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溴东莨菪碱的简单合成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丁溴东莨菪碱的简单合成方法。步骤如下:将东莨菪碱溶于四氢呋喃中,加入溴代正丁烷,加热回流反应;反应完毕,冰浴冷却,除去上层液体,得丁溴东莨菪碱粗品,将粗品用甲醇重结晶两次,即得丁溴东莨菪碱,总收率在60%以上。本方法将以四氢呋喃作为反应介质,提高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周期,反应完毕后,四氢呋喃可以重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专利说明】一种丁溴东莨菪碱的简单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丁溴东莨菪碱的简单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丁溴东莨菪碱化学名为:溴化6 β,7 β -环氧-3 α -羟基_8_ 丁基-1 α H,5 α H-托烷(一)-托品酸酯。其首先由德国于1950年合成,此后对其药理、临床和体内代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该药物对平滑肌解痉作用与阿托品相似,而其对心脏、扩瞳、中枢神经的副作用则比阿托品小得多。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休克病人的血管平滑肌痉挛、胆肾绞痛、胃肠痉挛性疼痛等。
[0003]文献报道的丁溴东莨菪碱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以四氢呋喃为反应介质,东莨菪碱和溴代正丁烷65°C回流反应120h,制得丁溴东莨菪碱,收率为65% ;另一种将东莨菪碱和溴代正丁烷于85°C反应40h,收率55%.目前国内丁溴东莨菪碱的合成主要用乙腈为反应介质,但其反应周期长,收率偏低;第
二种方法将溴代正丁烷用于反应介质,其沸点较乙腈高,毒性较大,给环境和安全带来较大的压力。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 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收率较高,生产周期短,对环境和安全威胁较小的丁溴东莨菪碱的合成方法。
[0005]具体的,一种丁溴东莨菪碱的合成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1) 丁溴东菪碱在四氢呋喃中和溴代正丁烷加热回流反应。将东莨菪碱溶于四氢呋喃中,加入溴代正丁烷,加热回流反应,反应完毕,冰浴冷却,除去上层液体,得丁溴东莨菪碱粗品。在上述制备方法中东莨菪碱和溴代正丁烷比例为Ig:0.25、.5ml,东莨菪碱和四氢呋喃的比例为Ig:0.5~lml,反应温度为75~85°C,反应时间为2(T50h,最适宜的东莨菪碱和溴代正丁烷以及四氢呋喃比例为Ig:0.3ml:0.6ml,但应温度为80°C,反应时间为35h。(2) 丁溴东莨菪碱粗品的精制。将第一步所得下层固体用甲醇重结晶两次,既得丁溴东莨菪碱。在上述制备方法中重结晶甲醇用量为丁溴东莨菪碱粗品重量的3飞倍。
【具体实施方式】
[0006]实施例1:(1) 丁溴东菪碱在四氢呋喃中和溴代正丁烷加热回流反应。将8.6g东莨菪碱溶于4ml四氢呋喃中,加入1.8ml溴代正丁烷,80°C加热回流反应35h,反应完毕,冰浴冷却,除去上层液体,得丁溴东莨菪碱粗品8.5g。(2)丁溴东莨菪碱粗品的精制。将第一步所得8.5g粗品用25ml甲醇重结晶两次,既得丁溴东莨菪碱7.9g。
[0007]实施例2: (I)丁溴东菪碱在四氢呋喃中和溴代正丁烷加热回流反应。将IOg东莨菪碱溶于6ml四氢呋喃中,加入3ml溴代正丁烷,80°C加热回流反应35h,反应完毕,冰浴冷却,除去上层液体,得丁溴东莨菪碱粗品9.Sg。(2)丁溴东莨菪碱粗品的精制。将第一步所得9.Sg粗品用30ml甲醇重结晶两次,既得丁溴东莨菪碱9.6g。
[0008]实施例3: (1)丁溴东菪碱在四氢呋喃中和溴代正丁烷加热回流反应。将20g东莨菪碱溶于12ml四氢呋喃中,加入6ml溴代正丁烧,80°C加热回流反应35h,反应完毕,冰浴冷却,除去上层液体,得丁溴东莨菪碱粗品20g。(2) 丁溴东莨菪碱粗品的精制。将第一步所得20g粗品用60ml甲醇重结晶两次,既得丁溴东莨菪碱18g。
【权利要求】
1.一种丁溴东莨菪碱的合成工艺,其特征是将东莨菪碱溶于四氢呋喃中,加入溴代正丁烷,加热回流反应;反应完毕,冰浴冷却,除去上层液体,得丁溴东莨菪碱粗品;将丁溴东莨菪碱粗品用甲醇重结晶两次,即得丁溴东莨菪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溴东莨菪碱的合成工艺,其特征是东莨菪碱和溴代正丁烷比例为Ig:0.25~0.5ml ;东莨菪碱和四氢呋喃的比例为Ig:0.5~l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溴东莨菪碱的合成工艺,其特征是反应温度为75~85 °C,反应时间为20~50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溴东莨菪碱的合成工艺,其特征是反应完毕后用冰浴冷却,其温度为(T5°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溴东莨菪碱的合成工艺,其特征是重结晶甲醇用量为丁溴东莨菪碱粗品重量的3~5 倍。
【文档编号】C07D451/10GK103864777SQ201410116091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7日
【发明者】彭学东, 张梅, 赵金召, 陈晓龙 申请人:张家港威胜生物医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