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低氧模型建立的方法

文档序号:35631984发布日期:2023-10-06 03:2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胞低氧模型建立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细胞模型构建,特别是涉及一种细胞低氧模型建立的方法。


背景技术: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缺氧是缺血缺氧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所以建立细胞缺(低)氧模型是从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动态研究该类疾病的重要方法。目前建立细胞缺(低)氧模型的方法包括依赖动物实验在其体内构建缺氧细胞模型和利用三气培养箱模拟细胞生长环境来构建。在动物体内构建能够准确借助动物体内的缺氧环境,最真实反应细胞在缺血缺氧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真实状态,但这种方法会对动物造成损伤。三气培养箱能够模拟缺氧条件下细胞的生长环境,提供稳定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氧气浓度,利用三气培养箱构建低氧细胞模型是模拟体内缺氧环境最为理想的体外细胞培养方法,但是三气培养箱占用空间较大,结构繁杂,价格昂贵。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依赖动物、低成本并且易操作的细胞低氧模型的构建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细胞低氧模型建立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依赖动物实现,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解决了需要在低氧环境下培养细胞,研究缺血缺氧性疾病,但是没有三气培养箱设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发明提供一种细胞低氧模型建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细胞培养至80%融合度后消化传代培养,将传代培养后的细胞接种到o2浓度为1.5%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低氧处理,构建细胞低氧模型。

5、进一步地,所述密闭容器中还包括co2和n2,所述co2浓度为5%,所述n2浓度为93.5%。

6、进一步地,所述低氧处理时还包括将所述密闭容器置于o2浓度为21%,co2浓度为5%,温度为37℃的环境中。

7、进一步地,所述低氧处理的时间为24-72h。

8、进一步地,所述低氧处理的时间为24-48h。

9、进一步地,所述传代培养后的细胞的接种密度为1×104-5×104/ml。

10、进一步地,所述细胞培养至80%融合度的培养基组分包括10%fbs和90%α-mem。

11、进一步地,所述传代培养之前还包括对细胞进行消化处理。

12、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3、本发明构建细胞低氧模型的方法不需要借助实验动物,也不依赖价格昂贵的特定设备,建模成本低,易于操作,解决了需要在低氧环境下培养细胞,研究缺血缺氧性疾病,但是没有三气培养箱设备的问题。

14、由于三气培养箱在使用过程中会被其它使用者中途打开,不能持续维持低氧环境,会对细胞低氧模型的构建产生影响。采用本发明方法建立细胞低氧模型,能够保证细胞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始终处于密闭环境中,避免了培养过程中,由于低氧环境遭到破坏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构建的缺氧细胞模型能够实现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缺氧损伤,为模拟缺氧实验的进行以及抗缺氧药物的筛选和验证提供条件。



技术特征:

1.一种细胞低氧模型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容器中还包括co2和n2,所述co2浓度为5%,所述n2浓度为9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氧处理时还包括将所述密闭容器置于o2浓度为21%,co2浓度为5%,温度为37℃的环境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氧处理的时间为24-72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氧处理的时间为24-48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代培养后的细胞的接种密度为1×104-5×104/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至80%融合度的培养基组分包括10%fbs和90%α-me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代培养之前还包括对细胞进行消化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胞低氧模型建立的方法,属于细胞模型构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细胞培养至80%融合度后进行传代培养,将传代后的细胞接种到O<subgt;2</subgt;浓度为1.5%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低氧处理,构建细胞低氧模型,所述密闭容器中还包括CO<subgt;2</subgt;和N<subgt;2</subgt;,所述CO<subgt;2</subgt;浓度为5%,所述N<subgt;2</subgt;浓度为93.5%,所述低氧处理的时间为24‑48h,所述接种的细胞密度为1×10<supgt;4</supgt;‑5×10<supgt;4</supgt;/ml。本发明构建细胞低氧模型的方法不需要借助实验动物,也不依赖价格昂贵的特定设备,建模成本低,易于操作,解决了需要在低氧环境下培养细胞,研究缺血缺氧性疾病,但是没有三气培养箱设备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鹏,靳丹,孔亮,张凯,张浚睿,刘富伟,陆斌,任睿,张泽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