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DNA高保真聚合酶PCR扩增效率与扩增长度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45891发布日期:2019-06-18 23:37阅读:4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DNA高保真聚合酶PCR扩增效率与扩增长度的方法与流程

本方法涉及到一种高保真dna聚合酶的扩增即使,通过改进高保真dna聚合酶的反应缓冲液和加样步骤,能够实现高保真dna聚合酶最大的dna扩增效率



背景技术:

pcr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非常常用的技术,由此由该技术也衍生出来了许多的技术方法和改进应用技术运用。pcr是一种利用聚合酶扩增的基因dna片段的方法,在不断升温和退火降温的过程中,通过人工设计的靶向引物,可以在聚合酶的帮助下,结合靶标dna而有靶向性的只扩增目的专有片段。利用该技术,可以大大的加速研究的靶向基因的浓度,方便下游的dna片段的处理和操作。

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扩增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面对不得不扩增长片段的苦恼。这些长片段往往长于一十甚至二十kbp以上,而且这些序列的核酸往往富含高gc含量,序列的复杂度高。在提取dna的过程中,如何模板不纯,我们也往往需要面对复杂模板的过程。在这样的模板中,甚至可能存在一些抑制dna聚合酶功能的因素,导致扩增效率下降。

在目前,我们主要依靠经过改进的pcr聚合酶来进行dna长片段的扩增,如果dna片段过长,会极大的影响扩增的效率,扩增的过程容易中断,酶容易从模板上脱落下来。而如果一个pcr酶已经固定了,如何针对这个固定的酶优化反应条件,进一步提高其扩增能力,增加扩增长度,包括跨越超长的gc复杂模板区域也是一个问题。另外,在dna扩增的过程中,对dna扩增序列的保真性有时候要求很高。某些dna聚合酶具有强大的3-5’校正功能,可以用于一些保真性非常高的实验需求。但同时拥有强大的校正功能的dna聚合酶,由于在扩增的过程中需要不停的进行序列校正,却往往扩增得很慢,导致扩增效率不高。这种dna高保真酶也对各种反应条件的兼容性普遍不高,对各种复杂序列的处理也乏力,其扩增长度也大减。所以,针对这类聚合酶的反应状况,如何提再高他们的扩增效率与扩增长度,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本实验室摸索了一套针对高保真dna聚合酶的扩增条件,经过优化的实验条件和扩增条件,能够比较有效的扩增长片段和复杂gc含量的模板,对一些比较复杂的dna样品,也有着较强的兼容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目的是为了解决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扩增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增大高保真dna聚合酶的活力,解决高保真dna聚合酶扩增复杂模板和长片段所面临的问题。

附图说明

对比普通的pcr过程,我们扩增内参基因和长的高gc含量的靶基因片段ncbi参考序列号af493800作为参照。内参基因的引物为:5’ccacctcttcgagcaggtgatt和5’ctacgatttgtttttggttttt。扩增程序为95度变性5min,循环阶段为95度变性30秒,55度退火30秒,72度延伸30秒,共35个循环,最后延伸72度10分钟,16度下停止。对于长片段高gc含量的靶标基因,我们扩增序列为af493800,引物为5’agaaagctcactcctcttc和5’gcattttctcttgccaaaggcag扩增条件为95度变性5分钟,循环阶段为95度变性45秒,60度退火45秒,72度延伸时间分别为120秒,扩增34个循环,最后延伸都是72度10分钟,16度停止反应。在1.2%的琼脂糖凝胶下eb染色检测结果如图。

我们发现经过改良的pcr缓冲液的配方和反应条件,能够极大的增加pcr的扩增效率,即使在高gc含量的模板,长pcr扩增产物的要求下,也能比原来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图1高保真酶pcr内参基因电泳,图2高保真酶长靶标基因电泳。

具体实施方式

经过摸索的高保真dna聚合酶的扩增条件:在扩增的体系中,以20ul的扩增体系为例,加入0.5ul的tritonx-100入pcr反应液中,另外加入微量的0.5ul的羟丙甲基纤维素氯化镁缓冲液。羟丙甲基纤维素氯化镁缓冲液的配方为1l的去离子水中,含有羟丙甲基纤维素15克,氯化镁10克。pcr实验前,先在冰上加入羟丙甲基纤维素氯化镁缓冲液和pcr的缓冲液预先混合,然后再与pcr的反应酶预先混合。最后pcr的时候,将缓冲液和dna模板,引物等进行混合。其它的扩增条件,都根据模板来设置。其引物设计和高保真酶的反应条件的和正常的高保真dna聚合酶的扩增条件一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提高高保真DNA聚合酶PCR扩增效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PCR高保真酶反应体系中加入Triton X‑100,羟丙甲基纤维素和氯化镁缓冲液等方法来提高高保真DNA聚合酶的扩增效率。该方法提高了普通高保真DNA聚合酶的扩增长度,扩增速度,扩增效率,具有非常简便快速,有利使用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禾生物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7
技术公布日:2019.06.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