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三氯乙醛的方法

文档序号:3581833阅读:3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备三氯乙醛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方法涉及一种精细化工产品的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农药及医药中间体三氯乙 醛的制备方法。三氯乙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也是重要的卤素衍生物,它广泛地 用于生产农药、医药、有机原料制备等领域。
背景技术
三氯乙醛,英文名称Chloral, CAS NO :75_87_6,分子量147. 38,分子式 C2HCl3O, 无色易挥发的油状液体,有刺激气味。熔点-57. 5,沸点97. 7,,相对密度(水=1) :1.51, 相对密度(空气=1) :5. 1,饱和蒸汽压(kPa) :4.67/20°C,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氯 仿等。三氯乙醛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广泛地用于制备医药(如氯霉素)、农药(如敌百虫、 滴滴涕等)、有机原料(如二甲基甲酰胺等)等各种化合物。三氯乙醛是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化工中间体,不仅可应用于医药、农药及有机原料 的制备,而且在树酯生产中,高纯度三氯乙醛可用于生产双酚C及聚碳酸酯、环氧树脂等。 传统的生产三氯乙醛的方法是用乙醇通氯气制备,用浓硫酸脱水蒸馏三氯乙醛。乙醇氯化 生成三氯乙醛的反应是一个由动力学控制的化学反应,速度慢,时间长。该方法收率低、生 产周期长、废液多、消耗定额较高等,在国外逐渐淘汰该生产方法。而且所得产物纯度较低, 难以应用于树脂合成行业,限制了三氯乙醛的应用。同时母液中会留下大量的废酸及副产 物(俗称黑油)脂类、三氯乙醛缩乙醇、水合醛、一氯乙酸乙酯、二氯乙酸乙酯、三氯乙酸乙 酯、一氯乙醛、二氯乙醛、酒精等化合物,废液处理难度大,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在合成成本 方面,利用乙醇生产三氯乙醛,酒精消耗量大,生产成本较高。一、乙醇为原料反应机理如下机理1乙醇与氯反应生成乙醛,乙醛的a-H在逐步被氯取代
权利要求
1.从乙醛水溶液制备三氯乙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浓度为10 90%的乙醛溶液为 起始物,通入氯气氯化,在单一或混合催化剂存在下,经三个氯化阶段制备,产物经与溶剂 共沸蒸馏,获得三氯乙醛或三氯乙醛水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三氯乙醛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浓度为10 90%的乙 醛水溶液,用于三氯乙醛的氯化制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三氯乙醛方法,其特征在于浓度为10 90%的乙醛水 溶液制备三氯乙醛缩采用的催化剂有无机盐、无机盐混合物、无机酸、无机酸与无机盐的混 合物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三氯乙醛方法采用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无机盐包括 无机硫酸盐硫酸汞、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铜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三氯乙醛方法采用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无机盐酸盐 包括氯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铜、三氯化锑、氯化锌、氯化钯、氯化钡、氯化镁、三氯化铝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三氯乙醛方法采用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无机酸包括 浓度为5-98%的硫酸、浓度为5-36%的盐酸、浓度为5-69%的硝酸、浓度为5-85%的磷酸等。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三氯乙醛方法采用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催化剂混合 包括无机硫酸盐之间的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三氯乙醛方法采用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催化剂混合 包括无机盐酸盐之间的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三氯乙醛方法采用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催化剂混合 物包括无机硫酸盐、无机盐酸盐之间的混合。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三氯乙醛方法采用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催化剂混合 物包括无机酸与无机盐酸盐的混合。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三氯乙醛方法采用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催化剂混合 物包括无机酸与无机硫酸盐的混合等。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三氯乙醛方法采用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催化剂混合 物包括无机酸与无机硫酸盐、无机盐酸盐之间的混合等。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三氯乙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乙醛水溶液制备三氯乙 醛的过程中,采用分阶段进行的方法。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三氯乙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乙醛水溶液制备三氯 乙醛的过程中,采用分三个阶段进行的方法。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三氯乙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乙醛水溶液制备三氯 乙醛的过程中,采用分三个阶段进行的方法。其中第一阶段在-5 30°C之间进行,第二 个阶段在使反应体系置于40 60°C的温度区间。第三阶段使反应体系置于75 90°C的 温度区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由乙醛水溶液经催化制备三氯乙醛的方法。该方法以乙醛水溶液为原料,在单一或混合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对乙醛进行氯代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惰性溶剂共沸去水,蒸馏产物,获得高纯度三氯乙醛。收率高,环境污染小。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实验室少量三氯乙醛制备及工业大生产。
文档编号C07C47/16GK102108046SQ20091026005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4日
发明者折冬梅, 李凤敏, 陈大舟, 黄啟良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