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改良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已知乳酸菌具有改良土壤的功能,将土壤变为植物容易生长的环境。因此,含有乳酸菌的液态土壤改良剂被广泛使用。例如,作为含有乳酸菌的液态土壤改良剂和除臭剂——健康大地(丝配丝卡皮塔尔(スペース·キャピタル有限公司制造)已经上市销售。另外,还已知乳酸菌具有通过乳酸菌产生的ph4以下的强酸来驱除病原菌和病毒的能力(以下称为“病原菌和病毒驱除能力”)。由此,可以改良和防止农作物的根腐病和病害等。
2、形成为颗粒状的含有乳酸菌的土壤改良材料是公知的。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肥料,其中通过在用乳酸菌处理过的豆渣中加入磷酸、钾物质,颗粒加工并干燥来减轻臭味。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土壤改良材料,其通过混合竹粉、害虫驱避组合物和有机肥料,在其中添加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群并发酵而成。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堆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菌担载下水污泥残渣颗粒发酵,该菌担载下水污泥残渣颗粒在下水污泥残渣颗粒内部担载芽孢杆菌,同时在表层部担载乳酸菌。
3、另外,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盆花用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1)将羊粪、牛粪和酵母混合得到一次发酵材料,(2)将过40~60目筛的植物粒子载体用复合酶分解得到酶解植物粒子载体,(3)将一次发酵材料、酶解植物粒子载体和乳酸菌混合得到二次发酵材料,(4)将二次发酵材料在加热温度97~98℃、微波频率1.5~1.7mhz下进行微波冷冻干燥得到半干燥物,(5)将半干燥物微粉碎成粒径30~40μm后,颗粒化至粒径1.6~1.8mm,得到盆花用有机肥料,(6)包装。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27764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4141号公报
8、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6528188号公报
9、专利文献4:中国公开专利公报105948846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传统的含有乳酸菌的液态土壤改良剂在使用时需要稀释、用喷雾器喷雾等。因此,液态土壤改良剂在使用花盆轻松享受家庭菜园时,使用性较低。
3、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土壤改良材料形成为颗粒状。因此,在使用花盆进行家庭菜园时,只要将含有乳酸菌的颗粒状土壌改良材料施用到花盆中即可,提高了使用性。但是,发明人发现,传统的形成为颗粒状的土壤改良材料的病原菌和病毒驱除能力较低。因此,传统的形成为颗粒状的土壤改良材料恐怕不能充分改良和防止根腐病、病害等。
4、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盆花用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在上述专利文献4的工序(4)中,对含有乳酸菌的二次发酵材料进行微波冷冻干燥处理。上述工序(4)的微波冷冻干燥处理具有杀菌作用。即,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盆花用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二次发酵材料中的乳酸菌通过上述工序(4)进行杀菌。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4的工序(5)中颗粒化得到的盆花用有机肥料被认为不能发挥乳酸菌的土壤改良功能、病原菌和病毒驱除能力。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病原菌和病毒驱除能力的形成为颗粒状的土壤改良材料。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土壤改良材料的制造方法。
6、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7、本发明是一种形成为颗粒状的土壤改良材料,含有乳酸菌和颗粒形成用载体,所述颗粒形成用载体的体积平均径为50~130μm。
8、另外,本发明是一种形成为颗粒状的土壤改良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粉碎工序,粉碎颗粒形成用载体,使体积平均径为50~130μm;附着工序,将乳酸菌附着在所述粉碎工序中制备的颗粒形成用载体上;颗粒化工序,使在所述附着工序中制备的附着有乳酸菌的颗粒形成用载体成为颗粒状。
9、发明效果
10、本发明的形成为颗粒状的土壤改良材料具有优异的病原菌和病毒驱除能力。
1.一种形成为颗粒状的土壤改良材料,其中,含有乳酸菌的活菌和颗粒形成用载体,所述颗粒形成用载体的体积平均径为50~13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为颗粒状的土壤改良材料,其中,所述乳酸菌为乳杆菌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成为颗粒状的土壤改良材料,其中,所述乳酸菌为来自植物的乳酸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形成为颗粒状的土壤改良材料,其中,所述植物为艾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为颗粒状的土壤改良材料,其中,所述颗粒形成用载体含有选自椰子纤维和锯末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为颗粒状的土壤改良材料,其中,还包括选自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醋酸菌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2、5或6所述的形成为颗粒状的土壤改良材料,其中,具有106~107cfu/g的活菌数。
8.一种形成为颗粒状的土壤改良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