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莲子心提取挥发油及脂溶性生物总碱的方法

文档序号:3530653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从莲子心提取挥发油及脂溶性生物总碱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莲子心提取挥发油及脂溶性生物总碱的方法,属于从莲子心分离提取药用有效成分的技术。
背景技术
莲子心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成熟种子的绿色胚芽及胚根,具有清心、去热、止血、涩精之功效。莲子心中药用有效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包括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等脂溶性生物碱以及荷叶碱、前荷叶碱、莲心季铵碱、甲基紫堇杷灵、去甲基乌药碱等水溶性生物碱,其中尤以脂溶性生物碱的舒心降压药理作用明显。最近还有研究表明,莲子心中挥发油成分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谷甾醇以及维生素E等有效成分。
现有的提取莲子心挥发油的方法仅见一篇文献报道即采用95%乙醇提取莲子心原料,然后用氯仿进一步分离。该法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有机溶剂消耗量大,挥发油产品成分复杂且不稳定,溶剂残留问题严重。
已有文献报道的莲子心中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包括冷浸法、冷浸-超声法、热回流法、索氏提取法、渗漉-离子交换树脂法等。上述方法中均是实验室分析测定莲子心中生物碱成分含量时采用的样品提取方法,能用于规模化生产的提取方法主要报道两种。一是渗漉-离子交换树脂法。即对莲子心原料采用0.2%的盐酸渗漉后,将酸水渗漉液通过聚苯乙烯磺酸H型树脂交换柱,乙醚洗脱树脂,得乙醚溶总碱,总碱得率1.1%。该法缺点是成本高且操作复杂、耗时,并且需要大量有毒易燃的有机溶剂。二是采用甲醇冷浸莲子心得到总碱浸膏,然后加盐酸溶液酸化后过滤,除去叶绿素等不溶杂质,最后氨水碱化进一步分离得到脂溶性生物总碱,总碱得率0.68%,如专利号ZL98121706.0。此法优点是流程简单,但提取时间长,有毒溶剂甲醇消耗量大,脂溶性总碱收率低,除叶绿素等杂质效率低。此外,在上述两种生物碱提取方法涉及的纯化分离过程中,莲子心中大量其它的有效成分,如黄酮类、不饱和脂肪酸、谷甾醇和维生素E等其它的有效成分伴随着纯化过程也作为杂质除去,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采用超临界萃取挥发油结合改进的生物碱提取纯化工艺能够将莲子心中有效成分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改进的生物碱提取纯化工艺更优化了以往的工艺路线,采用的吸附方法有效提高了了叶绿素等杂质的分离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莲子心提取挥发油及脂溶性生物总碱的方法,以该方法得到莲子心的挥发油和脂溶性生物碱产品质量高。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从莲子心提取挥发油及脂溶性生物总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1、莲子心原料加入萃取釜,萃取釜压力20-40MPa,温度30-60℃,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从萃取釜出来的CO2进入分离系统,一级分离温度30-50℃,压力10-20MPa;二级分离温度20-40℃,压力4-7MPa,得到莲子心挥发油,CO2流速为20-40kg/h,分离出来的CO2再经过滤和制冷系统加压后循环利用。
2、将经1步骤超临界萃取后的莲子心萃余物加入6-12倍的75-95%乙醇进行热回流提取,热回流水浴温度90-100℃,共提取2-3次,每次提取时间2-3小时,回收乙醇后得浓缩浸膏。将浓缩浸膏加溶媒倍数6-10的水酸化后,筛网滤除叶绿素等不溶物。滤液搅拌加热,加热温度为60~90℃,又有大量悬浮物析出,逐步加入脱脂棉,并同时搅拌,悬浮物吸附于脱脂棉上。待滤液澄清透明后,减压抽滤并除去脱脂棉。加入与滤液体积比为1∶1的有机溶剂乙酸乙酯后,用氨水调节其pH值至9.5-11.5。取有机溶剂层,减压过滤回收有机溶剂;重复2-3次,得莲子心脂溶性总碱的提取物。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挥发油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提取与浓缩一步完成,莲子心挥发油产品提取率高且无溶剂残留。提取莲子心生物碱工艺采用脱脂棉作吸附剂去除叶绿素等干扰杂质效果好,最终生物碱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
例1将粉碎的江西产莲子心原料350g投入萃取釜中,萃取压力20MPa,温度30℃;一级分离温度30℃,压力10MPa;二级分离温度20℃,压力4MPa。超临界流体静态浸泡原料1小时,设备稳定后进行动态萃取,由接收器收集产品,最后得莲子心挥发油24.6g,莲子心的挥发油得率为7.03%。
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HP6890/5973N GC/MS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50m×250μm×0.25μm);进样量1μl;载气He;柱前压50kPa;分流比100∶1;GC-MS接口温度280℃。程序升温条件初始温度60℃,恒温1min,程序升温8℃/min至100℃,保持1min,然后程序升温12℃/min至280℃,恒温15min。质谱条件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质量范围50-500amu;四极杆温度150℃,标准质谱图库NIST。GC-MS分离鉴定出挥发油中16种化合物,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类物质占35%,饱和脂肪酸占17%,维生素E占5%,谷甾醇占37%。
