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7444发布日期:2022-05-07 11:3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发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


背景技术:

2.发酵罐通常指的是在工业上用来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装置,如,用于厌气发酵(如生产酒精、溶剂)的发酵罐结构可以较简单,用于好气发酵(如生产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的发酵罐因需向罐中连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并为考虑通入空气的利用率,故在发酵罐结构上较为复杂,常用的有机械搅拌式发酵罐、鼓泡式发酵罐和气升式发酵罐。
3.现有的用于生产微生物好气发酵的发酵罐,存在一些不足,目前的发酵罐是通过加入消泡剂来消除泡沫,缺乏相应的消泡装置,化学试剂对发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发酵的进行,也不利于发酵的纯度;发酵罐内的温度控制较为粗糙,不能精确控制发酵温度,不利于较为精准的发酵的进行;同时,在利用培养基进行发酵时,培养基的温度控制与发酵罐不能保持一致,导致影响了发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以解决目前花洒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包括发酵罐和培养基罐,培养基罐的出料口与发酵罐的相接,发酵罐和培养基罐内均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设置于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发酵罐和培养基罐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若干导料板,且发酵罐内的导料板沿着内壁呈螺旋走向设置,培养基罐外套设有加热夹套,加热夹套的上部具有气体进口,加热夹套的底部具有气体出口,加热夹套内具有供气体流通的通道。
7.本申请将发酵罐和培养基罐结合形成一个系统,并在培养基罐中设置了加热夹套,利用加热夹套中的气体对培养基罐进行了预热,在培养基罐得到充分均匀预热后进入至发酵罐中。其中,导料板的目的就提高预热均匀性。
8.进一步的,所述发酵罐外套设有加热夹套,加热夹套外设置有保温外壳;加热夹套内设置有隔板,加热夹套内填充有导热液。通过加热夹套对发酵罐进行加热保温,便于发酵进行。
9.进一步的,加热夹套内设置有隔板,并由隔板分隔成为所述的通道。
10.进一步的,夹套内设置有若干凸起,凸起与培养基罐外壁连接,由凸起将夹套内分隔形成所述的通道。
11.进一步的,发酵罐内的导料板上下分为若干层。发酵罐内的导料板通过若干层的结构,可以在发酵罐内上中下每一层均形成独自的体系,便于每一层能够提高发酵液的混合效果,在层与层之间,为发酵液提供一个引导通道,从而便于发酵液更好地混合。
12.进一步的,每层导料板交错设置。每层导料板交错设置可以将发酵罐上中下各层之间结合,便于上中下各层之间的发酵液能够互通,更有利于提高混合均匀程度。
13.进一步的,培养基罐内的搅拌轴还设置有螺旋的拌料板,拌料板环绕搅拌轴设置。培养基罐内的螺旋结构的拌料板是为了提高培养基的上下混合度,从而便于将培养基预热更加快速均匀。
14.进一步的,隔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便于导热均匀。
15.进一步的,发酵罐内的搅拌轴上设置有消泡机构,消泡机构位于搅拌叶片的上方,消泡机构包括通过消泡轴套设置于搅拌轴上的消泡杆,消泡杆上设置有螺旋结构的消泡器。利用消泡机构对发酵罐内的泡沫进行消除,以便于发酵的持续有效进行。
16.进一步的,所述消泡器为螺旋环绕消泡杆的管状结构。螺旋环绕的管状结构,能够在搅拌轴带动消泡杆转动过程中,提高消泡的效果。具体是螺旋环绕结构能够增加与泡沫的接触,对泡沫具有更好的打散效果。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上述的系统在培养基进行预热混合的基础上,结合发酵罐的加热保温机制,共同提高了发酵效果。并通过培养基罐和发酵罐内的加热夹套配合隔板的加热方式,提高对培养基以及发酵液的温度控制精度,从而提高发酵效率,改善发酵效果。上述的包括导料板在那的细节设置,均为提高发酵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酵罐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基罐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发酵罐内的导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发酵罐内的导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发酵罐,2培养基罐,3搅拌机构,4搅拌轴,5搅拌叶片,6导料板,7加热夹套,8隔板,9拌料板,10保温外壳,11消泡机构,12消泡轴套,13消泡杆,14消泡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25.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原料和设备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26.具体的如图1-图4所示,图1-图4给出了一种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包括发酵罐1和培养基罐2,培养基罐2的出料口与发酵罐1的相接。
