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腈的制备及分离方法

文档序号:3522642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丙腈的制备及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环丙烷甲醛(CPCA)制备和分离环丙腈(CPCN)的新方法。更具体讲,本发明涉及下述方法步骤的组合,即将CPCA转化成其肟,再将肟转化成CPCN以及从反应混合物中得到分离的有机相形式的腈产物。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使得CPCN的形成及回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收率。
业已证明,CPCN是一种有价值的多用途化合物。例如,它是一种将环丙烷环导入到农药如N-环烷基苯胺(其效能通过导入环丙基能显著改善)中的重要合成结构单元。
制备CPCN的现有技术方法一般包括将卤代丁腈与碱如碱金属氢氧化物反应(美国化学会会志(J.Am.Chem.Soc.),1927,49,2066和美国化学会会志(J.Am.Chem.Soc.),1929,51,1174)或与氨基钠反应(美国化学会会志(J.Am.Chem.Soc.),1941,63,1734)。然而,这些现有技术方法存在着某些问题。例如,这些反应通常需要高温。此外,由于存在难处理的副反应和需要艰难的长时间蒸馏步骤,因而所得产物的收率通常较低。
USP 3,853,942中描述了一种制备CPCN的方法,包括在高温下使卤代丁腈与碱金属醇盐在惰性溶剂中反应,并除去所形成的醇。然而,碱金属醇盐是比较昂贵的反应物,而且还难以贮运。USP4,205,009和GB1,570,319中描述了类似方法,其中采用碱金属氢氧化物替代醇盐,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于惰性有机溶剂中进行。然而,为了更好地控制该相转移反应,必需使用对环境不利的溶剂如苯或二氯甲烷。
而且,所有这些现有技术方法均使用4-卤代丁腈(尤其是4-氯和4-溴丁腈)作为起始物质。这类腈的制备方法在上述美国化学会会志(J.Am.Chem.)文献和USP3,853,942中均有描述。这些腈一般是按下所述制备在过氧化苯甲酰存在下,使烯丙基氯与卤化氢进行无水游离基反应,继之将所产生的三亚甲基氯卤化物(50%过量)与氰化钠在乙醇-水介质中反应。这些化学转变反应需要处理腐蚀性卤化氢和使用高毒性金属氰化物。这些步骤中所形成的区域异构体(regioisomer)导致产物的分离复杂化。
实验室规模合成CPCN的其它方法包括将卡宾(carbene)插入到丙烯腈内或与丙烯腈的Simmons-Smith反应(例如,参见M.Mitain等人,英国化学会会志,化学通讯(J.Chem.Soc.,Chem.Commun.),1983,1446;H.Kanai等人,日本化学会会志(Bull.Chem.Soc.Jpn.),1983,56,1025),或使用液体“双光气”(氯甲酸三氯甲酯)作为脱水剂脱水环丙烷甲酰胺(K.Mai和G.Patil,四面体快报(Tetrahedron Lett.),1986,27,2203).虽然这些方法适合于实验室使用,但当以工业规模使用时,它们仍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和/或需要使用昂贵试剂。由醛制腈的现有技术方法一般包括(a)使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N′-羰基二咪唑,氯化N,N-二甲基二氯甲亚铵,二氯化磷腈(phosphonitriledichloride),氯亚硫酸苯酯或二氧化硒脱水醛肟化合物;(b)O-取代的醛肟化合物的1,2-消除反应;(c)使用碱使碘化醛三甲基腙鎓和醛缩N-甲苯磺酰基亚胺进行1,2-消除反应;(d)在含碘的甲醇中使用氨/甲醇钠转化醛成腈,或使用胺酰亚胺(amine imide)作为氧化剂将醛转化成亚胺。尽管这些方法实验室使用是方便的,但它们仍不适合大规模工业使用,主要是由于安全问题和/或使用昂贵试剂。