将超临界萃取后的莲子心萃余物加入1800ml的75%乙醇进行热回流提取,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纱布过滤后减压蒸发乙醇,得浓缩浸膏加入稀盐酸调节pH=1.5左右,200目筛网过滤,滤液搅拌加热至70℃,加入吸附剂脱脂棉5g搅拌吸附不溶物,减压抽滤并除去吸附剂。滤液加入乙酸乙酯后,氨水碱化pH=10,搅拌震荡后静置分层,回收乙酸乙酯;重复操作2次,最终计算莲子心脂溶性总碱总碱得率1.25%。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YWG C18柱(250mm×4.6mm),流动相∶乙腈∶水∶十二烷基磺酸钠∶冰醋酸(55∶45∶15mmol/L∶1),柱温4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2nm。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得总碱产品中三种脂溶性总碱含量为72.4%。
例2将粉碎的江西产莲子心原料350g投入萃取釜中,萃取压力40MPa,温度50℃;一级分离温度40℃,压力15MPa;二级分离温度30℃,压力6MPa。调节好超临界设备参数,最后得莲子心挥发油38.0g,莲子心的挥发油得率为11.6%。GC-MS分离鉴定结果与例一基本相同。
将超临界萃取后的莲子心萃余物加入2500ml的90%乙醇进行热回流提取,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纱布过滤后减压蒸发乙醇,得浓缩浸膏加入稀盐酸调节pH=1.0左右,300目筛网过滤,滤液搅拌加热至85℃,加入吸附剂脱脂棉10g搅拌吸附不溶物,减压抽滤并除去吸附剂。滤液加入如乙酸乙酯后,氨水碱化pH=11,搅拌震荡后静置分层,回收乙酸乙酯;重复操作3次,最终计算莲子心脂溶性总碱总碱得率1.3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得总碱产品中三种脂溶性总碱含量为78.8%。例3将粉碎的江西产莲子心原料350g投入萃取釜中,萃取压力30MPa,温度65℃;一级分离温度50℃,压力15MPa;二级分离温度40℃,压力6MPa。调节好超临界设备参数,最后得莲子心挥发油31.2g,莲子心的挥发油得率为8.91%。GC-MS分离鉴定结果与例一基本相同。
将超临界萃取后的莲子心萃余物加入3000ml的80%乙醇进行热回流提取,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纱布过滤后减压蒸发乙醇,得浓缩浸膏加入稀盐酸调节pH=2.0左右,250目筛网过滤,滤液搅拌加热至90℃,加入吸附剂脱脂棉10g搅拌吸附不溶物,减压抽滤并除去吸附剂。滤液加入如乙酸乙酯后,氨水碱化pH=11.5,搅拌震荡后静置分层,回收乙酸乙酯;重复操作3次,最终计算莲子心脂溶性总碱总碱得率1.35%。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得总碱产品中三种脂溶性总碱含量为64.8%。
权利要求
1.一种从莲子心提取挥发油及脂溶性生物总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1)莲子心原料加入萃取釜,萃取釜压力20-40MPa,温度30-60℃,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从萃取釜出来的CO2进入分离系统,一级分离温度30-50℃,压力10-20MPa;二级分离温度20-40℃,压力4-7MPa,得到莲子心挥发油,CO2流速为20-40kg/h,分离出来的CO2再经过滤和制冷系统加压后循环利用;(2)将经(1)步骤超临界萃取后的莲子心萃余物加入6-12倍的75-95%乙醇进行热回流提取,热回流水浴温度90-100℃,共提取2-3次,每次提取时间2-3小时,回收乙醇后得浓缩浸膏;将浓缩浸膏加溶媒倍数6-10的水酸化后,筛网滤除叶绿素等不溶物,滤液搅拌加热,加热温度为60~90℃,又有大量悬浮物析出,逐步加入脱脂棉,并同时搅拌,悬浮物吸附于脱脂棉上,待滤液澄清透明后,减压抽滤并除去脱脂棉,加入与滤液体积比为1∶1的有机溶剂乙酸乙酯后,用氨水调节其pH值至9.5-11.5;有机溶剂层,减压过滤回收有机溶剂;重复2-3次,得莲子心脂溶性总碱的提取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莲子心提取挥发油及脂溶性生物总碱的方法,属于从莲子心分离提取药用有效成分的技术。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在温度30-60℃,压力20-40MPa范围内,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粉碎后莲子心中提取挥发油;再将超临界萃余物加入乙醇进行热回流提取,减压蒸发回收溶剂得到总碱浸膏,将浸膏酸化处理并过滤后,搅拌加热并加入吸附剂脱除杂质,最后总碱滤液加入有机溶剂同时碱化萃取得到莲子心脂溶性生物碱。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挥发油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提取与浓缩一步完成,莲子心挥发油产品提取率高且无溶剂残留。提取莲子心生物碱工艺采用脱脂棉作吸附剂去除叶绿素等干扰杂质效果好,最终生物碱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高。
文档编号C07B63/00GK1724005SQ20051001455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8日
发明者李淑芬, 肖鸾, 尚宇光, 杨静, 唐韶坤, 田松江 申请人:天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