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油的脱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78550阅读:23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油的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山茶油的脱色方法。



背景技术:

山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是中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山茶油一直被视为山珍贡品,素"油王"之美誉,在营养价值上和橄榄油有过之而无不及。

目前,山茶油脱色采用最多的是活性炭脱色,在山茶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活性炭,然后加热搅拌,进行脱色。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在山茶油中按质量加入2-4%的活性炭,并一次性搅拌均匀,在80-85℃的温度下脱色25-30分钟。存在的问题是:长时间在高温下脱色,破坏了山茶油的营养成分,并且色泽在淡黄至金黄之间,不澄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在脱色过程中尽量不破坏山茶油的营养成分,提高脱色后的山茶油等级,本发明提出一种山茶油的脱色方法。

为达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茶油的脱色方法,具体为:

(1)采用的脱色剂为竹炭与活性白土的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为:90-92%的竹炭,8-10%的活性白土;

(2)把山茶油加入脱色罐中,然后按山茶油的质量加入3-5%步骤(1)的脱色剂,分三段温度加热脱色,在脱色过程中边搅拌边加热;第一温度段,在63-67℃的温度下脱色18-22分钟;第二温度段,继续加热,在73-77℃的温度下脱色5-7分钟;第三温度段,继续加热,在78-82℃的温度下脱色4-6分钟。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竹炭与活性白土的混合物作为脱色剂,通过活性白土与活性炭的比例控制以及温度和时间的调控,控制脱色效果;由于采用三段温度加热脱色,在脱色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63-67℃低温脱色,最大限度保持山茶油的营养成分、减少维生素e、角鲨烯的损失,并有效降低过氧化值,脱色后的山茶油色泽在金黄至嫩黄之间,澄清透亮,

提高了山茶油等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山茶油的脱色方法,具体为:

(1)采用的脱色剂为竹炭与活性白土的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为:92%的竹炭,8%的活性白土;

(2)把山茶油加入脱色罐中,然后按山茶油的质量加入4%步骤(1)的脱色剂,分三段温度加热脱色,在脱色过程中边搅拌边加热;第一温度段,在64-65℃的温度下脱色20分钟;第二温度段,继续加热,在74-75℃的温度下脱色5分钟;第三温度段,继续加热,在79-80℃的温度下脱色5分钟。

实施例2

一种山茶油的脱色方法,具体为:

(1)采用的脱色剂为竹炭与活性白土的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为:92%的竹炭,8%的活性白土;

(2)把山茶油加入脱色罐中,然后按山茶油的质量加入3%步骤(1)的脱色剂,分三段温度加热脱色,在脱色过程中边搅拌边加热;第一温度段,在64-65℃的温度下脱色20分钟;第二温度段,继续加热,在74-75℃的温度下脱色5分钟;第三温度段,继续加热,在79-80℃的温度下脱色5分钟。

实施例3

一种山茶油的脱色方法,具体为:

(1)采用的脱色剂为竹炭与活性白土的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为:90%的竹炭,10%的活性白土;

(2)把山茶油加入脱色罐中,然后按山茶油的质量加入5%步骤(1)的脱色剂,分三段温度加热脱色,在脱色过程中边搅拌边加热;第一温度段,在66-67℃的温度下脱色22分钟;第二温度段,继续加热,在76-77℃的温度下脱色7分钟;第三温度段,继续加热,在81-82℃的温度下脱色4分钟。

经过比较发现,实施例1中的脱色剂用量正好,还没有完全吸收饱和,脱色后的山茶油色泽偏嫩黄,澄清透亮;实施例2中的脱色剂用量稍微欠缺,脱色后的山茶油偏金黄,澄清透亮;实施例3中的脱色剂有浪费,还没有完全吸收饱和,脱色后的山茶油偏嫩黄,澄清透亮;从山茶油的色泽等级来看和脱色剂的用量看,并结合温度参数来分析,实施例1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山茶油的脱色方法,具体为:(1)采用的脱色剂为竹炭与活性白土的混合物;(2)把山茶油加入脱色罐中,然后按山茶油的质量加入3‑5%脱色剂,分三段温度加热脱色,在脱色过程中边搅拌边加热;在63‑67℃的温度下脱色18‑22分钟;继续加热,在73‑77℃的温度下脱色5‑7分钟;继续加热,在78‑82℃的温度下脱色4‑6分钟。本发明通过活性白土与活性炭的比例控制以及温度和时间的调控,控制脱色效果;由于采用三段温度加热脱色,在脱色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低温脱色,最大限度保持山茶油的营养成分、减少维生素E、角鲨烯的损失,并有效降低过氧化值,脱色后的山茶油色泽在金黄至嫩黄之间,澄清透亮,提高了山茶油等级。

技术研发人员:董勇;曾明;张松道;董晓华;谢宗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龙湖源木本油料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4
技术公布日:2017.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