最后,具式R-CHO的醛在有或无甲酸钠存在下,利用羟基胺盐酸盐和用作溶剂的大量甲酸,可转化成具式R-CN的腈,其中R为芳基或无环烷基。当R为芳基或长脂肪链时,此方法可以给出比较好的收率,而且副反应较少。例如,T.ven Es(J.Chem.Soc.1965,1564)阐述了使用1.15当量盐酸胲和过量甲酸钠(2当量)以及大量甲酸(33当量)得到具有良好收率的芳族腈的方法。然而,对于正丁醛向丁腈的转化,此方法却给出非常差的选择性(30%收率),而且未提及环丙腈的制备。G.A.Olah和T.Keumi(合成(Synthesis) 1979,112)描述了合成芳族腈和特定的无环烷基腈的类似方法(其中不使用甲酸钠)。为了完全溶解羟胺和使副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需要大量(如22当量)甲酸。这样无论是采用提取法还是蒸馏法(共沸蒸馏法),从甲酸中分离出低级烷基腈(如含有总计2至4个碳原子的腈),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也是非常困难的。按照Olah等人的方法,用碱(5%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会产生大于20当量盐废料。因此脂族腈产物的回收需要极其充分的提取。显然,Olah等人所述的方法以工业规模使用时将存在严重问题。
现已开发出一种能够高选择性和高收率由CPCA生产CPCN和回收腈产物的方法,该方法可令人满意地以工业规模进行。本发明方法提供了制备和分离CPCN的方法,包括步骤(1)在水存在下,使CPCA与羟胺碱反应,得到CPCA肟,其中CPCA羟胺的摩尔比为1∶0.5至1∶5;(2)将步骤(1)的CPCA肟与甲酸接触,得到CPCN,其中甲酸CPCA肟的摩尔比为0.5∶1-5∶1;和(3)将步骤(2)中形成的包含CPCN的混合物与碱接触,得到包括含CPCN的有机相和水相的混合物,其中对于步骤(2)中所用的每摩尔甲酸,碱的当量在0.5∶1-2∶1范围之内。
在步骤(3)所形成的有机相中可得到最多高达如90%重量所形成的CPCN。蒸馏精制此粗产物可得到纯度大于等于99%的CPCN。另一方面,粗产物也可不经纯化而用于合成其它化合物,例如,粗品CPCN可被催化氢化,形成环丙基甲胺。
用于本发明方法的起始物质CPCA可通过2,3-二氢呋喃热重排制得。例如,USP4,275,238中描述了将2,3-二氢呋喃通过480℃的柱子,可以得到90%纯度的CPCA(其中含有6.2-6.7%巴豆醛)。类似方法见Wilson(美国化学会会志(J.Am.Chem.Soc.)1947,69,3002)所述。2,3-二氢呋喃可按照USP5,254,701中所述的方法使2,5-二氢呋喃异构化制得,而后一化合物又可通过3,4-环氧-1-丁烯的异构化制备,如USP 3,932,468,3,996,248和5,082,956中所述。USP4,897,498和4,950,773中描述了选择性单环氧化丁二烯制备3,4-环氧-1-丁烯的方法。
本发明方法的第一步中所用的羟胺碱可以10-50%,优选50%重量水溶液的形式使用。另一方面,羟胺碱也可通过用碱(如碱金属氢氧化物,优选氢氧化钠)处理羟胺的酸式盐就地产生。羟胺盐包括羟胺与无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和磷酸)或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丙酸和磺酸)形成的盐。这些羟胺盐的实例包括硫酸胲,盐酸胲,磷酸胲,硝酸胲和甲酸胲等。当羟胺盐用于步骤(1)中时,可通过将羟胺盐溶于水中,继之用碱金属氢氧化物中和产生羟胺碱。羟胺盐水溶液中羟胺盐的浓度可以为10-70%重量,优选30-50%重量。
与使用羟胺酸式盐相比,采用羟胺游离碱(或为水溶液形式或由其盐就地产生)的优点是避免了成肟过程中有强酸产生。这类强酸一般能引起副反应,如环被HCl裂解形成4-氯丁腈,贝克曼重排产生环丙烷甲酰胺和强酸催化水解产物腈形成相应的甲酰胺和/或羧酸。已知低级烷基醛如C2-C4醛(如乙醛)的肟(J.B.Chattopadhyaya,和A.V.RamaRao,四面体(Letrahedron),1974,30,2899),丙醛和丁醛(J.P.DeKeersmaeker,和F.Fontyn,Ind.Chim.Belge,1967,32,1087)在酸催化条件下经贝克曼重排主要形成相应的酰胺。在强酸(如硫酸和盐酸)存在下,腈(尤其是低级烷基腈)容易进行水解也是早已公知的(美国化学会会志(J.Am.Chem.Soc.),1952,74,694;W.Wenner,有机合成(Org.Synth),1952,32,92)。
