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及其接种方法

文档序号:35134674发布日期:2023-08-16 17:3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及其接种方法

本发明属于植物抗病性鉴定,具体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及其接种方法。


背景技术:

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aepv.oryzicola,简称细条病xoc)是我国乃至世界第二大水稻细菌性病害,该病具有传染快、根治难度大的特点,病害严重时减产40%-60%。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台风暴雨发生频繁、药剂防效偏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致使该病害在全球的为害日趋严重。在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为害面积已超过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应用是控制水稻病害的绿色、关键技术,然而,抗细菌性条斑病基因的鉴定一直未取得突破,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在水稻资源上克隆到抗该病的抗性基因。筛选优异抗源、精细定位便于利用的主效抗性基因是进一步克隆细条病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的重要前提。而目前影响这一研究前进的重要卡脖子技术是没有一套成熟、精准的细菌性条斑病接种技术和抗性评价体系。

2、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应用的技术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接种应用针刺法、对应的抗性评价以单纯的长度指标定抗感;第二种是应用喷雾法、对应的抗性评价以单纯的感病面积指标定抗感;第三种是应用浸入法、对应的抗性评价以单纯的长度指标定抗感。目前的接种方法均可行,但没有形成统一标准规程,对接种时期、接种温湿度、接种后调查时间等表述欠完整;而对应的抗性评价方法中长度、感病面积指标需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品种抗感程度,是大部分病害都应用的指标,但没有准确反映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病、感病反应特点。

3、因为考虑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从气孔、伤口入侵的特点,所以本发明提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及其接种方法,制造带菌的轻伤口,其操作方便,相对针刺法造成伤口面积更大,带菌量更多,病菌通过伤口旁气孔入侵的机率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出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及其接种方法,制造带菌的轻伤口,其操作方便,相对针刺法造成伤口面积更大,带菌量更多,病菌通过伤口旁气孔入侵的机率更大,使鉴定的准确率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和插销,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通过插销铰接,第一手柄一端内部设有置物腔,置物腔底部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打孔针,打孔针为中空结构,打孔针远离置物腔一端设有两个出液孔,置物腔底壁一侧设有若干滤孔,滤孔将置物腔和打孔针连通,置物腔底壁另一侧设有滑孔,置物腔顶部设有开口和用于封闭开口的盖体。

3、第二手柄靠近连接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远离第二手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支撑板穿过滑孔且与滑孔滑动配合,挤压板位于置物腔内部,挤压板与置物腔内侧壁滑动配合,第二手柄顶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垫块。

4、进一步,支撑板上开设有滑槽,滑槽两端均滑动配合有卡块,卡块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远离卡块一端与滑槽侧壁固定连接,卡块上套设有移动板,移动板顶端与挤压板固定连接,移动板上开设有限位槽。

5、进一步,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上均设有橡胶套。

6、进一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的接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步骤一:接种前,利用保湿装置保持田间和秧苗的湿度;

8、步骤二:接种菌株制备;

9、步骤三:四叶龄至穗孕初期(剑叶初展)时,通过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利用浸入法接种;

10、步骤四:接种后定时喷雾保湿及灌水;

11、步骤五:接种15-20天,调查病级情况。

12、进一步,步骤一中的保湿装置要求:应用具有纳米雾化功能、广角扇形喷头的喷雾器进行喷雾,水喷出量0.3mpa下1.1l。

13、进一步,步骤二中的菌株制备方法为:接种菌株活化后在专用细菌培养基上28℃下培养,接种菌龄为48-36h,以麦法兰氏分度计比浊法或分光光度计,配制3×108个cuf·ml-1细菌悬浮液进行接种备用,现配现用。

14、进一步,步骤三中的浸入法为:利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选择在叶片中部至叶尖之间接种,在叶片中脉两侧分别打孔,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轻轻按压,以形成圆形孔环而不穿孔、环中央形成圆形液滴。

15、进一步,步骤四中的保湿及灌水要求:湿度保持在90%以上。

16、进一步,步骤五中的病级情况调查标准:以病斑长度、病斑特征、病斑菌脓为指标:

