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含有增塑剂的环氧防水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含有增塑剂的环氧防水组合物。
背景技术:
增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是材料液化的添加剂。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混凝土、乾壁材料、水泥与石膏等等。同一种增塑剂常常使用在不同的对象上,但其效果往往并不相同。增塑剂种类多达百余种,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一群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据统计2004年全世界的增塑剂市场,总量约在550万吨左右并朝600万吨迈进。塑胶添加增塑剂依据使用的功能、环境不同,制造成拥有各种韧性的软硬度、光泽的成品,其中愈软的塑胶成品所需添加的增塑剂愈多。一般常使用的保鲜膜,一种是无添加剂的PE(聚乙烯)材料,但其黏性较差;另一种广被使用的是PVC(聚氯乙烯)保鲜膜,有大量的增塑剂,以让PVC材质变得柔软且增加黏度,非常适合生鲜食品的包装。凝土使用增塑剂(减水剂),可以增加混合物的工作性方便施工不易产生蜂窝,从而可减少含水比例,增加强度。在墙壁材料中加入增塑剂可以增加混合物的液化程度,如此便不用添加太多水分,可 减少干燥墙面所需时间。外增塑剂是一个低分子量的化合物或聚合物,把它添加在需要增塑的聚合物内,可增加聚合物的塑性。外增塑剂一般是一种高沸点的较难挥发的液体或低溶点的固体,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酯类有机化合物。通常它们不与聚合物起化学反应,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在升高温度时的溶胀作用,与聚合物形成一种固体溶液。外增塑剂性能比较全面且生产和使用方便,应用很广。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变形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对于塑性材料,它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符号为RM,单位为MPA。断裂延伸率是描述材料塑性性能的指标,当进行断裂拉伸试验时,样品断裂时长度增加的百分率。该值用来和衡量样品在未断裂时的延伸能力。现有的环氧防水组合物在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方面的表现不尽人意,严重影响了使用效益和工程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有增塑剂的环氧防水组合物,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和增塑剂,其中按重量计,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15—25%,双酚F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20-30%。其中,优选地,所述增塑剂选自苯二甲酸酯类,进一步优选增塑剂BBP (邻苯二甲酯丁苄酯);
优选地,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20 % ;优选地,所述双酚F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25% ; 优选地,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20 %,所述双酚F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25%。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针对特定组份种类和含量的环氧防水组合物筛选出适合的增塑剂及其含量,极大地提高了环氧防水组合物的抗拉强度和断裂时的延伸率。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目标产物I的制备
取双酚A型环氧树脂15份、双酚F型环氧树脂30份、并添加适量增塑剂BBP,混合制得目标产物I。实施例二目标产物2的制备取双酚A型环氧树脂25份、双酚F型环氧树脂20份、并添加适量增塑剂BBP,混合制得目标产物2。实施例三目标产物3的制备取双酚A型环氧树脂20份、双酚F型环氧树脂25份、并添加适量增塑剂BBP,混合制得目标产物3。试验例一抗拉强度测试表一抗拉强度测试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含有增塑剂的环氧防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和增塑剂,其中按重量计,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15 25%,双酚F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20 3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有增塑剂的环氧防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选自苯二甲酸酯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增塑剂的环氧防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BBP (邻苯二甲酯丁苄酯)
4.根据权利要求I 3任意一项所述的含有增塑剂的环氧防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20%。
5.根据权利要求I 3任意一项所述的含有增塑剂的环氧防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酚F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25%。
6.根据权利要求I 3任意一项所述的含有增塑剂的环氧防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20%,所述双酚F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2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增塑剂的环氧防水组合物,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和增塑剂,其中按重量计,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15~25%,双酚F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20~30%。本发明针对特定组份种类和含量的环氧防水组合物筛选出适合的增塑剂及其含量,极大地提高了环氧防水组合物的抗拉强度和断裂时的延伸率。
文档编号C08K5/12GK102702685SQ2012101998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5日
发明者于继光, 冯佩全, 孙倩, 孙磊, 蒋双合, 黄晨 申请人:天津市赛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