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1)中,羟胺水溶液是在低于120℃(优选5-80℃)下与CPCA接触,产生CPCA肟。CPCA羟胺的摩尔比为1∶0.5-1∶5,优选1∶1-1∶1.2。在步骤(1)的最后,可除去部分反应混合物中存在的水,这部分地取决于步骤(1)中所用的羟胺碱的浓度以及步骤(2)和(3)所用的物料和/或其量。一般说来,当羟胺游离碱以小于40%重量浓度的水溶液形式使用时,反应混合物中所存在的水应除去部分,例如除去至少40%重量,优选至少80%重量的水。除水对步骤(2)和(3)中的反应速率有较有利的影响,而且还有利于CPCN产物的分离。相反地,当羟胺在水中的浓度大于40%重量时,水的去除就显得不太重要。
当羟胺碱是按上所述就地产生的时,所产生的CPCA肟形成分离的有机相,此相通常与含有一种或多种碱金属盐的水溶液分离。任选地,CPCA肟可在除去大部分水和冷却之后结晶分离。然而,固体CPCA肟的这种分离不包括在本发明的3-步法中。
在本发明方法的第二步中,将甲酸与得自步骤(1)的含CPCA肟的物料在50-150℃(优选80-120℃)下接触一段时间,以确保CPCA肟完全被转化,产生主要产物CPCN。步骤(2)中甲酸的用量应使甲酸CPCA肟的摩尔比为0.5∶1-5∶1,优选0.7∶1-3∶1,最优选0.7∶1-1.2∶1。虽然使用较少量(针对现有技术的教导)甲酸需要使用较长的反应时间,但这种较少量甲酸的使用仍是本发明的重要特征,它使得产物CPCN的分离较为简便。所用甲酸的典型纯度或浓度为至少80%重量,且优选至少90%重量。
在本发明方法的第三步中,将得自步骤(2)的物料(含CPCN和甲酸)与碱接触,得到包括含CPCN的有机相和水相的混合物。步骤(3)中形成的有机相内含有最多如高达98%重量所形成的CPCN。步骤(3)通常是在低于75℃,优选30-55℃下进行。可用于第三步中的碱的实例包括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和碳酸盐以及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和碳酸盐。可用于步骤(3)中的碱的具体实例包括钠、钾、铯、镁和钙的氢氧化物和碳酸盐。最优选的碱为碱金属氢氧化物,尤其是氢氧化钠。
步骤(3)中所用碱的量相对于步骤(2)中所用每摩尔甲酸产生0.5∶1-2∶1,优选0.8∶1-1.2∶1碱当量。这里所用的术语“当量”是表示中和1摩尔甲酸所需碱的化学计算量。例如,1摩尔碱金属氢氧化物构成1当量碱,而1摩尔碱金属碳酸盐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和碳酸盐构成2当量碱。尽管碱可以细碎固体形式用于步骤(3)中,但更合适的是以水溶液形式使用,例如,根据所用的特定碱,碱的浓度可高达90%这重量。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中优选的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浓度优选为40-60%重量。50%氢氧化钠水溶液为最优选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
步骤(3)中所产生的两相混合物的有机层可用已知回收方法分离。如上所述,可以使用包含在有机相中的粗品CPCN(无需进一步纯化)。但通常仍是在CPCN转化成其它化合物之前用如蒸馏法提纯含CPCN的相。步骤(3)混合物的水相可以用合适的与水不混溶溶剂提取,以回收更多的附加CPCN。合适的与水不混溶提取剂的实例包括叔丁基甲基醚,乙醚,二异丙醚,乙酸烷基酯(如乙酸丙酯和异丙酯),甲苯,苯,二乙氧基甲烷和烷基腈(如乙腈和丁腈)。
这里所述的方法提供了一种由CPCA制备和分离CPCN的简捷方法,这对本领域专业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方法提供了一种生产CPCN的经济方法,避免了使用昂贵试剂和难以处理的高毒性物质。本发明方法可以采用温和的条件在单一反应器或“釜”内进行,而且仅产生有限量废料。本文所述的现有技术文献中没有一篇教导过这种制备腈的方法,其中腈产物以液态有机相形式被分离和回收。
