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霉菌恒温恒湿的生化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3363发布日期:2020-10-13 07:4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霉菌恒温恒湿的生化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霉菌恒温恒湿的生化培养箱。



背景技术:

生化的恒温恒湿培养箱的环境稳定可调,能够用于培养霉菌。霉菌菌种在培养一段时间后箱体内会有废气,需要对培养箱内的气体进行更换,但对整体气体的直接抽调可能会影响培养过程的密封性,并且直接排出的气体也会导致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霉菌恒温恒湿的生化培养箱。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霉菌恒温恒湿的生化培养箱,包括:安装在所述培养箱上方的控制系统、分别安装在培养箱内壁旁的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所述第一滤板和所述第二滤板均不与培养箱内壁接触,与培养箱内壁之间对应形成有出气腔和进气腔;所述出气腔和所述进气腔底部相连通,且其顶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第一滤板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二滤板外侧壁上还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多块隔板,所述隔板上放置有培养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多处进气口,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多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置对应隔板设置,且位于隔板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滤板的内侧设有多处岔板;所述岔板倾斜设置,将进气腔分隔;所述岔板对应出气口设置,且位于出气口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气口开口朝下,所述出气口的开口朝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培养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侧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上安装有顶箱;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所述顶箱内;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连通出气腔的废气处理装置、连通进气腔的换气装置、固定在顶箱底部的恒温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背板,所述背板位于侧板之间;所述背板上固定有多个雾化器,所述背板上还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雾化器四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隔板底部固定有支板和支架;所述支板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其一面固定在安装板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气腔和出气腔进行换气,通过设置控制系统控制换气,通过设置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构造出气腔和进气腔并起到过滤气体的作用,通过设置岔板和控制进气口出气口的开口方向,使得气体更好地导出和充满培养箱。本装置能够实现对培养箱内废气的排出和环境气体的及时更换,能够对培养箱内进行消毒,避免了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背板局部视图a。

图中:1—底座,11—侧板,12—顶箱,13—背板,131—雾化器,132—透气孔,2—控制系统,21—废气处理装置,22—换气装置,23—恒温装置,3—第一滤板,31—出气腔,4—第二滤板,41—进气腔,42—岔板,5—限位板,51—进气口,6—安装板,61—出气口,7—隔板,71—支板,72—支架,73—培养皿,8—换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培养箱包括:安装在培养箱上方的控制系统2、分别安装在培养箱内壁旁的第一滤板3和第二滤板4。所述第一滤板3和所述第二滤板4均不与培养箱内壁接触,对应形成有出气腔31和进气腔41。所述出气腔31和所述进气腔41底部相连通,且其顶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2相连。所述第一滤板3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所述第二滤板4外侧壁上还连接有安装板6。

所述安装板6上固定有多块隔板7,所述隔板7上放置有培养皿73。所述限位板5上设置有多处进气口51,所述安装板6上固定有多处出气口61。所述出气口61位置对应隔板7设置,且位于隔板7的上方。

本装置通过控制系统2来控制进气和出气。首先将培养箱内的气体抽出去,通过限位板5,穿过第一滤板3,进入出气腔31内,接着排出培养箱。控制系统2继续运作,新的环境气体进入进气腔41内,通过第二滤板4,从出气口61进入培养箱内。本装置将隔板7安装在一侧,区别进气出气对培养皿73的影响。抽气过程远离培养皿73,废气集中的进气口51远离培养皿。进气过程靠近培养皿73且出气口位于培养皿73侧上方,使得培养皿73的四周能第一时间集中新的气体环境。本装置可以排出废气,可以提供霉菌需要的生长气体环境,还能够通过控制气体的充入成分,对培养皿四周进行消毒,避免霉菌污染。

所述第二滤板4的内侧设有多处岔板42。所述岔板42倾斜设置,将进气腔41分隔。所述岔板42对应出气口61设置,且位于出气口61的上方。进气的时候,气体是向下沉降的,经过岔板42分挡,便于上方气体的截流排出。并且能够起到下降过程中加强过滤的作用。

所述进气口51开口朝下,所述出气口61的开口朝上。气体相较于空气易下沉,需要导出就要口朝下,便于导出。而导入就需要朝上导入,使气体能充满培养箱。

所述出气腔31的底部连通有换气通道8,所述换气通道8另一端连通进气腔41。所述换气通道8设置在底座1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培养箱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两侧安装有侧板11,所述侧板11上安装有顶箱12。所述控制系统2安装在所述顶箱12内。所述控制系统2包括:连通出气腔31的废气处理装置21、连通进气腔41的换气装置22、固定在顶箱12底部的恒温装置23。排出废气前经过废气处理装置21进行简单的废气处理,避免菌种污染。恒温装置23用于控制培养箱内的温度恒定。

所述底座1上还安装有背板13,所述背板13位于侧板11之间。图2为图1的背板局部视图,如图2所示,所述背板13上固定有多个雾化器131,所述背板13上还设有多个透气孔132。所述透气孔132位于所述雾化器131四周。设置雾化器131来控制培养箱内的湿度。图2的示意图,为了表示便利,并未在图1上标注所有的雾化器131和透气孔132。

所述隔板7底部固定有支板71和支架72。所述支板7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其一面固定在安装板6上。设置支板71用于固定隔板7,支架72用于进一步支撑和保持隔板7的水平稳定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霉菌恒温恒湿的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所述培养箱上方的控制系统(2)、分别安装在培养箱内壁旁的第一滤板(3)和第二滤板(4);所述第一滤板(3)和所述第二滤板(4)均不与培养箱内壁接触,与培养箱内壁之间对应形成有出气腔(31)和进气腔(41);所述出气腔(31)和所述进气腔(41)底部相连通,且其顶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2)相连;所述第一滤板(3)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所述第二滤板(4)外侧壁上还连接有安装板(6);

所述安装板(6)上固定有多块隔板(7),所述隔板(7)上放置有培养皿(73);所述限位板(5)上设置有多处进气口(51),所述安装板(6)上固定有多处出气口(61);所述出气口(61)位置对应隔板(7)设置,且位于隔板(7)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霉菌恒温恒湿的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板(4)的内侧设有多处岔板(42);所述岔板(42)倾斜设置,将进气腔(41)分隔;所述岔板(42)对应出气口(61)设置,且位于出气口(61)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霉菌恒温恒湿的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51)开口朝下,所述出气口(61)的开口朝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霉菌恒温恒湿的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两侧安装有侧板(11),所述侧板(11)上安装有顶箱(12);所述控制系统(2)安装在所述顶箱(12)内;所述控制系统(2)包括:连通出气腔(31)的废气处理装置(21)、连通进气腔(41)的换气装置(22)、固定在顶箱(12)底部的恒温装置(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霉菌恒温恒湿的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还安装有背板(13),所述背板(13)位于侧板(11)之间;所述背板(13)上固定有多个雾化器(131),所述背板(13)上还设有多个透气孔(132);所述透气孔(132)位于所述雾化器(131)四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霉菌恒温恒湿的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底部固定有支板(71)和支架(72);所述支板(7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其一面固定在安装板(6)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霉菌恒温恒湿的生化培养箱,包括:安装在所述培养箱上方的控制系统、分别安装在培养箱内壁旁的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所述第一滤板和所述第二滤板均不与培养箱内壁接触,与培养箱内壁之间对应形成有出气腔和进气腔;所述出气腔和所述进气腔底部相连通,且其顶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第一滤板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二滤板外侧壁上还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多块隔板,所述隔板上放置有培养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多处进气口,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多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置对应隔板设置,且位于隔板的上方。

技术研发人员:白永涛;王磊;张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九一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