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

文档序号:357849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L-茶氨酸,即N-乙基-Y -L-谷氨酰胺(theanine, N-ethyl- Y -L-glutamine), 是茶叶特有的一种氨基酸,是绿茶中有效的呈味物质。L-茶氨酸的含量直接决定茶叶的品 质,无论何种等级茶叶,L-茶氨酸都占茶叶游离氨基酸的50%以上,在干茶叶中含量约为 1% 2% (刘媛,王健.茶氨酸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 (10) :23 25.)。 早在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首次从茶叶中提取、精制并确定了 L-茶氨酸的化学结 构。此后的50年,许多学者从茶树生理、栽培、育种、生化和品质化学等方面对L-茶氨酸进 行了系统研究。近10年来,对L-茶氨酸的研究重心已经转到对人体生理功能、保健作用和 医药效果等领域。因此,L-茶氨酸的潜在应用价值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人们试图 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制备和生产L-茶氨酸产品(张莹,杜晓,王孝仕.茶叶中茶氨酸研究 进展及利用前景.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1) :170 174.)。 天然存在的茶氨酸均为L型,纯品为白色针状晶体,熔点214 216°C,比旋光度 [a]D25+8. 6(c 1. 00,H20) (Kawagishi H, Sugiyama K. Facile and Large-Scale Synthesis ofL-Theanine. Biosci. Biotech. Biochem. , 1992,56(4) :689.),极易溶于水,在茶汤中泡出 率可达80%,不溶于乙醇和乙醚。L-茶氨酸水溶液呈微酸性,具有焦糖香和类似谷氨酸的 鲜爽味,能缓解苦涩味,增加茶汤的鲜甜味。L-茶氨酸经25%硫酸或6mol L—1盐酸水解, 可分解为L-谷氨酸和乙胺,具有很强的茚三酮反应,用茚三酮显色成紫色,其发色强度与 谷氨酸相似,可用醋酸汞和碳酸钠沉淀,易与碱或铜生成淡紫色柱状铜盐(高小红,袁华, 喻宗沅.茶氨酸的研究进展.化学与生物工程,2004, (1) :7 9.)。 L-茶氨酸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放松作用,降血压作用,抗肿瘤作用,提高学习能 力,神经保护作用,抗疲劳作用和免疫作用,还具有改善经期综合症,减轻体重,减少腹腔脂 肪含量、血液中性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及肝脏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帅玉英,张涛,江波等.茶 氨酸的研究进展.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11) :117 123.)。 早在1960年日本就将L-茶氨酸列为食品添加剂。1985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 局(FDA)认可了L-茶氨酸,并确认是一般公认为安全的物质(GRAS),在使用过程中不作限 制用量的规定丄-茶氨酸特殊的性质和生物活性使其在医药、食品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L-茶氨酸在医药中的应用,可开发为治疗肿瘤的辅助药物、营养和降压安神药品,可用于 防癌抗癌,抑制咖啡因引起的兴奋、促进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和神经的生长,以及预防帕 金森氏症、老年性痴呆、传导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并能增加肠道有益菌群和减少血浆胆固 醇、改善睡眠和抗氧化、抗焦虑等,还具有对SARS的预防作用;L-茶氨酸在食品中的应用, 可作为改善食品风味的添加剂,也可作为茶饮料的品质改良剂,还可以作为功能食品的添 加剂;此外,L-茶氨酸可用来净化饮用水,还可以作为抗腐蚀剂、消臭剂、抗酸化剂和预防 牙周病的牙膏添加剂,L-茶氨酸用于化妆品中作保湿剂和制成皮肤保湿食品,另有专利报
3道有L-茶氨酸组分的某种物质能抑制人的吸烟欲求,此种组成物安全、不会使人产生情感 依赖(帅玉英,张涛,江波等.茶氨酸的研究进展.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11) :117 123.)。 目前,L-茶氨酸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提取法、植物细胞培养法、酶法和化学合成法 (龚雨顺,李勤,黄建安等.茶氨酸制备方法研究进展.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4(2) :232 235.;高秀清.茶氨酸工业化生产途径的研究进展.潍坊学院学报, 2004,4(4) :19 21.)。提取法主要是从低档茶叶、茶末、茶梗以及茶多酚提取工业废料中 提取,步骤烦琐、产量小、成本高,是早期生产L-茶氨酸的主要途径。植物细胞培养法采用 茶树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培养来合成L-茶氨酸,悬浮细胞与愈伤组织相比生长迅速,相对 产量较高,细胞分离与产物提取较为容易,但悬浮细胞合成的L-茶氨酸向培养基中的释放 水平太低,在植物细胞培养结束后,仍需要通过提取方式从细胞中获得,这与从茶叶中提取 具有同样的缺点。