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拮抗甜菜病害的暹罗芽胞杆菌B17及其在幼苗促生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4085758发布日期:2023-05-07 01:16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拮抗甜菜病害的暹罗芽胞杆菌B17及其在幼苗促生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防治,具体涉及一种拮抗甜菜病害的暹罗芽胞杆菌b17及其在幼苗促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甜菜生产中,因真菌、细菌以及病毒等引起的各类病害危害甜菜的叶片、根茎交界部,以及膨大的产量器官,造成叶片枯斑、秧苗萎蔫和枯死、根茎腐烂、大青头、丛根、糠心,严重制约着其产量和含糖量的提高,这其中各类种传和土传病害尤为严重。例如由甜菜尾孢菌引起的甜菜褐斑病是潜在的种传病害,也是甜菜中最普遍、致病性最强的叶部真菌病害。植株染病后初生圆形斑点,中心灰白色,边缘紫色,后病斑逐渐扩展破坏甜菜叶片,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甜菜产量和含糖量的降低。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甜菜立枯病是甜菜苗期重要的土传病害,植株经病原菌侵染后首先开始出现水浸状病斑,可以扩展环绕茎一周,导致甜菜幼苗萎蔫,严重时造成整株幼苗死亡。

2、对于甜菜的种传和土传病害,运用种子包衣技术将杀菌剂、杀虫剂等覆于种子表面制成丸粒化种子是一种效果显著的防治方式。目前甜菜实际生产中所应用的种子均为甜菜丸粒种,且95%以上均由国外进口,过分依赖国外丸粒种,导致目前国内现有已登记的甜菜种子处理剂的特异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较差,同时过度依赖化学药剂还会带来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同时造成土壤板结,农药残留、有益微生态体系的破坏等不良影响。

3、相比于传统常用的化学防治药剂,生物制剂因对环境影响小且对病原物特异性强而备受关注。早在1939年,beresova等就发现可以利用细菌的拮抗作用来防治作物中的真菌病害;kloepper等在1978年对萝卜根际细菌的研究中首次使用了植物生长促生菌(plant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一词。芽胞杆菌(bacillus)作为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细菌,也是生防资源开发的热点之一,在实际的大田生产中常作为生物制剂或与杀菌剂复配发挥生物-化学协同作用共同防治植物病害。

4、因此利用拮抗菌为甜菜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菌株资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甜菜种子上分离得到的天然拮抗菌与甜菜种子共生,相比从其他植物中分离得的生防菌更能适应宿主植株及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对这些拮抗菌进行促生功能的鉴定,并进一步开发新的生防菌剂,将为甜菜种子实现生物-化学协同的丸粒化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深入研究甜菜病害的防控提供关键技术要点支持。但是,目前还没有见到涉及利用拮抗菌为甜菜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菌株资源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通过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确认并培养出,一株拮抗甜菜病害的杆菌,该菌株,不仅能拮抗甜菜尾孢菌(甜菜种传病原菌)和立枯丝核菌(甜菜土传病原菌),而且对甜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具体的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株甜菜病害拮抗菌株,该拮抗菌株为暹罗芽胞杆菌,拉丁名为bacillus siamensis,分离自甜菜种子外部,于2022年3月20日,保存于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病理学与杀菌剂药理学实验室,菌株保藏号为:shcxj17202203。

3、本发明所述菌株的16s rrna的核苷酸序列见seq id no:1。

4、本发明的拮抗菌株在lb平板上生长24h后,单菌落形态不规则,乳白色,不透明;中心凹陷,四周凸起,边缘大面积皱褶且呈不规则扩展,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5、优选的,所述lb平板的固体培养基包括: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氯化钠和琼脂粉。

6、优选的,所述菌株能够拮抗甜菜尾孢菌和立枯丝核菌,其抑菌率分别为52.55%和68.24%。

7、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拮抗菌株b17,该菌株的发酵液具有促进甜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试验过程中,拮抗菌株b17发酵液处理的甜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在株高、鲜重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

8、本发明的还提供了上述促生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菌株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间为26h,接种量1%,装液量20/50ml,摇床转速160r/min,培养温度28℃。

9、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拮抗菌株b17具有良好的生防潜能,可开发具有促生作用的生防菌剂。



技术特征:

1.一株甜菜病害拮抗菌株,其特征在于:该拮抗菌株为暹罗芽胞杆菌(bacillussiamensis),分离自甜菜种子外部,于2022年3月20日保存于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病理学与杀菌剂药理学实验室,保藏编号为shc xj17202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在lb平板上生长24h后,单菌落形态不规则,乳白色,不透明;中心凹陷,四周凸起,边缘大面积皱褶且呈不均匀扩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株,所述lb平板的固体培养基,包括: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氯化钠和琼脂粉。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拮抗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能够拮抗甜菜尾孢菌和立枯丝核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拮抗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生长延迟期在0-5h左右;基本于24h后进入稳定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发酵液具有促进甜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任意一株甜菜病害拮抗菌株的制备方法,所述菌株的发酵液发酵时间为20-26h,接种量0.5-1.5%,摇床转速120-160r/min,培养温度28℃。


技术总结
一种拮抗甜菜病原物的暹罗芽胞杆菌B17菌株,不仅对引起甜菜褐斑病的甜菜尾孢菌有抑制作用,抑菌率达到52.55%,且能够拮抗引起甜菜立枯病的立枯丝核菌,抑菌率达到68.24%;同时,所提供的B17菌株对甜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表明拮抗菌株B17具有良好的生防潜能,可用于开发具有促生抗病作用的生防菌剂。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强,蔡铭铭,苗朔,韩惠兰,罗来鑫,蒋娜,林明,王荣华,郝志刚,李媛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