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红外反射粉体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32569发布日期:2019-03-16 01:33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近红外反射粉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阳光的热量有43%集中在近红外区域,52%集中在可见光区域,在近红外及可见光波段集中了太阳光的绝大多数能量。颜色相同或相近的物体对可见光的反射程度基本相同,因此在颜色一定的情况下,提高粉体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可以有效提高其对热量的反射能力。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近红外反射粉体多为白色系,如钛白粉等,这些产品普遍具有较高的日光反射率,但是存在颜色单一、易脏、造成光学污染等问题,无法满足人们对近红外反射粉体的要求。

一些外国公司,如todakogyo、qinetiq等,已经提供了一些深色系的近红外反射颜料,然而,这些产品通常含有比较贵重的稀土元素或者过渡金属元素,制备工艺复杂,造价高,且反射率一般,因此在市场上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钛酸盐材料种类繁多,有着十分卓越的物理、化学、光学性能,在当代材料科学领域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钛资源丰富,为钛酸盐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钛酸镁是钛酸盐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可以应用于制造低损耗微波谐振器、电容器、过滤器、雷达、广播卫星等元器件中,同时,由于其具备优异的光学性能,在红外反射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使用钛酸镁与其他深色系纳米粉体复配制备近红外反射粉体,在满足近红外反射粉体的应用要求的同时,有着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近红外反射粉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近红外反射粉体,在保证对太阳能热量反射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导热性,使其可以应用于导线外包皮材料当中,降低由于太阳照射引起的温度升高的同时,不影响导线本身的散热速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近红外反射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取一定量的镁源、nacl-kcl熔融盐、纳米tio2、石墨烯混合研磨20min,于马弗炉中800℃煅烧3h,冷却至室温后,用超纯水反复洗涤、过滤粉体至agno3溶液检测不出cl-为止,粉体放入烘箱中60℃烘干至没有重量变化,得到近红外反射粉体。

步骤(1)中的镁源为mg(oh)2、mgcl2·6h2o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使用钛酸镁与其他深色系纳米粉体复配制备近红外反射粉体,在满足近红外反射粉体的应用要求的同时,有着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本发明的近红外反射粉体,在保证对太阳能热量反射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导热性,使其可以应用于导线外包皮材料当中,降低由于太阳照射引起的温度升高的同时,不影响导线本身的散热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kcl1.48g、nacl1.17g、tio21.60g、mgcl2·6h2o4.06g、石墨烯0.1g于研钵中混合研磨20min,研磨完毕将其移入坩埚中于马弗炉中800℃煅烧3h,冷却至室温后,用超纯水反复洗涤、过滤至用agno3检测不出cl-为止,将粉体放入烘箱中60℃烘干至没有重量变化,得到近红外反射粉体。

实施例2

取kcl1.48g、nacl1.17g、tio21.60g、mg(oh)21.6g、石墨烯0.1g于研钵中混合研磨20min,研磨完毕将其移入坩埚中于马弗炉中800℃煅烧3h,冷却至室温后,用超纯水反复洗涤、过滤至用agno3检测不出cl-为止,将粉体放入烘箱中60℃烘干至没有重量变化,得到近红外反射粉体。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近红外反射粉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取一定量的镁源、NaCl‑KCl熔融盐、纳米TiO2、石墨烯混合研磨,于马弗炉中800℃煅烧3h,冷却至室温后,用超纯水反复洗涤、过滤粉体至AgNO3溶液检测不出Cl‑为止,粉体放入烘箱中60℃烘干至没有重量变化,得到近红外反射粉体。使用钛酸镁与其他深色系纳米粉体复配制备近红外反射粉体,在满足近红外反射粉体的应用要求的同时,有着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本发明的近红外反射粉体,在保证对太阳能热量反射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导热性,使其可以应用于导线外包皮材料当中,降低由于太阳照射引起的温度升高的同时,不影响导线本身的散热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姚伯龙;王伟;徐颖聪;刘云;谈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2.14
技术公布日:2019.03.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