17、高抗(hr):病斑长度≤0.5cm,无任何病征;

18、抗(r):0.5cm<病斑长度≤1.0cm,病斑为黄褐至黑褐色短条斑,病斑上无菌脓;

19、中抗(mr):1.0cm<病斑长度≤1.5cm,病斑为黄褐至黑褐色短条斑,病斑上菌脓较少;

20、中感(ms):1.5cm<病斑长度≤3.0cm;病斑多为水渍状,黄色且对光半透明长条斑,病斑上菌脓较多;

21、感(s):3cm<病斑长度≤6.0cm;病斑全为水渍状,黄色且对光半透明长条斑或融合大斑,病斑上菌脓较多;

22、高感(hs):病斑长度>6.0cm;病斑全为水渍状,黄色且对光半透明长条斑或融合大斑,病斑上菌脓较多。

23、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

24、1、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从气孔、伤口入侵,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考虑了细菌性条斑病入侵特点,制造带菌的轻伤口,其工具操作方便,相对针刺法造成伤口面积更大,带菌量更多,病菌通过伤口旁气孔入侵的机率更大。

25、2、使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进行接种时,不用每打3孔让装置浸一次菌液,减少工作人员操作步骤,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26、3、因为需要在叶片中脉两侧分别打孔,使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时,可以一次操作完成,同一叶片不需要工作人员重复操作,操作方便快捷,减轻工作负担,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

27、4、本发明对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水稻品种甚至其杂交子代进行全面的观察、调查,发现抗病品种会出现抗病斑抑制病情发展,而感病品种会出现感病斑且扩展迅速,且抗病品种在湿度适宜时仍不产生或只产生小量菌脓,而感病品种在湿度适宜时可产生大量菌脓,这些特征的提出将使鉴定的准确率大大提高。



技术特征:

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和插销,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通过插销铰接,第一手柄一端内部设有置物腔,置物腔底部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打孔针,打孔针为中空结构,打孔针远离置物腔一端设有两个出液孔,置物腔底壁一侧设有若干滤孔,滤孔将置物腔和打孔针连通,置物腔底壁另一侧设有滑孔,置物腔顶部设有开口和用于封闭开口的盖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上开设有滑槽,滑槽两端均滑动配合有卡块,卡块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远离卡块一端与滑槽侧壁固定连接,卡块上套设有移动板,移动板顶端与挤压板固定连接,移动板上开设有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上均设有橡胶套。

4.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的接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保湿装置要求:应用具有纳米雾化功能、广角扇形喷头的喷雾器进行喷雾,水喷出量0.3mpa下1.1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菌株制备方法为:接种菌株活化后在专用细菌培养基上28℃下培养,接种菌龄为48-36h,以麦法兰氏分度计比浊法或分光光度计,配制3×108个cuf·ml-1细菌悬浮液进行接种备用,现配现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的浸入法为:利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选择在叶片中部至叶尖之间接种,在叶片中脉两侧分别打孔,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轻轻按压,以形成圆形孔环而不穿孔、环中央形成圆形液滴为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的保湿及灌水要求:湿度保持在90%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的病级情况调查标准:以病斑长度、病斑特征、病斑菌脓为指标: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植物抗病性鉴定技术领域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及其接种方法,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和螺栓,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通过螺栓铰接,第一手柄一端内部设有置物腔,置物腔底部外侧壁连接有打孔针,打孔针为中空结构,打孔针一端设有若干出液孔,置物腔底壁一侧设有若干滤孔,置物腔底壁另一侧设有滑孔,置物腔顶部设有开口和盖体,第二手柄靠近连接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一端连接有挤压板,支撑板穿过滑孔,挤压板位于置物腔内部,第二手柄侧壁连接有垫块。本发明制造带菌的轻伤口,其操作方便,相对针刺法造成伤口面积更大,带菌量更多,病菌通过伤口旁气孔入侵的机率更大,使鉴定的准确率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冯爱卿,朱小源,陈深,汪聪颖,梁美玲,苏菁,封金奇,陈凯玲,陈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