可以用于合成L-茶氨酸的酶有两种茶氨酸合成酶和Y-谷氨酰转肽 酶,但前者在进行催化L-谷氨酸和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同时,需要消耗能量ATP,必须构建 ATP再生系统,而后者虽不需要消耗ATP,却也容易产生水解、自转肽等多种副反应。化学合 成法主要有L-吡咯烷酮酸法J-取代谷氨酸_ Y _酯法和N-取代谷氨酸酐法,多采用L-谷 氨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通过保护a-氨基和a-羧基、活化Y-羧基,与乙胺反应后,再进 一步脱除保护基制备L-茶氨酸。与其他三种方法相比,化学合成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相对 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但也存在产率较低,产物易消旋,包含D, L型异构体,需要进 一步进行拆分等问题。 Belokon等对手性助剂法不对称合成氨基酸开展了广泛的探索,建立了手性助 剂一2-[N-(N'-苄基-脯氨酰)氨基]二苯甲酮(BPB)不对称合成方法学,对基于手 性助剂BPB的甘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的不对称合成反应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Belokon Y N. Chiral Complexes of Ni(II) ,Cu(II),and Cu(I)as Reagents,Catalysts and Receptors forAsymmetric Synthesis and Chiral Recognition of Amino Acids. Pure & A卯l. Chem. , 1992,64(12) : 1917 1924.)。目前,甘氨酸席夫碱Ni (II)配合物的 多样性反应,如亲核烷基化、Michael加成以及对醛的Aldol反应等,已经应用到众多非天 然手性氨基酸、二氨基酸和双氨基酸等的不对称合成中。与其他常用的不对称合成方法相 比,该方法的优点是原料和试剂廉价易得,反应的立体选择性绝大多数是热力学控制,最值 得称道的是,该方法所采用的手性助剂BPB在反应结束后能够高收率回收重复使用(回收 率一般超过90% )。 因此,引入基于手性助剂BPB的甘氨酸席夫碱Ni (II)配合物,开发一种新颖简便、 产率高、可以手性控制、易于大规模制备L-茶氨酸(1)的方法对于L-茶氨酸的工业化生产
具有重要的意义。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颖简便、产率高、可以手性控制、易于工
业化规模生产的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l)N-乙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在水中,乙胺与丙烯酰氯在碱存在下反应,乙胺与丙烯酰氯的摩尔比为l : 1 2,
乙胺与碱的摩尔比为l : 1 3,调酸至pH二7后,经萃取、柱层析纯化分离,可获得N-乙
基丙烯酰胺。
H2N《 + <^yCI OH- ' ^yK《
o o
2 3 4 其中,所述的乙胺的加入方式为加入乙胺盐酸盐固体、或加入乙胺水溶液(如 70% (w/w)乙胺水溶液)、或通入乙胺气体。所述的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所述乙胺与 丙烯酰氯在碱存在下反应,其反应条件为0 5t:下搅拌反应1 5h,再在室温条件下继续 搅拌反应1 10h。调酸所适用的酸为有机酸如甲酸、乙酸,或无机酸如盐酸、硫酸、磷酸,优 选盐酸或硫酸,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也可以是浓盐酸或浓硫酸。萃取所适用的有机溶剂 为乙醚或乙酸乙酯。 (2)甘氨酸席夫碱Ni (II)配合物与N-乙基丙烯酰胺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制备 茶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 在N, N-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基于手性助剂BPB的甘氨酸席夫碱Ni (II)配合 物与步骤(1)得到的N-乙基丙烯酰胺在碱存在下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甘氨酸席夫碱 Ni(II)配合物与N-乙基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1 : 1 2,甘氨酸席夫碱Ni(n)配合物与 碱的摩尔比为l : 1 3,调酸至pH二7后倒入水中,经过滤、柱层析纯化分离,可获得茶氨
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
5 4 6 其中,所述的手性助剂BPB和甘氨酸席夫碱Ni (II)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参照文献 (Belokon Y N,Tararov V I,Maleev V I,et al. Improved Procedures for the Synthesis of (S)_2_[N_(N, _Benzyl_prolyl)amino]benzophenone(BPB)and Ni (II)Complexes ofSchiff' sBases Derived from BPB and Amino Acids. Tetrahedron :Asymmetry,1998,9 : 4249 4252.),具体方法见实施例1 3。所述的碱为甲醇钠(MeONa)或1,8_ 二氮杂环 [5,4,0] i^ —烯-7(DBU)。所述Michael加成反应,其反应条件为20 50。C下搅拌反应 0. 5 5h。调酸所适用的酸为有机酸如甲酸、乙酸,或无机酸如盐酸、硫酸、磷酸,优选乙酸。
