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1144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无机杂化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技术,特别是一种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一直以来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当前环境污染日趋加剧,人类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与致癌因素的接触越来越紧密,导致人类因癌症而引起的死亡率迅速上升。目前癌症的治疗方法一般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但目前仍然以化学治疗为主要方法。化学疗法是将药物经血管带到全身,对身体所有细胞都有影响。这种疗法有时也称为“胞毒疗法”,因为所用药物都是有害,甚至是带毒性的,体内细胞,无论是否恶性细胞,都受到破坏,甚至有些抗癌药物是不易被特定细胞吸收的。因此对具有临床疗效但副作用较大或不易吸收的抗癌药物的化学修饰,以寻找对目标药物的靶向定位作用,同时提高非吸收或弱吸收药物的细胞吸收强度,是目前抗癌药物研究的当务之急。杂多酸又称多金属氧酸盐,是由前过渡金属原子通过氧配位桥连而成的一类具有确定结构的阴离子单分子簇化合物,其中以钒、钼、钨等元素为主要代表。多金属氧酸盐的尺寸在0. 5nm-5nm左右,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多样的拓扑结构,并在催化、 光、电、磁功能材料以及医药等方面均展现出优异的性质。在生物医药方面1971年, 法国科学家Raynaud等人首先报道了 Keggin结构的SiW12O4tl具有抗病毒活性,由此掀起了多金属氧酸盐药物化学的研究热潮。八十年代末匈牙利的Jozsef在抗癌专利药方中首次使用了(NH4)6 [Mo7O24] ·6Η20作为抗癌药物。九十年代日本Yamase等提出 (NH3Pri)6[Mo7O24] · 3H20(pH = 8)抗肿瘤作用的氧化还原机理。多金属氧酸盐的生物活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酶功能的高选择抑制,体内体外的抗肿瘤活性,抗病毒活性以及抗艾滋病毒活性,多金属氧酸盐在药物化学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良好开发前景。糖类作为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早已为人们所熟悉,随着生物学、医药学的深入发展,糖类化合物的生物功能逐渐被人们所揭示,其一直是最重要的药物种类之一,糖类化合物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领域。实验证明,糖类化合物的许多衍生物也具有生物活性,在治疗各种炎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癌症等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如1-氨基-1-脱氧葡萄糖醇可以用于治疗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疼痛和痛风等疾病 [Kamisango K, Nagaoka M,Fujii H, Azuma I.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1985, 21 (1) :135-137],米格列醇可以用作糖苷酶抑制剂和治疗糖尿病[Fouace S,Therisod M. Tetrahedron Letters,2000,41 :7313-7315],诃子酸具有抗 HIV 活性[Han Q, Song J, Qiao C, etal. J. Sep. Sci. 2006,29(11) : 1653-1657.]。本发明是利用二丙酮-D-半乳糖为初始原料,采用有机-无机杂化的方法,与含钼多金属氧酸盐共价键连接,首次实现了通过共价键的方式将含钼多金属氧酸盐与二丙酮-D-半乳糖的连接。目的在于以二丙酮-D-半乳糖作为靶向载体,通过与具有潜在抗癌药物特性的含钼多金属氧酸盐目标分子共价连接,对提高肝脏等重要器官对目标分子的吸收能力和目标分子对器官的靶向定位作用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分析,提供一种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条件不苛刻、易提纯、产物收率及纯度较高,便于推广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其特征在于化学式为[ (n-Bu) 4N] 3 (MnMo6O18 [ (OCH2) 3CNHC0C15H2307] J。