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红脉柄牛肝菌菌株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80588发布日期:2023-04-19 00:3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玫红脉柄牛肝菌菌株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具体涉及玫红脉柄牛肝菌菌株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1、玫红脉柄牛肝菌(phlebopus roseus)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牛肝菌目(boletales)、小牛肝菌科(boletinellaceae)、脉柄牛肝菌属(phlebopus)。小牛肝菌菌科是牛肝菌目中比较独特的,由脉柄牛肝菌属(phlebopus)和褶孔牛肝菌属(boletinellus murrill)两个个属组成。

2、目前,褶孔牛肝菌属中仅3个种被描述,然而,脉柄牛肝菌属中超过12个种群被报道。只有一个种,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最先在中国被报道,暗褐网柄牛肝菌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四川、海南、广西,国外分布于泰国、斯里兰卡,同时在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热带地区。与其他牛肝菌不同的是玫红脉柄牛肝菌仅与暗褐网柄牛肝菌混生在一块废弃的枇杷园内,其分布范围及其狭窄,仅中国四川攀枝花有报道分布,产量小,属于珍稀濒临物种。

3、牛肝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全世界报道的就有800多个种,我国牛肝菌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的具菌管或菌褶的牛肝菌种类多达390种以上,其中199种可食用。牛肝菌由于营养丰富美味,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由于大多数牛肝菌为共生菌,与宿主植物共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因此人工栽培难度大,目前,除暗褐网柄牛肝菌外还未见其他牛肝菌人工种植成功的报道。暗褐网柄牛肝菌是目前唯一能够采用腐生栽培方法在菇房条件下出菇的牛肝菌目食用菌,可进行周年规模化生产。而玫红脉柄牛肝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脂肪、总糖、粗纤维、多种矿质元素和氨基酸,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菌,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美味食用菌,但其人工栽培难度大,研究报道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栽培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玫红脉柄牛肝菌菌株2019klr047是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采集并分离的新菌株,经研究,未见其他分布地以及该菌种的研究报道。

2、本发明提供的玫红脉柄牛肝菌(phlebopus roseus)菌株为适合制备液体菌种、固体菌种和袋料栽培的玫红脉柄牛肝菌菌株2019klr047,其特点在于菌丝生长快、整齐,分泌物少不宜老化,在栽培料上菌丝萌发快,生长周期短、出菇早。

3、本发明的玫红脉柄牛肝菌(phlebopus roseus)菌株,保藏编号为gdmccno.62564。保藏时间为2022年06月28日,保藏中心为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为510070。

4、其中,上述玫红脉柄牛肝菌的形态学特征为:菌盖常呈红褐色,黄色,菌盖的角质层下呈微红色的,菌肉较暗,黄色,伤变蓝色,菌孔管呈亮黄色,伤变蓝色,孔多边型,五边形或六角形,菌孔内覆小菌孔,菌柄为棒状,基部球茎,干燥、粗糙,有沟槽,绒毛状,玫瑰至红褐色,末端通常为淡黄色;肉味,略有土味;

5、孢子沉积为深棕色;担孢子呈光滑的蜜黄色,宽椭圆形或倒卵形,薄壁,顶端无孔隙;担子透明,纺锤状,4个长孢子;侧囊状体棒状或多晶的;子实体层菌髓双侧,透明。

6、综合培养基上菌丝呈灰褐色,有较强的菌索,菌丝有锁状联合,菌丝上有淡黄色至褐色的分泌物,在栽培基质上有大量的菌索和菌核产生。

7、其中,上述玫红脉柄牛肝菌的生长条件为:玫红脉柄牛肝菌菌丝生长温度为23~26℃,ph值范围为6~9。培养皿(90mm*15mm)的平均生长时间为20天。

8、上述玫红脉柄牛肝菌在食品或保健品中的用途。

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食品或保健品,其含有上述玫红脉柄牛肝菌的提取物。

10、其中,上述玫红脉柄牛肝菌的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质量比eaa/taa为38.0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质量比eaa/neaa为61%。

11、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鉴定上述玫红脉柄牛肝菌的分子标记,所述的分子标记为its、nrlsu、tef1-α和rpb2,其序列分别如seq id no:9~seq id no:12所示。

12、其中,上述分子标记在玫红脉柄牛肝菌真实性或侵权鉴定上的用途。

13、上述玫红脉柄牛肝菌在制备液体菌种、固体菌种和/或袋料栽培上的用途。

14、有益效果:

15、本发明通过对四川省米易县采集的灵芝样品进行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合its+nrlsu+tef1-α+rpb2四个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拓扑结构最大似然法计算,得出分支节点支持率0.70,鉴定分离出一株玫红脉柄牛肝菌2019klr047,确定了该牛肝菌样品的分类学地位。同时,通过基因比对分析,确定了识别该菌株的分子标记,为菌株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分子数据。另外,本发明还对子实体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纯菌株并进行选择育种研究,为牛肝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6、本发明通过选择育种获得了利用该菌株制备的液体菌种,其发菌快、菌球大小均匀整齐,污染少。固体菌种萌发快、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生长边缘整齐、污染少;用于袋料栽培,菌丝占料时间快,菌丝生长快、培养时间短、出菇整齐、子实体产量高,菌盖肥厚。本发明的玫红脉柄牛肝菌2019klr047菌株在四川亚热带至温带区域正常出菇,分子标记可以准确的识别该菌株,为特色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品种资源,且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特征:

1.玫红脉柄牛肝菌(phlebopus roseus)菌株,其特征在于:保藏编号为gdmccno.625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玫红脉柄牛肝菌,其特征在于:其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质量比eaa/taa为38.0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质量比eaa/neaa为61%。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玫红脉柄牛肝菌在食品或保健品中的用途。

4.一种食品或保健品,其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玫红脉柄牛肝菌的提取物。

5.用于鉴定权利要求1所述的玫红脉柄牛肝菌的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标记为its、nrlsu、tef1-α和rpb2,其序列分别如seq id no:9~seq id no:12所示。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子标记在玫红脉柄牛肝菌真实性或侵权鉴定上的用途。

7.权利要求1所述的玫红脉柄牛肝菌在制备液体菌种、固体菌种和/或袋料栽培上的用途。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玫红脉柄牛肝菌菌株及其用途。为了解决现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栽培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采集并分离出一株玫红脉柄牛肝菌(Phlebopus roseus)菌株,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564。该菌株适合制备液体菌种、固体菌种和袋料栽培,其特点在于菌丝生长快、整齐,分泌物少不宜老化,在栽培料上菌丝萌发快,生长周期短、出菇早。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菌株的分子标记,该分子标记为菌株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分子数据。

技术研发人员:杨梅,柳成益,黄中华,孔令加,唐平,肖玉军,李华兵,陈太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