(3)茶氨酸席夫碱Ni (II)配合物酸水解制备L-茶氨酸。 将步骤(2)得到的茶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溶于甲醇中,缓慢滴加到酸中进行 水解,茶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与酸的摩尔比为l : 5 10,优选滴加到酸与甲醇的混 合溶剂中进行水解。加氨水调至PH二 7后进行有机溶剂萃取,有机相经浓縮结晶回收手性 助剂BPB,水相经离子交换分离,可获得L-茶氨酸,残留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Ni (II)离子用
盐酸洗脱,回收重复使用。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 其中,所述酸水解,其使用的酸为盐酸、硫酸或盐酸和硫酸混合溶液中的任意一 种,酸的摩尔浓度可以为3mol *L—、酸水解反应条件为20 7(TC下搅拌反应0. 5 5h。萃 取所适用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所述的离子交换,其树脂为阳离子交换树脂, 先用水淋洗,再用氨水淋洗,收集氨水淋洗液,蒸干、重结晶,得到L-茶氨酸。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与其他制备方法相比有如下优点 1、采用手性助剂BPB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构建完整的茶
氨酸片断,得到茶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该配合物的刚性空间结构能够保持茶氨酸的
L-构型,这一热力学稳定的构型,从而保证终产物L-茶氨酸的光学纯度。 2、茶氨酸席夫碱Ni(n)配合物在酸水解制备得到L-茶氨酸的同时,可以高收率
回收手性助剂BPB,通过离子交换还可以洗脱Ni(II)离子回收重复使用,整条化学法制备
路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 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反应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 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N-苄基脯氨酸的制备。 L-脯氨酸(0. 30mol)和氢氧化钾(0. 90mol)溶于200mL异丙醇,氮气保护,搅拌, 加热至40°C 。缓慢滴加氯化节(0. 45mol),维持温度,继续搅拌6h。用浓盐酸中和至pH =6,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80mL三氯甲烷,静置过夜。过滤,用三氯甲烷洗涤滤饼至洗液无色, 合并有机相,蒸除溶剂,粗产物用丙酮重结晶,6(TC真空干燥,得到N-苄基脯氨酸57. 9g, 产率94.0%, m.p. 175 176 °C ;1!1 NMR(CDC13, 300MHz) S :9. 90 (s, 1H) , 7. 46 7. 28 (m, 5H) ,4. 45,4. 17(AB, J = 13. OHz, 2H) , 3. 81 (dd, J = 8. 8, 6. 6Hz, 1H) , 3. 70 3. 62 (m, 1H) , 2. 91 2. 82 (m, 1H) , 2. 36 2. 20 (m, 2H) , 2. 06 1. 87 (m, 2H);匪S (ESI) calcd for C12H15NNa02[M+Na]+ 228. 0995, found 228.0993。 实施例2 :手性助剂——2-[N-(N' _苄基_脯氨酰)氨基]二苯甲酮的制备。
将实施例1得到的N-苄基脯氨酸(0.20mol)溶解于200mL 二氯甲烷中,(TC搅 拌,滴加二氯亚砜(0.4mol),滴完后继续搅拌,加入2-氨基二苯甲酮(0. 20mol/50mL二氯 甲烷)溶液,回复室温,继续反应10h,加入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停止反应,调节pH二 7,分 离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除溶剂,粗产物用无水乙醇重结晶,6(TC真空干燥,得 到2-[N-(N'-苄基-脯氨酰)氨基]二苯甲酮65. 4g,产率85. 1%, m. p. 100 101°C ,H NMR(DMS0-d6, 500MHz) S :11. 03(s, 1H) ,8. 30(dd, J = 8. 3,0. 8Hz, 1H) , 7. 74 7. 72 (m, 2H), 7. 69 7. 65 (m, 1H) , 7. 60 7. 54(m,3H) ,7. 46(dd, J = 7. 8, 1. 5Hz, 1H) , 7. 31 7. 29 (m, 2H) , 7. 20 7. 17 (m, 1H) , 7. 14 7. 09 (m, 3H) , 3. 74, 3. 52 (AB, J = 12. 9Hz, 2H) , 3. 17 (dd, J =9. 9, 4. 5Hz, 1H) ,2. 98 2. 95 (m, 1H) , 2. 37 2. 32 (m, 1H) , 2. 15 2. 07 (m, 1H) , 1. 73 1.59(m,3H) ;HRMS (ESI) calcd for C25H25N202 [M+H] + 385. 1911, found385. 1914。