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优点为CPCN的生产不需要使用高纯度CPCA。例如,热异构化2,3-二氢呋喃一般得到含5至15%重量巴豆醛的CPCA。当这种CPCA/巴豆醛混合物用于本发明方法中时,巴豆醛完全转化成高沸点物。在制备CPCN的过程中没有观测到有巴豆腈形成。常规后处理之后,通过蒸馏可得到基本纯净的CPCN。
本发明方法用下述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气相色谱(GC)分析用带有30米长DB-Wax和30米长DB-17毛细管柱的Hewlett-Packard5890系列II型气相色谱仪完成。所得产物的鉴定用核磁共振光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光谱仪进行并通过与购自Aldrich Chemical Company的真实样品比较确认。实施例1在用外部水浴保持温度低于50℃下,将CPCA(98%纯度物料,357g,5mol)加到含有50%羟胺水溶液(365g,5.5mol)的2升三颈烧瓶内。待CPCA加完后,GC分析表明完全形成CPCA肟(顺式和反式异构体)。将混合物在100-120℃下加热,通过装有Penn State填料的40cm柱蒸出水(246g)。
将混合物冷却到70-80℃,加入甲酸(95%,242g,5mol)。回流所得混合物3小时。冷却反应混合物(714g)至室温,GC分析表明有314.5g(93.9%收率)CPCN和8.5g环丙烷甲酰胺形成,这说明,较之CPCA向环丙烷甲酰胺的转化,CPCA转化成CPCN的选择性为97.9%。
向产物混合物中加入5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400g,5mol),期间保持温度低于35℃。所得混合物分离成两相。分出有机相(349.2g),分析表明其中含88.2%(308g)CPCN。水相用叔丁基甲基醚(t-BUOMe,100g)提取,得到96g含5.72%(5.5g)CPCN的有机溶液。后处理之后,总产量为313.5g CPCN(93.6%收率)。蒸馏合并的有机相,得到304.6g纯度大于99%的CPCN。实施例230分钟内,向含有50%重量羟胺水溶液(345g,5.23mol)的1升三颈烧瓶内加入CPCA(92%纯度物料,含7%巴豆醛,350g,4.6mol)。CPCA加完之后,GC分析表明完全形成CPCA肟(顺式和反式异构体)。混合物在100-120℃下加热,并通过装有Penn State填料的30cm柱从混合物中蒸出水(210g)。
冷却混合物至70-80℃,加入甲酸(95%,167g,3.45mol)并回流所得混合物5小时。冷却反应混合物(652g)至室温,GC分析表明有269.6g(87.5%收率)CPCN和17.3g环丙烷甲酰胺形成,这说明,较之CPCA向环丙烷甲酰胺的转化,CPCA转化成CPCN的选择性为95.2%。
向含CPCN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275g,3.44mol),期间保持温度低于35℃.所得混合物分离成两相。分出有机相(303.7g),分析表明其中含86.55%(262.9g)CPCN。水相用t-BuOMe(100g)提取,得到101.2g含5.72%(5.8g)CPCN的溶液。后处理之后,总产量为268.7g CPCN(理论值的87.2%)。蒸馏合并的有机相,得到纯度大于99%的CPCN。实施例330分钟内,将CPCA(92%纯度物料,含7%巴豆醛,210g,2.76mol)加到含有50%羟胺水溶液(207g,3.14mol)的1升三颈烧瓶内。CPCA加完之后,GC分析表明完全形成CPCA肟(顺式和反式异构体)。所得混合物无需除去任何水量而直接用于第二步中。
向含CPCA肟的混合物中加入95%甲酸(100g,2.07mol)并回流所得混合物8小时。冷却反应混合物(513.3g)至室温,GC分析表明有156.18g(84.46%收率)CPCN和14.53g环丙烷甲酰胺形成,这说明,较之CPCA向环丙烷甲酰胺的转化,CPCA转化成CPCN的选择性为93.2%。