27.在发酵罐1和培养基罐2内均设置有搅拌机构3,用于提高混合效果。
28.搅拌机构3包括搅拌轴4和设置于搅拌轴4上的搅拌叶片5,发酵罐1和培养基罐2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若干导料板6,并且发酵罐1内的导料板6沿着内壁呈螺旋走向设置。
29.发酵罐1和培养基罐2外套均设有加热夹套7,其中,培养基罐2的加热夹套7的上部具有气体进口,加热夹套7的底部具有气体出口。为了便于加热,加热夹套7内具有供气体流通的通道。一种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的,在加热夹套内设置有隔板8,并由隔板8分隔成为所
述的通道。加热夹套7内设置有隔板8,隔板8上开设有通孔。
30.另一种方式,如图5所示,夹套7内设置有若干凸起15,凸起15与培养基罐2外壁连接,由凸起15将夹套7内分隔形成所述的通道。
31.发酵罐1的加热夹套7外还设置有保温外壳10;加热夹套7内设置有隔板8,加热夹套7内填充有导热液。
32.培养基罐2内的搅拌轴4还设置有螺旋的拌料板9,拌料板9环绕搅拌轴4设置。螺旋结构的拌料板9用于提高培养基的预热均匀度。
33.发酵罐1内的导料板6上下分为若干层,每层导料板6交错设置。并且发酵罐1内的搅拌轴4上设置有消泡机构11,消泡机构11位于搅拌叶片5的上方,消泡机构11包括通过消泡轴套12设置于搅拌轴4上的消泡杆13,消泡杆13上设置有螺旋结构的消泡器14。具体的,消泡器14为螺旋环绕消泡杆13的管状结构。
34.上述的发酵罐1能够提供较好的搅拌效果,同时将发酵过程中形成的发泡进行及时有效的消除,在发酵完毕后,能够对发酵罐1内进行很好的清洗,以避免对后续的发酵形成影响。
3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技术特征:
1.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罐(1)和培养基罐(2),培养基罐(2)的出料口与发酵罐(1)的相接,发酵罐(1)和培养基罐(2)内均设置有搅拌机构(3),搅拌机构(3)包括搅拌轴(4)和设置于搅拌轴(4)上的搅拌叶片(5),发酵罐(1)和培养基罐(2)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若干导料板(6),且发酵罐(1)内的导料板(6)沿着内壁呈螺旋走向设置,培养基罐(2)外套设有加热夹套(7),加热夹套(7)的上部具有气体进口,加热夹套(7)的底部具有气体出口,加热夹套(7)内具有供气体流通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1)外套设有加热夹套(7),加热夹套(7)外设置有保温外壳(10);加热夹套(7)内填充有导热液,且加热夹套(7)内设置供导热液流通的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夹套(7)设置有隔板(8),并由隔板(8)分隔成为所述的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夹套(7)内设置有若干凸起(15),凸起(15)与培养基罐(2)外壁连接,由凸起(15)将夹套(7)内分隔形成所述的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发酵罐(1)内的导料板(6)上下分为若干层。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层导料板(6)交错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培养基罐(2)内的搅拌轴(4)还设置有螺旋的拌料板(9),拌料板(9)环绕搅拌轴(4)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隔板(8)上开设有通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发酵罐(1)内的搅拌轴(4)上设置有消泡机构(11),消泡机构(11)位于搅拌叶片(5)的上方,消泡机构(11)包括通过消泡轴套(12)设置于搅拌轴(4)上的消泡杆(13),消泡杆(13)上设置有螺旋结构的消泡器(14)。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器(14)为螺旋环绕消泡杆(13)的管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发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厌氧兼氧益生菌共生培养的发酵系统。包括发酵罐和培养基罐,培养基罐的出料口与发酵罐的相接,发酵罐和培养基罐内均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设置于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发酵罐和培养基罐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若干导料板,且发酵罐内的导料板沿着内壁呈螺旋走向设置,培养基罐外套设有加热夹套,加热夹套的上部具有气体进口,加热夹套的底部具有气体出口,加热夹套内具有气体流通的通道。上述的系统在培养基进行预热混合的基础上,结合发酵罐的加热保温机制,共同提高了发酵效果。酵效果。酵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韦君杭 沈宏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森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2
技术公布日:2022/5/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