实施例3 :甘氨酸席夫碱Ni (II)配合物的制备。 将实施例2得到的手性助剂BPB (0. 005mol),六水合氯化镍(0. Olmol)和甘 氨酸(0.025mol)溶于17. 5mL甲醇,氮气保护,搅拌,加热至40 50°C 。加入氢氧化 钾(0. 035mol/7. 5mL甲醇)溶液,55 65。C搅拌反应lh,冷却至室温,搅拌状态下,加入 乙酸(0. 035mol),将上述混合物倒入75mL水中,析出大量晶体。过滤,晶体用水洗涤两 次。粗产物用丙酮重结晶,6(TC真空干燥,得到甘氨酸席夫碱Ni(11)配合物2.4g,产率 96. 3%, m. p. 219 220°C ;1!1 NMR(CDC13, 500MHz) S :8. 31(d, J = 8. 7, 1H) ,8. 07(d, J = 7. lHz, 2H) , 7. 53 7. 49 (m, 3H) , 7. 43 (t, J = 7. 5Hz, 2H) , 7. 31 (t, J = 7. 4Hz, 1H) , 7. 23 7. 19(m, 1H) ,7. 10(d, J = 7. 1, 1H) ,6. 98(d, J = 4. 5Hz, 1H) ,6. 80(dd, J = 8. 2, 1. 5Hz, 1H), 6. 72 6. 69(m, 1H) ,4. 49, 3. 67(AB, J = 12. 7Hz,2H) ,3. 79 3. 70 (m, 3H) , 3. 47(dd, J = 10. 8, 5. 5Hz, 1H) , 3. 40 3. 31 (m, 1H) , 2. 59 2. 56 (m, 1H) , 2. 44 2. 40 (m, 1H) , 2. 19 2. 13(m, 1H) ,2. 10 2. 05(m, 1H) ;HRMS (ESI) calcd for C27H25N3NaNi03[M+Na]+ 520.1142, found520. 1158。 实施例4 :N-乙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乙胺盐酸盐(0.04mol)和氢氧化钠(0. 08mol)溶于20mL水,0。C搅拌,缓慢滴 加丙烯酰氯(0.04mol),维持0t:,搅拌反应2h,回复室温,继续反应10h,加入浓盐酸停 止反应,调节pH = 7,加入乙醚萃取,有机相浓縮,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V (三氯甲 烷)V(甲醇)=90 : l洗脱,得到N-乙基丙烯酰胺3.3g,产率83.2X ,H NMR(D20, 500MHz) S :6. 28(dd, J = 17. 1, 10. 2Hz, 1H) ,6. 17(d, J = 17. 1Hz, 1H) , 5. 75(d, J = 10. lHz, 1H) ,3. 09(q, J = 7. 1Hz, 2H) , 1. 12 (t, J = 7.1Hz,3H) ;HRMS (ESI) calcd for C5H9NNaO[M+Na]+122. 0577, found 122. 0583。 实施例5 :甘氨酸席夫碱Ni (II)配合物与N-乙基丙烯酰胺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制备茶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 将实施例3得到的甘氨酸席夫碱Ni (II)配合物(0. 005mol)和甲醇钠 (0. 0075mol)溶于10mL DMF,氮气保护,室温搅拌溶解,加入实施例4得到的N_乙基丙烯酰 胺(0. 0075mol),室温搅拌反应0. 5h,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酸(0. 0075mol)至pH二7,将上 述混合物倒入100mL水中,析出大量晶体。过滤,晶体用水洗涤两次。粗产物经硅胶柱层
析纯化,v(丙酮)v(正己烷)v(乙酸)=6 : 4 : o.7洗脱,6(rc真空干燥,得到茶
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2. 8g,产率93. 8%,m. p. 130 131°C ,H NMR(DMS0_d6, 500MHz) S :8. 35(dd, J = 8. 1, 1. 0Hz,2H) ,8. 04(dd, J = 8. 7,0. 9Hz, 1H) , 7. 88 (t, J = 5. 3Hz, 1H), 7. 61 7. 54(m,2H) ,7. 52 7. 47 (m, 2H) , 7. 36 (t, J = 7. 7Hz,2H) ,7. 17 7. 13(m,2H), 7. 10 7. 07(m, 1H) ,6. 67 6. 64 (m, 1H) ,6. 53(dd, J = 8. 2, 1. 6Hz, 1H) ,4. 06, 3. 55(AB, J = 12. 4Hz,2H) ,3. 65(dd, J = 7. 8, 3. 7Hz, 1H) , 3. 58 3. 53 (m, 1H) , 3. 38 3. 31(m, 2H) , 3. 03 2. 98 (m, 2H) , 2. 90 2. 84 (m, 1H) , 2. 51 2. 46 (m, 2H) , 2. 23 2. 15 (m, 3H), 2.03 2.01(m,lH),1.77 1. 72 (m, 1H) , 0. 97 (t, J = 7.2Hz,3H);匪S (ESI) calcd for C32H34N4NaNi04[M+Na]+619. 1826, found 619. 1812。 实施例6 :茶氨酸席夫碱Ni (II)配合物酸水解制备L-茶氨酸。
