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剂发酵用通风保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2447发布日期:2021-12-22 18:0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菌剂发酵用通风保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菌剂发酵用通风保温系统。


背景技术:

2.微生物发酵是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及产物积累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设置微生物菌剂发酵用通风保温系统是供微生物发酵的重要手段。
3.目前,微生物菌剂发酵用通风保温系统通常设有保温通道,保温通道内部放有微生物发酵罐,保温通道内微生物发酵罐的上方设有一条风管,风管上设有风孔,通过风孔向保温通道内吹入的冷风或热风控制保温通道内的温度。然而,这种温控方式存在通道内温度前后不均匀、且能耗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发酵用通风保温系统,该保温系统具有温度控制均匀、能耗低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6.一种微生物菌剂发酵用通风保温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风保温通道和热机;所述通风保温通道内放有发酵罐;所述通风保温通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通风保温通道的同一侧,且出风口位于进风口的下方;所述热机设有出风口,热机的出风口与通风保温通道的进风口通过管道连通;
7.基于上述方案,优选地,所述通风保温通道的顶部和底部各自间隔设置挡风板,顶部挡风板的设置间距为底部挡风板设置间距的1~3倍;其中,底部挡风板与通道内的发酵罐间隔设置;
8.顶部挡风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80
°
,且沿风通入方向,夹角梯度增加;底部挡风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0~80
°

9.基于上述方案,优选地,顶部挡风板与水平方向夹角的递增值为10
°
;底部挡风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80
°

10.基于上述方案,优选地,顶部挡风板的设置间距为底部挡风板设置间距的2倍。
11.基于上述方案,优选地,顶部挡风板的设置间距为1.5~2.5m;底部挡风板的设置间距为0.75~1.25m。
12.基于上述方案,优选地,底部挡风板的垂直高度与发酵罐的高度平齐。
13.基于上述方案,优选地,所述挡风板旋转安装于通风保温通道的顶部和底部,任一挡风板的角度可在0~180
°
范围内进行调节。
14.基于上述方案,优选地,所述通风保温通道内部匀间距设置温度传感器。
15.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系统通过在保温通道的顶部设置角度递增的挡风板,控制热风或冷风的风向逐渐向通道的下方移动,避免由于热量或冷量在前期的消耗导致的通道内部前后温度不均匀。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系统通过在保温通道的底部设置一定角度的挡风板,与顶部的挡风板相配合,在通道内部形成局部的涡流,有利于热量或冷量与发酵罐充分接触,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同时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18.图1为传统微生物菌剂发酵用通风保温系统;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菌剂发酵用通风保温系统;
20.图中:1

进风口;2

出风口;3

挡风板;4

通风保温通道;5

发酵罐;6

风管;7

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3.实施例1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菌剂发酵用通风保温系统包括通风保温通道4和热机;其中,通风保温通道4的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通风保温通道4内放有发酵罐5;所述通风保温通道4设有进风口1和出风口2;所述进风口1和出风口2位于通风保温通道4的同一侧,且出风口2位于进风口1的下方;所述热机设有出风口,热机的出风口与通风保温通道4的进风口1通过管道连通。
25.所述通风保温通道4的顶部和底部各自间隔设置挡风板3,顶部挡风板的设置间距为2.0m;底部挡风板的设置间距为1.0m;其中,底部挡风板与通道内的发酵罐5间隔设置,具体地,相隔两个发酵罐5设置一个挡风板。
26.顶部挡风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80
°
,且沿风通入方向,夹角梯度增加,递增值为10
°
;底部挡风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80
°
;底部挡风板的垂直高度与发酵罐5的高度平齐。
27.所述挡风板3旋转安装于通风保温通道4的顶部和底部,任一挡风板3的角度可在0~180
°
范围内进行调节。所述通风保温通道4内部匀间距设置温度传感器,通风保温通道4内部温度为18~30℃。
28.上述微生物菌剂发酵用通风保温系统的使用过程如下:
29.热机提供的热风或冷风由通风保温通道4的进风口1通入,沿风通入方向,顶部挡风板角度递增,控制热风或冷风的风向逐渐向通道的下方移动,避免由于热量或冷量在前期的消耗导致的通道内部前后温度不均匀;热风或冷风到达通道尽头后,向出风口2方向流出,此时通道底部设置的挡风板,与顶部的挡风板相配合,在通道内部形成局部的涡流,使热量或冷量与发酵罐5充分接触,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同时降低能耗。
30.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环境温度为5~10℃,通风保温通道4内温度控制为25~30℃时,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热机消耗的热量为传统通风保温系统热机热量消耗的1/2。
31.对比例1
32.传统通风保温系统包括通风保温通道4和热机;其中,通风保温通道4的结构如图1所示。通风保温通道4内微生物发酵罐5的上方设有一条风管6,风管6上设有风孔7,热机提供的热风或冷风由风管6的进风口1通入,通过风孔7向保温通道内吹入的冷风或热风控制保温通道内的温度。这种温控方式存在通道内温度前后不均匀的问题;而且,热量或冷量无法与发酵罐5充分接触,导致能量利用率低,能耗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生物菌剂发酵用通风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通风保温通道和热机;所述通风保温通道内放有发酵罐;所述通风保温通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通风保温通道的同一侧,且出风口位于进风口的下方;所述热机设有出风口,热机的出风口与通风保温通道的进风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通风保温通道的顶部和底部各自间隔设置挡风板,顶部挡风板的设置间距为底部挡风板设置间距的1~3倍;其中,底部挡风板与通道内的发酵罐间隔设置;顶部挡风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80
°
,且沿风通入方向,夹角梯度增加;底部挡风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0~8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顶部挡风板与水平方向夹角的递增值为10
°
;底部挡风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8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顶部挡风板的设置间距为底部挡风板设置间距的2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顶部挡风板的设置间距为1.5~2.5m;底部挡风板的设置间距为0.75~1.25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底部挡风板的垂直高度与发酵罐的高度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旋转安装于通风保温通道的顶部和底部,任一挡风板的角度可在0~180
°
范围内进行调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保温通道内部匀间距设置温度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剂发酵用通风保温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风保温通道和热机;所述通风保温通道内放有发酵罐;所述通风保温通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通风保温通道的同一侧,且出风口位于进风口的下方;所述热机设有出风口,热机的出风口与通风保温通道的进风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通风保温通道的顶部和底部各自间隔设置挡风板,顶部挡风板的设置间距为底部挡风板设置间距的1~3倍;其中,底部挡风板与通道内的发酵罐间隔设置;顶部挡风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80


技术研发人员:宋争艳 王德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丰德生物技术(大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2
技术公布日:2021/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