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再生材料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8954发布日期:2019-06-28 22:26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增强再生材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增强聚酯是改性聚酯的重要品种,其特点是高强度,高刚性以及优良的耐磨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但目前,通常会含有有机溶剂,有voc排放,同时,由其制成的产品废弃后无法回收利用,对环境影响大,另外,现有技术中,很多废纺都是直接无害化处理,无法有效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增强再生材料,该增强再生材料不含有机溶剂,无voc排放,其原料废物利用,其成品可回收循环利用,且强度高,机械性能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增强再生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废纺15-50%,塑料8-50%,填充料10-35%。

作为优选,还包括热塑性弹性体2-20%,热塑性弹性体为acr、poe、tpu、tpa、poe、epr、ema、eva或eaa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填充料为碳酸钙、二氧化钛、木粉、碳化木粉、玻纤或橡胶回收粉料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还包括阻燃料,阻燃料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硅橡胶和聚乙烯醇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塑料为pp、pe、abs、pvb、eva、pet、pe与醋酸乙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废纺中涤纶含量不少于50%。

作为优选,废纺中还含有pp、pe、腈纶、锦纶、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废纺为涤棉布、功能性服饰、纤维粉尘回收料。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塑胶地板、托盘或栏杆,该塑胶地板、托盘或栏杆以上述原料制得。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增强材料基材,该增强材料基材可应用于船舶、轨道交通或航空航天的增强材料。

采用以上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高强度、高韧性、耐磨抗冲击,便于加工成型,而且环保,应用范围广,不含有机溶剂,无voc排放,其原料废物利用,其成品可回收循环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增强再生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废纺45%,塑料30%,填充料25%,其中,废纺中涤纶含量不少于50%,本实施例中废纺的成分为pet和pp,pp与pet的比例为3:7,pet为pet废纺粉碎而成,填充料为玻纤和橡胶回收料,两者比例为4:6,玻纤为长丝,热塑性弹性体为acr和tpu。该增强再生材料可用于塑胶地板、托盘或栏杆的制作,通过热压或挤出成型。制作成地板上,还需进行削边、倒角或开槽等工序,并覆膜作为印刷层和耐磨层。

或者,废纺中成分为同比例的pe与pet替代pp与pet。

此外,为了实现阻燃效果,还可包括阻燃料,阻燃料为氢氧化镁和聚乙烯醇粉末的组合,两者比例为2:1,阻燃料百分比为1.5%,并相应调整填充料比例为23.5%。

实施例2

一种增强再生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废纺40%,塑料30%,填充料28%,润滑剂2%,其中,废纺选用功能性服饰,具体为抗uv服饰或运动服,本实施例中废纺中涤纶含量为65%,废纺粉碎成短纤,填充料为玻纤和木粉回收料,两者比例为1:1,润滑剂为硬脂酸金属盐,如钙盐、镁盐或铅盐等,本实施例选用镁盐,热塑性弹性体为eva。

实施例3

一种增强再生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废纺40%,塑料35%,填充料25%,其中,废纺中涤纶含量为70%,具体选用为纺织厂的纤维粉尘以及部分棉麻边角料,填充料为玻纤和碳酸钙,两者比例为7:3,玻纤为短纤,热塑性弹性体为acr和eva。

本试验例的试样的力学性能按如下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拉伸强度,按astmd638-2003标准进行测试;

断裂伸长率,按astmd638-2003标准进行测试;

熔融指数,按astmd1238-2004标准进行测试。

流动水平方向收缩率,按astmdp55-2008标准测试。

实施例的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样本在强度、收缩率混合熔融指数上表现优异,与现有的增强聚酯材料相比,性能突出,并且可用回料制备,更加环保,扩展了应用范围。其不含有机溶剂,无voc排放,其原料废物利用,其成品可回收循环利用。

以上仅就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再生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废纺15‑50%,塑料8‑50%,填充料10‑35%。该增强再生材料不含有机溶剂,无VOC排放,其原料废物利用,其成品可回收循环利用,且强度高,机械性能好。

技术研发人员:吴驰飞;戴会斌;赵培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晶通塑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14
技术公布日:2019.06.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