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藻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00899发布日期:2023-11-21 14:00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藻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海洋天然产物提取,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藻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海藻能够产生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和显著的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鼠尾藻是海藻中的一种,藻体为黑褐色,主干短粗,主要分布在潮间带。在海藻的次级代谢产物中,聚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作用,在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2、由于海藻的次级代谢产物种类多,导致在应用时,各种代谢产物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从而对使用效果产生的不确定性难以把握,尤其是在抗肿瘤药物应用中,由于肿瘤种类不同,治疗机理不同,导致海藻药物的效果并不显著。

3、可见,对海藻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对其在药物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藻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化合物为聚酮类化合物,其原料采集自浙江南麂岛海域的鼠尾藻,经分离纯化后得到。该聚酮类化合物应用于药物中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786-o)、人胆囊癌细胞(gbc-sd)和人甲状腺癌细胞(cal-62)具有增殖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9.4μm、9.1μm、3.2μm、6.1μm,可用于制备抗肿瘤的药物。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藻聚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4、

5、该海藻聚酮类化合物为白色无定形粉末,(c 0.20,ch3oh);uv(meoh)λmax(logε)207(0.23);高分辨esi质谱m/z 185.0804[m+h]+,c9h13o4计算值为185.0808;通过scifinder进行检索,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6、优选的,上述化合物为采集自浙江南麂岛海域的鼠尾藻经提取、精制后得到。

7、一种海藻聚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采样、提取、粗分和纯化;

8、其中,粗分采用硅胶柱分离,流动相a的极性由小到大进行设置;

9、纯化依次采用凝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和薄层色谱层析;

10、流动相a、凝胶柱层析的流动相b、硅胶柱层析的流动相c和薄层色谱层析的流动相d均由二氯甲烷和甲醇组成。

11、优选的,上述海藻聚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过程如下:

12、(1)将采集自浙江南麂岛海域的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a)样品烘干后,粉碎,然后使用95%(v/v)的乙醇提取三次,收集提取液,对提取液减压蒸馏,得到浸膏a;

13、(2)浸膏a加水,浸膏a与水的重量比为1:5-10,得到悬浊液;

14、将悬浊液用石油醚萃取,石油醚与悬浊液的体积比1:1-2,合并萃取液得水相a;将水相a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与水相a的体积比1:1-2,合并乙酸乙酯相;将乙酸乙酯相减压蒸馏,得到浸膏b,备用;

15、(3)浸膏b用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液溶解,拌入硅胶,挥干后装入硅胶柱,其中,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1;

16、使用不同极性的流动相a洗脱,流动相a由二氯甲烷和甲醇组成,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65-20:1;

17、当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的二氯甲烷和甲醇时,收集洗脱液10;

18、(4)将洗脱液10采用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使用流动相b洗脱;流动相b由二氯甲烷和甲醇组成,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1,收集洗脱液10-1;

19、(5)将洗脱液10-1采用硅胶柱层析,使用不同极性的流动相c洗脱;

20、流动相c由二氯甲烷和甲醇组成,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00-20:1;

21、当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时,收集洗脱液10-2;

22、(6)采用制备薄层色谱层析对洗脱液10-2纯化,使用不同极性的流动相d展开,流动相d由二氯甲烷和甲醇组成,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00-50:1;

23、当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50:1时,收集洗脱液10-3,即为海藻聚酮类化合物溶液。

24、上述制备方法中,调整流动相a、流动相c和流动相d的极性,能够减少溶液中的杂质,提高洗脱液10-3中的海藻聚酮类化合物含量。

25、优选的,在步骤(2)中,石油醚萃取3次,乙酸乙酯萃取3次。

26、优选的,在步骤(3)中,不同极性的流动相a中,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分别为65:1、60:1、55:1、50:1、45:1、40:1、35:1、30:1、25:1、20:1;

27、不同极性的流动相c中,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分别为100:1、70:1、50:1、

28、40:1、30:1、20:1;不同极性的流动相d中,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分别为100:1、80:1、60:1、50:1。

29、一种海藻聚酮类化合物的应用,具体为上述聚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30、优选的,上述应用为该聚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人宫颈癌、人肾透明细胞腺癌、人胆囊癌和人甲状腺癌中的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3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32、本发明提供的新化合物,原料源自浙江南麂岛海域的鼠尾藻;该鼠尾草经提取、分离及纯化后得到;经抗肿瘤活性实验得出,该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786-o)、人胆囊癌细胞(gbc-sd)和人甲状腺癌细胞(cal-62)具有增殖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9.4μm、9.1μm、3.2μm、6.1μm,表明该化合物可用于制备抗肿瘤的药物。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藻聚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藻聚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为采集自浙江南麂岛海域的鼠尾藻经提取、精制后得到。

3.一种海藻聚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提取、粗分和纯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藻聚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程如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藻聚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石油醚萃取3次,乙酸乙酯萃取3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藻聚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不同极性的流动相a中,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分别为65:1、60:1、55:1、50:1、45:1、40:1、35:1、30:1、25:1、20:1;在步骤(5)中,不同极性的流动相c中,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分别为100:1、70:1、50:1、40:1、30:1、20:1;在步骤(6)中,不同极性的流动相d中,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分别为100:1、80:1、60:1、50:1。

7.一种海藻聚酮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聚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聚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人宫颈癌、人肾透明细胞腺癌、人胆囊癌和人甲状腺癌中的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藻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化合物为聚酮类化合物,其原料采集自浙江南麂岛海域的鼠尾藻,经分离纯化后得到。该聚酮类化合物应用于药物中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786‑O)、人胆囊癌细胞(GBC‑SD)和人甲状腺癌细胞(CAL‑62)具有增殖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9.4μM、9.1μM、3.2μM、6.1μM,可用于制备抗肿瘤的药物。

技术研发人员:翁文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安市人民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医疗服务集团瑞安市红十字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