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及其硬化物及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97815发布日期:2023-07-26 04:3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及其硬化物及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硬化物、及物品。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对于汽车用前照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的显示器等要求防止起雾的高防雾性。所谓此处的起雾,是因附着于表面的水滴引起光的漫反射而产生的现象。作为此种防止起雾的防雾方法,一般已知有减小水的接触角的方法、对附着于表面的水分进行吸水的方法、对表面赋予防水性以防水的方法等。其中,由于简便且防雾性能良好,因此经常使用减小水的接触角的方法。

2、作为所述减小水的接触角的方法,作出如下尝试:在作为基材的玻璃或塑料的表面涂布防雾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防雾性涂膜。因此,作为可形成防雾性优异且不易残留水滴痕迹的涂膜的防雾涂料用树脂,已知有对包含多种丙烯酰胺单体的混合物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而成的树脂(例如专利文献1)。

3、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能够以短时间且在低温条件下硬化的防雾剂组合物,公开了一种包含由多种丙烯酰胺系单体、多种(甲基)丙烯酸酯、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混合物获得的共聚物、酸催化剂及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

4、另一方面,关于防雾性树脂组合物,由于长期的使用会使表面活性剂渗出,有时会引起防雾性的降低或涂膜外观的劣化。因此,寻求一种也能耐受长期使用的耐热性高的防雾性树脂或组合物。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9-266669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9-68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然而,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中,未进行与以100度以上的超高温进行长时间加热后的防雾性、密接性、及黄度相关的试验,关于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组合物,无法充分确认耐热性。

3、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成,其在于提供一种可形成防止高温加热后的防雾性及密接性的降低,且外观不受损的硬化涂膜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硬化物、及物品。

4、[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5、本发明人等人进行研究的结果发现,以具有羟基的共聚物(a)及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异氰酸酯化合物(b)作为必须的反应原料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i)可解决所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6、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发明。

7、[1]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以具有羟基的共聚物(a)及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异氰酸酯化合物(b)为必须的反应原料,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中,共聚物(a)以n-丙烯酰吗啉、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1)作为必须的共聚成分。

8、[2]根据[1]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其中,共聚物(a)进而以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a-2)作为必须的共聚成分。

9、[化1]

10、

11、(式(1)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烃基,或者只要不连续,烃基中的-ch2-经氧原子或-nh-取代的官能基)

12、[3]根据[2]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其中,通式(1)中,r2为碳原子数1~6的烃基。

13、[4]根据[2]或[3]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其中,源自n-丙烯酰吗啉的结构的含量在共聚物(a)中为20质量%~65质量%的范围,源自化合物(a-2)的结构的含量在共聚物(a)中为20质量%~65质量%的范围。

14、[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其中,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异氰酸酯基的物质量相对于化合物(a-1)的羟基1摩尔而为0.2摩尔以上。

15、[6]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含有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及选自由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酯(甲基)丙烯酸酯及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

16、[7]根据[6]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为在1分子中具有源自聚碳酸酯多元醇的结构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的含量在固体成分中为1质量%~50质量%的范围。

17、[8]根据[7]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其中,

18、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是聚碳酸酯多元醇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反应产物,

19、聚碳酸酯多元醇化合物是以1,6-己二醇及1,5-戊二醇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作为必须的反应成分而获得的聚碳酸酯多元醇化合物,

20、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及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21、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为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22、[9]根据[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还含有非反应性表面活性剂(d)。

23、[10]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的硬化物,为根据[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的硬化物。

24、[11]一种物品,具有包含根据[10]所述的硬化物的涂膜。

25、[发明的效果]

26、本发明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i)及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可形成具有优异的防雾性,且防止高温加热后的防雾性及密接性的降低,外观不受损的硬化涂膜。所述硬化涂膜即便暴露于高温环境下也发挥优异的防雾性,因此本发明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i)及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可适宜用作汽车用途或显示器用途中的树脂材料的硬涂层。



技术特征:

1.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以具有羟基的共聚物(a)及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异氰酸酯化合物(b)作为必须的反应原料,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的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其中,所述共聚物(a)进而以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a-2)作为必须的共聚成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其中,所述通式(1)中,r2为碳原子数1~6的烃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其中,源自所述n-丙烯酰吗啉的结构的含量在所述共聚物(a)中为20质量%~65质量%的范围,源自所述化合物(a-2)的结构的含量在所述共聚物(a)中为20质量%~65质量%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其中,所述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异氰酸酯基的物质量相对于所述化合物(a-1)的羟基1摩尔而为0.2摩尔以上。

6.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及选自由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酯(甲基)丙烯酸酯及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为在1分子中具有源自聚碳酸酯多元醇的结构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的含量在固体成分中为1质量%~50质量%的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还含有非反应性表面活性剂(d)。

10.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的硬化物,为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的硬化物。

11.一种物品,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硬化物的涂膜。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的硬化物、物品,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以具有羟基的共聚物(A)及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异氰酸酯化合物(B)作为必须的反应原料,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其中,所述共聚物(A)以N‑丙烯酰吗啉及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作为必须的共聚成分;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型防雾性树脂组合物含有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及(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所述物品具有包含所述硬化物的涂膜。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郁马,冈贤一郎,出口义信,高田泰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DIC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