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具有热融胶的透气防水薄膜与其形成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具有热融胶的透气防水薄膜与其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混合聚四氟乙烯粉末、乙烯单体、煤油与Ziegler-Natta催化剂形成一粘稠的混合物,此混合物经由三道滚轮压合,并加热,使得乙烯单体在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链状的聚乙烯,且该聚乙烯的主链与聚四氟乙烯互相嵌置地形成一薄膜,其中部分聚乙烯的末端突出于该薄膜的表面并聚集成块;以及施加不规则的局部光源能量至该薄膜的表面,以碎裂所述的聚集成块的聚乙烯的末端,形成表面具有热融胶的特性。
【专利说明】表面具有热融胶的透气防水薄膜与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透气防水薄膜,更特别关于表面具有热融胶的透气防水薄膜与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聚四氟乙烯(PTFE)是一种氟取代聚乙烯中所有氢原子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同时,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它的摩擦系数极低,所以可作润滑作用,亦为不沾锅和水管内层的理想涂料。在织物应用上,聚四氟乙烯具有防水透气性。一般而言,若要让四氟乙烯膜附着于织物上,通常需采用点胶或面胶等方式粘着四氟乙烯膜与织物。若点胶的密度过低,易让四氟乙烯膜自织物上脱落。若点胶的密度过高(或采用面胶),则会影响四氟乙烯膜的透气度。此外,在形成胶状物于四氟乙烯膜上后,均需在短时间内加工以避免胶状物硬化而失去粘着特性。换言之,聚四氟乙烯层与胶状物在加工前是分开存放,在加工时才结合在一起。如此一来,即使采用相同的聚四氟乙烯膜与胶状物,也可能因加工参数的差异,而无法确保每次加工形成的聚四氟乙烯膜/胶/织物具有一致的品质。
[0003]综上所述,目前亟需新的方式将胶固定于聚四氟乙烯膜上,且聚四氟乙烯膜/胶在使用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既具有粘着稳定性又兼顾透气性的表面具有热融胶的透气防水薄膜。
`[000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具有热融胶的透气防水薄膜的形成方法,以形成既具有粘着稳定性又兼顾透气性的聚四氟乙烯膜,从而确保每次加工形成的聚四氟乙烯膜/胶/织物具有一致的品质。
[0006]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表面具有热融胶的透气防水薄膜的形成方法,包括:混合聚四氟乙烯粉末、乙烯单体、煤油与Ziegler-Natta催化剂形成一粘稠的混合物,此混合物经由三道滚轮压合,并加热,使得乙烯单体在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链状的聚乙烯,且该聚乙烯的主链与聚四氟乙烯互相嵌置地形成一薄膜,其中部分聚乙烯的末端突出于该薄膜的表面并聚集成块;以及施加不规则的局部光源能量至该薄膜的表面,以碎裂所述的聚集成块的聚乙烯的末端,形成表面具有热融胶的特性。
[0007]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表面具有热融胶的透气防水薄膜,包括:膜状的聚四氟乙烯;以及多个链状的聚乙烯,其中链状的聚乙烯的主链嵌置于膜状的聚四氟乙烯中,链状的聚乙烯的末端露出膜状的聚四氟乙烯的表面,且链状的聚乙烯的末端未聚集成块,形成表面具有热融胶的特性并具有热融胶的特性。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利用将乙烯单体在溶胀的聚四氟乙烯粉末的混合物中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形成一聚乙烯的主链与聚四氟乙烯互相嵌置的薄膜,且部分的聚乙烯的末端突出于该薄膜的表面并聚集成块;然后通过施加不规则的局部光源能量于该薄膜表面上,使得聚集成块的聚乙烯的末端碎裂而分散,如此形成薄膜表面上的热熔胶,从而使得本发明的表面具有热融胶的透气防水薄膜(聚四氟乙烯膜)既具有粘着稳定性又兼顾透气性,可以确保在后续的每次加工中再形成的聚四氟乙烯膜/胶/织物具有一致的品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图2及图4-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形成透气防水薄膜的制程剖视图;
[0010]图3是对应图2的上视图;
[0011]图6是对应图5的上视图;以及
[0012]图7至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形成透气防水薄膜的制程剖视图;
[0013]其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4]10~薄膜;11~链状的聚乙烯;
[0015]IlA~链状的聚乙烯的末端聚集成块;IlB~链状的聚乙烯的主链;
[0016]IltT链状的聚乙烯的末端131莫状的聚四氟乙烯;
[0017]21~能量;100~透气防水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发明将聚四氟乙烯粉末、乙烯单体、煤油及Ziegler-Natta催化剂混合后形成粘稠的混合物。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主催化剂为TiCl4,副催化剂为三乙基铝。
