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榨油设备,具体涉及榨油过程中的对油料进行炒熟的卧式油料炒熟装置。
背景技术:2.油料作物是种子中含有大量脂肪,是用来提取油脂供食用或作工业、医药原料等的一类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油菜、芝麻、蓖麻、向日葵、苏子、油莎豆等;目前在对油料进行榨油之前,都需要对其进行烘干熟化,脱去其水分,烘干熟化一般是用滚筒,在滚筒内设置加热器,随着滚筒的滚动,翻动油料,进行烘干熟化,但在烘干熟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3.烘干熟化过程中,滚筒转动翻动油料,油料易落在加热器的灯管上,容易烫糊甚至着火,时间长了灯管表面会堆积很多炭化物,影响灯管发热,缩短加热器寿命,碳化后的油料重新落入滚筒后,也会影响油的品质 ,同时,不停地让几百斤的桶体转动耗能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熟化大量油料、不易糊化和相对节能的油料炒熟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卧式油料炒熟装置,包括机架、料桶、转动轴、电机和加热灯管,料桶横卧在机架上,并与其固定,料桶上部设有开口,料桶垂直截面为“u”形,转动轴置于料桶内,转动轴两端垂直贯通料桶的上底和下底,伸入料桶内的转动轴上设有搅拌叶片,转动轴一端与电机连接,料桶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设有出料阀门,料桶上方设有数个加热灯管,加热灯管通过支架与机架固定。
6.优选地,所述加热灯管为红外线加热灯。
7.优选地,所述料桶顶部设有进料斗。
8.优选地,所述搅拌叶片为正、反双螺旋叶片,正、反双螺旋叶片通过支柱与转动轴连接,正、反双螺旋叶片之间设有刷子。
9.优选地,所述转动轴与料桶通过密封轴承连接固定。
10.优选地,所述料桶上方的加热灯管上表面设有隔热涂层。
11.优选地,所述料桶下方设有数个加热灯管,加热灯管通过支架与机架固定。
12.优选地,所述料桶下方的加热灯管下表面设有隔热涂层。
13.优选地,所述料桶上方的加热灯管上罩有集湿盖,集湿盖上设有排气管。
14.优选地,所述排气管内设有排风扇。
1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及原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油料放入料桶内,启动电机,打开加热灯管,料桶上方的加热灯管对料桶内的油料进行加热,电动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上的搅拌叶片对油料进行搅拌,使油料受热均匀,油料熟化后,关闭加热灯管,打开出料口处的出料阀门,炒熟的油料在搅拌叶片的带动下从出料口排出;
16.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在料桶下方增设加热灯管,提升加热量,并在料桶上方与下方
的加热灯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涂抹隔热涂层,对热量进行集中;
17.为了提高搅拌叶片对油料的搅拌效果,搅拌叶片设计为正、反双螺旋叶片,正、反双螺旋叶片通过支柱与转动轴连接,正、反双螺旋叶片之间设有刷子,能对料桶内的油料进行充分的翻动;
18.为了有效排出湿热气体,在料桶上面设集湿盖,集湿盖上设有排气管,排气管内设有排风扇,快速排出湿热气体;
19.为了方便向料桶内加入油料,在料桶顶部设有进料斗。
20.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熟化大量油料,相较于滚筒熟化更加节能环保,并且油料不易落入加热灯管上糊化油料。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搅拌叶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卧式油料炒熟装置,包括机架1、料桶2、转动轴3、电机4和加热灯管5,料桶横卧在机架上,并与其固定,料桶上部设有开口,料桶垂直截面为“u”形,转动轴置于料桶内,转动轴两端垂直贯通料桶的上底和下底,伸入料桶内的转动轴上设有搅拌叶片6,转动轴一端与电机连接,料桶底部设有出料口7,出料口设有出料阀门8,料桶上方设有数个加热灯管,加热灯管通过支架与机架固定。
24.优选地,所述加热灯管为红外线加热灯。
25.优选地,所述料桶顶部设有进料斗9。
26.优选地,所述搅拌叶片为正、反双螺旋叶片,正、反双螺旋叶片通过支柱10与转动轴连接,正、反双螺旋叶片之间设有刷子11。
27.优选地,所述转动轴与料桶通过密封轴承12连接固定。
28.优选地,所述料桶上方的加热灯管上表面设有隔热涂层。
29.优选地,所述料桶下方设有数个加热灯管,加热灯管通过支架与机架固定。
30.优选地,所述料桶下方的加热灯管下表面设有隔热涂层。
31.优选地,所述料桶上方的加热灯管上罩有集湿盖13,集湿盖上设有排气管14。
32.优选地,所述排气管内设有排风扇15。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卧式油料炒熟装置,包括机架(1)、料桶(2)、转动轴(3)、电机(4)和加热灯管(5),其特征在于:料桶横卧在机架上,并与其固定,料桶上部设有开口,料桶垂直截面为“u”形,转动轴置于料桶内,转动轴两端垂直贯通料桶的上底和下底,伸入料桶内的转动轴上设有搅拌叶片(6),转动轴一端与电机连接,料桶底部设有出料口(7),出料口设有出料阀门(8),料桶上方设有数个加热灯管,加热灯管通过支架与机架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油料炒熟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灯管为红外线加热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油料炒熟装置,其特征在于:料桶顶部设有进料斗(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油料炒熟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叶片为正、反双螺旋叶片,正、反双螺旋叶片通过支柱(10)与转动轴连接,正、反双螺旋叶片之间设有刷子(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油料炒熟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轴与料桶通过密封轴承(12)连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油料炒熟装置,其特征在于:料桶上方的加热灯管上表面设有隔热涂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油料炒熟装置,其特征在于:料桶下方设有数个加热灯管,加热灯管通过支架与机架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油料炒熟装置,其特征在于:料桶下方的加热灯管下表面设有隔热涂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油料炒熟装置,其特征在于:料桶上方的加热灯管上罩有集湿盖(13),集湿盖上设有排气管(14)。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油料炒熟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管内设有排风扇(15)。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油料炒熟装置,包括机架、料桶、转动轴、电机和加热灯管,料桶横卧在机架上,并与其固定,料桶上部设有开口,料桶垂直截面为“U”形,转动轴置于料桶内,转动轴两端垂直贯通料桶的上底和下底,伸入料桶内的转动轴上设有搅拌叶片,转动轴一端与电机连接,料桶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设有出料阀门,料桶上方设有数个加热灯管,加热灯管通过支架与机架固定;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熟化大量油料,相较于滚筒熟化更加节能环保,并且油料不易落入加热灯管上糊化油料。油料不易落入加热灯管上糊化油料。油料不易落入加热灯管上糊化油料。
技术研发人员:王先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充市猴王农机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1
技术公布日: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