将实施例5得到的茶氨酸席夫碱Ni (II)配合物(0. 005mol)溶于20mL甲醇,缓 慢滴加到20mL 70。C的混合溶剂[V(3mo1 L—'盐酸)V(甲醇)=1 : 1]中,搅拌2h, 反应到红色消失,蒸除溶剂,加入氨水中和至pH = 7,加入三氯甲烷萃取,有机相蒸除溶剂 后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回收手性助剂BPB 1. 8g(回收率93. 6% ),水相转至阳离子交换柱 内,水淋洗,再用氨水淋洗,收集氨水淋洗液,蒸干,用水重结晶,6(TC真空干燥,得到L-茶 氨酸0.7g,产率80.4X, m,p.217 218。C, [ a ]D25+8. 0 (c0. 10, H20) 一H NMR(D20, 500MHz) S :3. 76 (t, J = 6. lHz, 1H) , 3. 20 (q, J = 7. 3Hz, 2H) , 2. 43 2. 36 (m, 2H) , 2. 15 2. 10 (m, 2H),1. lO(t, J = 7.3Hz,3H) ;HRMS (ESI) calcd for C7H14N2Na03[M+Na]+197. 0897, found 197.0900。残留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Ni(II)离子用盐酸洗脱,回收重复使用。
权利要求
一种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乙胺与丙烯酰氯在碱存在下反应,乙胺与丙烯酰氯的摩尔比为1∶1~2,乙胺与碱的摩尔比为1∶1~3,经萃取、柱层析纯化分离得到N-乙基丙烯酰胺;(2)基于手性助剂-2-[N-(N’-苄基-脯氨酰)氨基]二苯甲酮的甘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与步骤(1)得到的N-乙基丙烯酰胺在碱存在下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甘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与N-乙基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1∶1~2,甘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与碱的摩尔比为1∶1~3,经过滤、柱层析纯化分离得到茶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3)将步骤(2)得到的茶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进行酸水解,茶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与酸的摩尔比为1∶5~10,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有机相经浓缩结晶回收手性助剂,水相经离子交换分离,可获得L-茶氨酸,残留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Ni(II)离子用盐酸洗脱,回收重复使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 的乙胺的加入方式为加入乙胺盐酸盐固体、或加入乙胺水溶液、或通入乙胺气体。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 的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4. 根据权利要求l、2或3所述的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中,所述乙胺与丙烯酰氯在碱存在下反应,其反应条件为0 5t:下搅拌反应1 5h,再在 室温条件下继续搅拌反应1 10h。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 的碱为甲醇钠或1,8-二氮杂环[5,4,0] i^—烯-7。
6. 根据权利要求l或5所述的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所述Michael加成反应,其反应条件为20 5(TC下搅拌反应0. 5 5h。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酸水解,其使用的酸为盐酸、硫酸或盐酸和硫酸混合溶液中的任意一种。
8. 根据权利要求l或7所述的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 所述酸水解,其反应条件为20 7(TC下搅拌反应0. 5 5h。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乙胺与丙烯酰氯在碱存在下反应得到N-乙基丙烯酰胺;然后,基于手性助剂BPB的甘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与N-乙基丙烯酰胺在碱存在下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茶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最后,将茶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进行酸水解制备得到L-茶氨酸。本发明方法采用手性助剂化学法制备L-茶氨酸,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构建完整的茶氨酸片断,得到茶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该配合物的刚性空间结构能够保持茶氨酸的L-构型,从而保证终产物L-茶氨酸的光学纯度,并且本发明方法可以高收率回收手性助剂,通过离子交换还可以洗脱Ni(II)离子回收重复使用。
文档编号C07C237/00GK101717347SQ200910232799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日
发明者周佳栋, 张芙蓉, 曹飞, 朱优江, 李振江, 杨颖 , 王月霞, 韦萍, 黄荣醒 申请人:南京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