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菌株及应用

文档序号:35505694发布日期:2023-09-20 17:3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菌株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水稻立枯病生防菌株筛选,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菌株及应用。


背景技术:

1、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主要有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镰孢菌属fusarium oxysporium schelcht(尖孢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schw.(禾谷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 sacc.(木贼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app.et wr.(茄腐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cheld(串珠镰孢菌)及无孢目、丝核菌属的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立枯丝核菌)等,还有鞭毛菌亚门霜霉目腐霉菌属的pythium spp.(腐霉菌)等真菌。镰孢菌一般以菌丝和后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为害。丝核菌则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中和土壤中越冬,靠菌丝蔓延于幼苗间传播,进行侵染为害。

2、目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方式主要有在水稻秧苗1-2叶期时,采用青枯立克喷施,或者选择适当期限播种、对苗床进行管理,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的工作,或者加强田间管理,但是这些方式都只能暂时性地降低发病率,效果微乎其微,而病原菌的生防细菌的筛选可以大大提高立枯病的治疗效果。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生防菌株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菌株及应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菌株,所述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s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3年03月23日,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872,分类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4、作为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请求保护所述的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菌株在制备防治水稻立枯病的微生物菌剂中的应用。

5、为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一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包括贝莱斯芽孢杆菌s3。

6、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对峙培养法从水稻的根际土中分离出拮抗水稻立枯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s3,盆栽试验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s3能有效控制水稻立枯病的发生,防效最高可达76.5%,与化学杀菌剂45%咪鲜胺防效相当。贝莱斯芽孢杆菌s3处理可促进水稻幼苗根际土中的中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提高了土壤的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s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3年03月23日,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26872,分类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菌株在制备防治水稻立枯病的微生物菌剂中的应用。

3.一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贝莱斯芽孢杆菌s3。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菌株,属于水稻立枯病生防菌株筛选技术领域,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S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3年03月23日,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26872,分类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盆栽试验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S3能有效控制水稻立枯病的发生,防效最高可达76.5%,与化学杀菌剂45%咪鲜胺防效相当。贝莱斯芽孢杆菌S3处理可促进水稻幼苗根际土中的中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提高了土壤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刚,刘金鑫,丁俊杰,姜婉怡,杨晓贺,高雪冬,张雪,李雯琪,姚亮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