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枣酒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8170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酒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枣酒制备方法,属于酒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果酒的种类很多,一般按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三大类:果酒(发酵酒)、果实蒸馏酒(果实白酒、白兰地)和果实配制酒;其中果酒是以和各种人工种植的果品或野生的果实为原料,经过破碎、榨汁、发酵而成的低度酒;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果酒类型较多,有构祀果酒、枣酒、桑堪酒、石榴酒、称猴桃酒、五味子酒等众多品种;目前红枣酒酿造工艺主要是仿照葡萄酒的生产,对于红枣自身的高含糖量、枣浆粘度大等特点考虑不足,通常采用温水提取、单一果胶酶提取枣汁,枣汁糖度、酸度低、废枣渣多;发酵中采用单一酵母菌发酵,所得酒风味单薄,灌装后稳定性较差等,不少研究采用去核浸泡打浆方案,远离工业生产的实际;采用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解技术提取枣汁的研究显示果胶酶有较好的提汁效果,但在混合酶制剂中并没有考虑果浆酶和淀粉酶,而红枣中含有较多的淀粉物质,特别是红枣成熟度不好时;采用果胶酶用量太大,工业生产中成本高,同时会在酒液中引入大量的蛋白质,对酒的稳定性不利;另外,目前生产规模处于小批量生产和实验室研究阶段,枣酒工业化生产尚处于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枣酒制备方法,将澄清果汁加和人工培养纯种酵母液结合,制备的枣酒口味佳,加工效率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枣酒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料的选择与处理,选用无病、虫的残次枣,清洗干净,置于夹层锅中加入干重3~5倍的

水,加热至沸30分钟,自然降温至60℃左右,于不

锈钢提取罐中浸泡5-6小时,果实充分吸水后压

碎成泥;

第二步,调整成分,将澄清果汁加5%~10%的人工培养纯种酵母液,保持16~20℃发酵5-6天后,换桶,转入后发酵;

第三步,换桶,将果酒移至另一干净桶中;

第四步,调整,添加蒸馏果酒或食用酒精提高酒精度;

第五步,后发酵,保温15~20℃,时间为30~50天;

第六步,陈酿及后处理,经发酵后的新酒,需1~2年的陈酿,之后进行第一次过滤,并进行糖度、酸度和酒度的调整,以满足人们的口味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步完成后处理后,对酒液进行灌装、杀菌;澄清后的枣酒进行灌装并密封,然后送入加压连续式杀菌机进行杀菌并冷却,最终得到成品枣酒。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为鲜采青枣。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枣酒制备方法,以青枣为主要原料,加工时,将澄清果汁加和人工培养纯种酵母液结合,制备的枣酒口味佳,加工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枣酒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料的选择与处理,选用无病、虫的残次枣,清洗干净,置于夹层锅中加入干重3~5倍的

水,加热至沸30分钟,自然降温至60℃左右,于不

锈钢提取罐中浸泡5-6小时,果实充分吸水后压

碎成泥;

第二步,调整成分,将澄清果汁加5%~10%的人工培养纯种酵母液,保持16~20℃发酵5-6天后,换桶,转入后发酵;

第三步,换桶,将果酒移至另一干净桶中;

第四步,调整,添加蒸馏果酒或食用酒精提高酒精度;

第五步,后发酵,保温15~20℃,时间为30~50天;

第六步,陈酿及后处理,经发酵后的新酒,需1~2年的陈酿,之后进行第一次过滤,并进行糖度、酸度和酒度的调整,以满足人们的口味要求。

所述第六步完成后处理后,对酒液进行灌装、杀菌;澄清后的枣酒进行灌装并密封,然后送入加压连续式杀菌机进行杀菌并冷却,最终得到成品枣酒。

所述原料为鲜采青枣。

本发明的枣酒制备方法,以青枣为主要原料,加工时,将澄清果汁加和人工培养纯种酵母液结合,制备的枣酒口味佳,加工效率高。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枣酒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原料的选择与处理,第二步,调整成分,将澄清果汁加5%~10%的人工培养纯种酵母液,保持16~20℃发酵5‑6天后,换桶,转入后发酵;第三步,换桶,将果酒移至另一干净桶中;第四步,调整,添加蒸馏果酒或食用酒精提高酒精度;第五步,后发酵,保温15~20℃,时间为30~50天;第六步,陈酿及后处理,经发酵后的新酒,需1~2年的陈酿,之后进行第一次过滤,并进行糖度、酸度和酒度的调整,以满足人们的口味要求。本发明的枣酒制备方法,以青枣为主要原料,加工时,将澄清果汁加和人工培养纯种酵母液结合,制备的枣酒口味佳,加工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淑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德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6.29
技术公布日:2018.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