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6428发布日期:2020-07-04 01:2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肽反应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多肽反应器即为生产多肽的仪器,在合成多肽的过程中会生产呈粗沙状的半成品或成品,未发生反应的反应液过滤流出,半成品或成品滞留在过滤网上以进行下一步反应。现有技术中的多肽反应器的内底部通常固定有过滤网对生成物进行过滤,在生成物量少时还可以进行支撑,但在生成物量较多时,过滤网会因其负载能力有限而发生塌陷,导致过滤网损坏,并且影响多肽的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内设有上侧开口的内过滤筒与上侧开口的外过滤筒,且内过滤筒位于外过滤筒的内侧,所述内过滤筒内均匀开设有多个内过滤孔,所述外过滤筒内均匀开设有多个外过滤孔,所述内过滤筒的上端外壁固定套接有内接环板,所述内接环板通过侧密封机构与反应器本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外过滤筒的上端外壁固定套接有外接环板,所述内接环板与外接环板的上端面均为斜面,所述外接环板的下端通过下密封机构与反应器本体的下端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外过滤筒与反应器本体之间形成滞留腔,所述外过滤筒的下端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下端贯穿滞留腔并延伸至外界,所述滞留腔的内底壁连通有反应液出管,所述出料管与反应液出管内均安装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内过滤孔的内径大于外过滤孔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侧密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内接环板外周壁的侧密封圈和开设在反应器本体内周壁的侧环槽,且侧密封圈与侧环槽之间密封配合。

优选的,所述下密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外接环板下端的下密封圈和开设在反应器本体下端内壁的上环槽,且下密封圈与上环槽之间密封配合。

优选的,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上端面与内接环板接触的承载板。

优选的,所述外过滤筒的内底面为锥面设计。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的优点在于:

1、反应器本体生成的反应物分别会滞留在内过滤筒与外过滤筒内,内过滤筒通过内接环板将负载传递给固定在反应器本体内壁的承载板,而外过滤筒通过外接环板将负载传递给反应器本体,即将生成物分别过滤并存放,内过滤筒与外过滤筒本身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并且又将负载额外分担出去,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反应器内过滤网不堪负载而发生塌陷的可能,避免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

2、内过滤筒与外过滤筒分别通过内过滤孔与外过滤孔对生成物大概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颗粒大小区别,方便后期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的结构透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器本体、11侧环槽、12上环槽、13承载板、2内过滤筒、21内过滤孔、22内接环板、23侧密封圈、3外过滤筒、31外过滤孔、32外接环板、33下密封圈、4滞留腔、5出料管、6反应液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1,反应器本体1内设有上侧开口的内过滤筒2与上侧开口的外过滤筒3,且内过滤筒2位于外过滤筒3的内侧,内过滤筒2内均匀开设有多个内过滤孔21,外过滤筒3内均匀开设有多个外过滤孔31,内过滤筒2的上端外壁固定套接有内接环板22,内接环板22通过侧密封机构与反应器本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外过滤筒3的上端外壁固定套接有外接环板32,需要说明的是,内接环板22与外接环板32的上端面均为斜面,便于生成物因重力而分别滑至内过滤筒2与外过滤筒3内,外接环板32的下端通过下密封机构与反应器本体1的下端内壁密封连接,外过滤筒3与反应器本体1之间形成滞留腔4,滞留腔4的空间较小,因此滞留在其内的生成物也较少,外过滤筒3的下端连通有出料管5,出料管5的下端贯穿滞留腔4并延伸至外界,滞留腔4的内底壁连通有反应液出管6,出料管5与反应液出管6内均安装有阀门。

进一步地,内过滤孔21的内径大于外过滤孔31的内径,即滞留在内过滤筒2内的生成物颗粒大小大于滞留在外过滤筒3的生成物颗粒大小。

更具体地,侧密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内接环板22外周壁的侧密封圈23和开设在反应器本体1内周壁的侧环槽11,且侧密封圈23与侧环槽11之间密封配合,侧密封机构使内过滤筒2与反应器本体1之间实现密封连接。

更具体地,下密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外接环板32下端的下密封圈33和开设在反应器本体1下端内壁的上环槽12,且下密封圈33与上环槽12之间密封配合,下密封机构使外过滤筒3与反应器本体1之间实现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反应器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上端面与内接环板22接触的承载板13,承载板13同样为环形。

进一步地,外过滤筒3的内底面为锥面设计,便于出料。

本实用新型中,反应器本体1生成的反应物分别会滞留在内过滤筒2与外过滤筒3内,内过滤筒2通过内接环板22将负载传递给固定在反应器本体1内壁的承载板13,而外过滤筒3通过外接环板32将负载传递给反应器本体1,即将生成物分别过滤并存放,内过滤筒2与外过滤筒3本身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并且又将负载额外分担出去,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反应器内过滤网不堪负载而发生塌陷的可能,避免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内过滤筒2与外过滤筒3分别通过内过滤孔21与外过滤孔31对生成物大概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颗粒大小区别,方便后期加工。位于内过滤筒2内的生成物可通过上端开口取出,位于外过滤筒3内的生成物可通过出料管5取出,未反应的反应液或存在少量生成物可通过反应液出管6取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1)内设有上侧开口的内过滤筒(2)与上侧开口的外过滤筒(3),且内过滤筒(2)位于外过滤筒(3)的内侧,所述内过滤筒(2)内均匀开设有多个内过滤孔(21),所述外过滤筒(3)内均匀开设有多个外过滤孔(31),所述内过滤筒(2)的上端外壁固定套接有内接环板(22),所述内接环板(22)通过侧密封机构与反应器本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外过滤筒(3)的上端外壁固定套接有外接环板(32),所述内接环板(22)与外接环板(32)的上端面均为斜面,所述外接环板(32)的下端通过下密封机构与反应器本体(1)的下端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外过滤筒(3)与反应器本体(1)之间形成滞留腔(4),所述外过滤筒(3)的下端连通有出料管(5),所述出料管(5)的下端贯穿滞留腔(4)并延伸至外界,所述滞留腔(4)的内底壁连通有反应液出管(6),所述出料管(5)与反应液出管(6)内均安装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过滤孔(21)的内径大于外过滤孔(31)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密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内接环板(22)外周壁的侧密封圈(23)和开设在反应器本体(1)内周壁的侧环槽(11),且侧密封圈(23)与侧环槽(11)之间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外接环板(32)下端的下密封圈(33)和开设在反应器本体(1)下端内壁的上环槽(12),且下密封圈(33)与上环槽(12)之间密封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上端面与内接环板(22)接触的承载板(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过滤筒(3)的内底面为锥面设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系列多肽反应器过滤支撑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内设有上侧开口的内过滤筒与上侧开口的外过滤筒,且内过滤筒位于外过滤筒的内侧,所述内过滤筒内均匀开设有多个内过滤孔,所述外过滤筒内均匀开设有多个外过滤孔。本实用新型反应器本体生成的反应物分别会滞留在内过滤筒与外过滤筒内,内过滤筒通过内接环板将负载传递给固定在反应器本体内壁的承载板,而外过滤筒通过外接环板将负载传递给反应器本体,即将生成物分别过滤并存放,内过滤筒与外过滤筒本身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并且又将负载额外分担出去,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反应器内过滤网不堪负载而发生塌陷的可能,避免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许少行;周若;周宝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迪谱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7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