向含CPCN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氢氧化钠(165g,2.07mmol),期间保持温度低于30℃。所得混合物分离成两相。分出有机相(178.5g),分析表明其中含82.85%(147.9g)CPCN。水相用t-BuOMe,(77.7g)提取,得到79.23g含8.74%(6.9g)CPCN的有机溶液。后处理之后,总产量为154.8g CPCN(理论值的83.7%)。蒸馏合并的有机相,得到纯度大于99%的CPCN。实施例4将50%氢氧化钠(176g,2.2mol)滴加到含有硫酸胲(180.57g,1.1mol)的水(200g)溶液的1升三颈烧瓶内,期间用水冷却浴保持温度低于35℃。向所得含羟胺碱的溶液中加入CPCA(98%纯度物料,143g,2.0mol),加入时间为5分钟。CPCA加完之后,混合物分离成两相。分析有机相表明,CPCA肟的形成已完成。丢弃水相。
向CPCA肟有机相中加入甲酸(95%,96.84g,2.0mol)并回流(110-120℃)所得混合物3小时。冷却混合物至室温,加入50%氢氧化钠(160g,2.0mol),期间保持温度低于50℃.所得混合物分离成两相。分出有机相(137g),分析表明其中含86.58%(118.61g)CPCN。水相用t-BuOMe,(50g)提取,得到48g含7.36%(3.53g)CPCN的溶液。后处理之后,总产量为122.14g CPCN(理论值的91.15%)。蒸馏合并的有机相,得到116.3g纯度大于99%的CPCN。根据GC分析,所形成的副产物环丙烷甲酰胺的总量为2.59g,这说明较之CPCA向环丙烷甲酰胺的转化,CPCA转化成CPCN的选择性为98.4%。实施例5将50%氢氧化钠(160g,2.0mol)滴加(约15分钟)到含有硫酸胲(164.15g,1mol)的水(300g)溶液的1升三颈烧瓶内,期间用冰水冷却浴保持温度低于30℃。向所形成的溶液中加入CPCA(90%纯度物料,含8%巴豆醛,140g,1.8mol),加入时间为5分钟。室温下搅拌混合物20分钟,然后使其分离成两相。GC分析表明,CPCA肟的形成已完成。将上层有机相与下层水相分离开。
向有机相中加入甲酸(95%,67.8g,1,4mol)并回流所得混合物5小时。冷却混合物至室温,加入50%氢氧化钠(112g,1.4mol),期间保持温度低于35℃。所得混合物分离成两相。分析有机相(125g)表明其中含77.87%(97.34g)CPCN。水相用t-BuOMe,(35g)提取,得到32g含6.09%(1.95g)CPCN的提取溶液。后处理之后,总产量为99.3g CPCN(理论值的82.3%)。蒸馏合并的有机相,得到纯度大于99%的CPCN。根据GC分析,所形成的副产物环丙烷甲酰胺的总量为4.46g,这表明较之CPCA向环丙烷甲酰胺的转化,CPCA转化成CPCN的选择性为96.6%。实施例6将50%氢氧化钠(176g,2.2mol)滴加到含有盐酸胲(153g,2.2mol)的水(230g)溶液的1升三颈烧瓶内,期间用水冷却浴保持温度低于35℃。向所得含羟胺碱的混合物中加入CPCA(98%纯度物料,140g,1.96mol),加入时间为5分钟。CPCA加完之后,混合物分离成两相。GC分析表明,CPCA肟的形成已完成。将上层有机相与水层分开并用于本发明方法的第二步中。
向有机相中加入甲酸(95%,77.5g,1.6mol)并回流(110-120℃)所得混合物3小时。冷却混合物至室温,加入50%氢氧化钠(128g,1.6mol),期间保持温度低于50℃。所得粗产物混合物分离成两相。分析有机相(132g)表明其中含88.36%(116.64g)CPCN。水相用t-BuOMe(35g)提取,得到32g含6.87%CPCN的溶液,其中含2.20g CPCN。后处理之后,总产量为118.84.14g CPCN(理论值的90.5%)。蒸馏合并的有机相,得到纯度大于99%的CPCN。根据GC分析,所形成的副产物环丙烷甲酰胺的总量为3.48g,这说明较之CPCA向环丙烷甲酰胺的转化,CPCA转化成CPCN的选择性为97.74%。对比实施例将CPCA(99%纯度物料,7g,0.1mol)加到含有甲酸(95%,100g,2.07mol)和硫酸胲(9g,0.13mol)的250mL三颈烧瓶中。所得混合物在110℃回流30分钟。冷却反应混合物(114g)至室温,GC分析表明,所有CPCA均已被消耗,但仅产生2.03g(39%收率)CPCN。所产生的其它产物包括氯丁腈4.23g(40%收率),环丙烷甲酰胺0.99g(11.7%收率)和环丙烷甲酸0.66g(7.7%)。该实施例真实地体现了Olah和T.Keumi在合成(Synthesis)1979,112中所描述的方法。
