6]也是为了利用分解后的氢、氮混合气的热量对进入进气管[3]的气氨进行预加热。集气管[6]与每根炉管[8]通过置于顶部的集气夹套[7]连通,该集气夹套[7]也是中空的气室。为了冷却出气管[1]内的高温气体,所述的出气管[1]的外壁设有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是置于出气管[1]外壁上的冷却水箱[5],该冷却水箱[5]上设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4],冷却水不断自进水管[2]流入,自出水管流[4]流出带走热量。本结构可为浮法玻璃锡槽提供纯氢、氮保护气,也可用于有色金属、硅钢、铬钢、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和机械零件的光亮退火,还可用于铜基、铁基、粉未冶金的还原烘结等需要纯氢、氮的场合。
权利要求1.一种氨分解气体发生装置上反应炉体,其特征在于进气管[3]与炉芯管[9]连通,炉芯管[9]的四周设有数根用于装催化剂的炉管[8],炉芯管[9]与每根炉管[8]通过置于底部的分气夹套[10]连通;出气管[1]与集气管[6]连通,集气管[6]与每根炉管[8]通过置于顶部的集气夹套[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分解气体发生装置上反应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管[8]以炉芯管[9]为圆心呈圆周形均匀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分解气体发生装置上反应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气管[6]呈圆环形套在炉芯管[9]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分解气体发生装置上反应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管[1]的外壁设有冷却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氨分解气体发生装置上反应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装置是置于出气管[1]外壁上的冷却水箱[5],该冷却水箱[5]上设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分解气体发生装置上反应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气夹套[10]是中空的气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分解气体发生装置上反应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气夹套[7]是中空的气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分解气体发生装置上反应炉体,其特征于进气管(3)与炉芯管(9)连通,炉芯管(9)的四周设有数根用于装催化剂的炉管(8),炉芯管(9)与每根炉管(8)通过置于底部的分气夹套(10)连通;出气管(1)与集气管(6)连通,集气管(6)与每根炉管(8)通过置于顶部的集气夹套(7)连通。其气体分布均匀,反应效果好,生产的气体纯度指标高,整个炉芯体积可减少三分之一。可为浮法玻璃锡槽提供纯氢、氮保护气。
文档编号C01B3/04GK2200631SQ9424215
公开日1995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25日
发明者章永瑞, 胡雪根 申请人:吴县保护气体设备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