[0019]此混合物再经由三道滚轮压合,接着如图2所示,加热薄膜10的上表面,使薄膜10中残留的煤油朝薄膜10的上表面移动,连带使乙烯单体朝薄膜的上表面移动。在加热过程中,混掺在聚四氟乙烯粉末中的乙烯单体将在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形成链状的聚乙烯11于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中。由于煤油带动乙烯单体朝薄膜上表面移动,而导致链状的聚乙烯11的末端与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产生固相分离。链状的聚乙烯11的末端将会露出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的表面并聚集成块11A,而链状的聚乙烯11的主链IlB将会嵌入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中。图3是图2结构的上视图。由图3可知,在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表面上,链状的聚乙烯末端聚集成块IlA呈不规则排列。上述加热薄膜使聚乙烯11的末端与聚四氟乙烯13固相分离的温度介于125°C至140°C之间。若加热的温度过低,则无法使聚乙烯的末端与聚四氟乙烯产生相分离。若加热的温度过高,则链状的聚乙烯末端聚集成块IlA的程度过大。
[0020]接着如图4所示,施加不规则(比如不定点不定时)的局部光源能量21于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的上表面上。此时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的上表面上的链状的聚乙烯末端聚集成块11A,将被不规则的局部光源能量21碎裂而形成聚乙烯的末端11C,如图5所示。值得注意的是,若施加的光源能量至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的所有的表面上,则可能会裂解所有链状的聚乙烯11的末端11C。这将使链状的聚乙烯无法露出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的上表面。另一方面,若 不施加不规则的局部光源能量21于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的上表面上,链状的聚乙烯末端聚集成块IlA将会使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失去透气特性。[0021]图6是图5结构的上视图。由图6可知,在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表面上,链状的聚乙烯的末端Iic呈不规则排列。防水透气薄膜100中的聚乙烯与聚四氟乙烯可长久共存,不会像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的双层结构在短时间存放后产生分层(delaminate)的问题。
[0022]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链状的聚乙烯的末端IlC仅出现于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的上表面,但亦可出现于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的下表面。如图7所示,加热薄膜10的上下表面,使乙烯单体朝薄膜10的上下表面移动。同时薄膜10中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与乙烯单体将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形成链状的聚乙烯11。链状的聚乙烯11的末端与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相分离。链状的聚乙烯11的末端将会露出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的表面并聚集成块11A,而链状的聚乙烯11的主链IlB将会嵌入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中。
[0023]接着如图8所示,施加不规则(比如不定点不定时)的局部光源能量21于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上。此时膜状的聚四氟乙烯13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上链状的聚乙烯末端聚集成块11A,将被不规则的局部能量21碎裂而形成聚乙烯末端11C,如图9所示,形成表面热融胶特性。
[0024]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任意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表面具有热融胶的透气防水薄膜的形成方法,包括: 混合聚四氟乙烯粉末、乙烯单体、煤油与Ziegler-Natta催化剂形成一粘稠的混合物,此混合物经由三道滚轮压合,并加热,使得乙烯单体在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链状的聚乙烯,且该聚乙烯的主链与聚四氟乙烯互相嵌置地形成一薄膜,其中部分聚乙烯的末端突出于该薄膜的表面并聚集成块;以及 施加不规则的局部光源能量至该薄膜的表面,以碎裂所述的聚集成块的聚乙烯的末端,形成表面具有热融胶的特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具有热融胶的透气防水薄膜的形成方法,其中加热的温度介于125°C至140°C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具有热融胶的透气防水薄膜的形成方法,其中该薄膜表面上聚集成块的链状的聚乙烯的末端在碎裂后呈不规则排列。
4.一种表面具有热融胶的透气防水薄膜,包括: 一膜状的聚四氟乙烯;以及 多个链状的聚乙烯, 其中所述链状的聚乙烯的主链嵌置于该膜状的聚四氟乙烯中,所述链状的聚乙烯的末端露出该膜状的聚四氟乙烯的表面,且所述链状的聚乙烯的末端未聚集成块并具有热融胶的特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具有热融胶的透气防水薄膜,其中位于该膜状的聚四氟乙烯的表面上的链状的聚乙烯的末端呈不规则排列。
【文档编号】C08J3/28GK103666300SQ201310043772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应丞武, 李继亨 申请人:台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富力奇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