权利要求
1.制备和分离环丙腈(CPCN)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在水存在下,使环丙烷甲醛(CPCA)与羟胺碱反应,得到CPCA肟,其中CPCA羟胺的摩尔比为1∶0.5-1∶5;(2)将步骤(1)的CPCA肟与甲酸接触,得到CPCN,其中甲酸CPCA肟的摩尔比为0.5∶1-5∶1;和(3)将步骤(2)中形成的包含CPCN的混合物与碱接触,得到包括含CPCN的有机相和水相的混合物,其中对于步骤(2)中所用的每摩尔甲酸,碱的当量在0.5∶1-2∶1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步骤(3)中的碱选自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及碳酸盐和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及碳酸盐。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步骤(1)包括使用含10-50%重量羟胺的羟胺碱水溶液以及在步骤(1)的最后蒸馏除水。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步骤(1)包括使用通过接触羟胺盐溶液和碱而就地产生的羟胺碱的水溶液以及分离含CPCA肟的有机相和水相。
5.制备和分离环丙腈(CPCN)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在水存在下,使环丙烷甲醛(CPCA)与羟胺碱在低于120℃的温度下反应,得到CPCA肟,其中CPCA羟胺的摩尔比为1∶1-1∶1.2;(2)在50-150℃下,将步骤(1)的CPCA肟与甲酸接触,得到CPCN,其中甲酸CPCA肟的摩尔比为0.7∶1-3∶1;和(3)在低于75℃的温度下,将步骤(2)中形成的包含CPCN的混合物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接触,得到包括含CPCN的有机相和水相的混合物,其中对于步骤(2)中所用的每摩尔甲酸,碱金属氢氧化物的当量为0.8∶1-1.2∶1。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步骤(1)包括使用含10-50%重量羟胺的羟胺碱水溶液以及在步骤(1)最后的蒸馏除水;步骤(1)在5-80℃下进行;步骤(2)在80-120℃下进行;和步骤(3)在30-55℃下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步骤(1)包括使用通过羟胺盐溶液和碱的接触而就地产生的羟胺碱的水溶液以及分离含CPCA肟的有机相和水相;步骤(1)在5-80℃下进行;步骤(2)在80-120℃下进行;和步骤(3)在30-55℃下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为50%重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9.从环丙烷甲醛生产环丙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三步工序步骤的组合由环丙烷甲酰胺(CPCA)制备和分离环丙腈(CPCN)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在水存在下,使环丙烷甲醛(CPCA)和羟胺碱反应,得到CPCA肟,(2)使步骤(1)的CPCA肟与甲酸接触,得到CPCN和(3)将步骤(2)中形成的包含CPCN的混合物与碱接触,得到包括含CPCN的有机相和水相的混合物。各步中所涉及的反应物与中间体以明确定义的比率范围使用。
文档编号C07C253/00GK1196047SQ9619679
公开日1998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17日
发明者梁绍沃 申请人:伊斯曼化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