一种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的合成方法,合成步骤如下 1)将二丙酮-D-半乳糖、4- 二甲氨基吡啶、琥珀酸酐和三乙胺溶于甲苯溶剂中,搅拌下回流3小时,反应液降到室温,旋干,固体物溶于氯仿中,用去离子水萃取三次,分离后的有机相以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粗产物溶于乙酸乙酯,在正己烷中沉淀,分离后的产物溶于乙酸乙酯,在乙醇中二次沉淀,真空干燥后得到白色粉末即为6-0-(3-羧基丙酰)-1, 2 :3,4- 二 -0-异亚丙基-D-吡喃半乳糖;2)将2-乙氧基-1-乙氧碳酰基-1,2- 二氢喹啉加入到乙腈溶剂中,回流条件下, 加入6-0- (3-羧基丙酰)-1,2 :3,4- 二 -0-异亚丙基-D-吡喃半乳糖反应30-50分钟后,加入[(n-Bu) 4N] 3 (MnMo6O18 [ (OCH2) 3CNH2] J,回流 48 小时;3)冷却到室温,浓缩,在乙酸乙酯中沉淀,抽滤后的产物溶于乙腈溶剂中,在乙醚蒸汽中缓慢沉淀对-72小时后,析出橙色固体,抽滤,在真空中干燥,即得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所述二丙酮-D-半乳糖、4-二甲氨基吡啶、琥珀酸酐和三乙胺的摩尔比为 1.0 0. 1 1. 2 1. 2。所述二丙酮-D-半乳糖与甲苯溶剂的用量比为20mg 二丙酮-D-半乳糖/ImL甲苯溶剂。所述2-乙氧基-1-乙氧碳酰基-1,2-二氢喹啉与乙腈溶剂的用量比为ang/lmL 乙腈溶剂。所述2-乙氧基-1-乙氧碳酰基-1,2-二氢喹啉、6-0-(3-羧基丙酰)_1,2 :3, 4- 二 -0-异亚丙基-D-吡喃半乳糖与[(n-Bu) 4N] 3 (MnMo6O18 [ (OCH2) 3CNH2] J的摩尔比为 3. 0 6. 5 3. 0 4. 5 1. 0。所述抽滤后的产物与乙腈溶剂的用量比为150mg/乙腈ImL溶剂。所述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的合成路线表示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其特征在于化学式为[(n-Bu) 4N] 3 (MnMo6O18 [ (OCH2) 3CNHC0C15H2307] J。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步骤如下1)将二丙酮-D-半乳糖、4-二甲氨基吡啶、琥珀酸酐和三乙胺溶于甲苯溶剂中,搅拌下回流3小时,反应液降到室温,旋干,固体物溶于氯仿中,用去离子水萃取三次,分离后的有机相以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粗产物溶于乙酸乙酯,在正己烷中沉淀,分离后的产物溶于乙酸乙酯,在乙醇中二次沉淀,真空干燥后得到白色粉末即为6-0- (3-羧基丙酰)-1,2 :3, 4- 二 -0-异亚丙基-D-吡喃半乳糖;2)将2-乙氧基-1-乙氧碳酰基-1,2-二氢喹啉加入到乙腈溶剂中,回流条件下,加入 6-0- (3-羧基丙酰)-1,2 :3,4- 二 -0-异亚丙基-D-吡喃半乳糖反应30-50分钟后,加入[ (n-Bu) 4N] 3 (MnMo6O18 [ (OCH2) 3CNH2] J,回流 48 小时;3)冷却到室温,浓缩,在乙酸乙酯中沉淀,抽滤后的产物溶于乙腈溶剂中,在乙醚蒸汽中缓慢沉淀M-72小时后,析出橙色固体,抽滤,在真空中干燥,即得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丙酮-D-半乳糖、4-二甲氨基吡啶、琥珀酸酐和三乙胺的摩尔比为 1.0 0. 1 1. 2 1. 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丙酮-D-半乳糖与甲苯溶剂的用量比为20mg 二丙酮-D-半乳糖/ImL甲苯溶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2-乙氧基-1-乙氧碳酰基-1,2- 二氢喹啉与乙腈溶剂的用量比为ang/lmL乙腈溶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2-乙氧基-1-乙氧碳酰基-1,2-二氢喹啉、6-0-(3-羧基丙酰)-1,2 :3,4-二-0_异亚丙基-D-吡喃半乳糖与[(n-Bu) 4N] 3 (MnMo6O18 [ (OCH2) 3CNH2] J的摩尔比为3. O 6. 5 3. O 4. 5 1. O。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滤后的产物与乙腈溶剂的用量比为150mg/乙腈ImL溶剂。
全文摘要
一种二丙酮-D-半乳糖改性杂多酸杂化物,其化学式为[(n-Bu)4N]3{MnMo6O18[(OCH2)3CNHCOC15H23O7]2},其制备方法是以二丙酮-D-半乳糖为起始原料,通过与琥珀酸酐反应得到中间产物,再与具有Anderson结构的含钼多金属氧酸盐反应得到通过共价键连接的杂化化合物。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有机-无机杂化的方法,对含钼多金属氧酸盐进行化学改性,首次实现了通过共价键的方式将含钼多金属氧酸盐与二丙酮-D-半乳糖连接,该制备方法条件不苛刻、易提纯、产物收率及纯度较高,便于推广应用,该杂化化合物在医药、生物、催化剂、表面活性剂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C07H1/00GK102432641SQ20111028492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3日
发明者刘波, 杨洁, 杨海宽, 王维, 胡敏标 申请人:南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